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鳳霞

鎖定
新鳳霞(1927年1月26日—1998年4月12日),江蘇蘇州人,中國評劇女演員、全國第六屆至第八屆政協委員、中共黨員、中國評劇團和中國評劇院演員、評劇“新派”創始人。 [33] 
新鳳霞6歲開始學習京劇,13歲開始學習評劇。1941年,14歲的新鳳霞出演評劇《唐伯虎點秋香》,在戲中扮演主角秋香,獲得觀眾好評。 [1]  1952年,新鳳霞獲得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員一等獎。 [33]  1956年,新鳳霞主演評劇電影《劉巧兒》,該片成為20世紀50年代全國放映次數最多的電影之一。 [2]  1963年,新鳳霞出演戲曲電影《花為媒》,在全國以及東南亞各國放映。 [3]  新鳳霞以純熟的演唱技巧,細緻入微的人物刻畫,塑造了青春美麗富有個性的少女張五可的藝術形象,從而將評劇新派藝術推向了高峯。 [4]  1975年,新鳳霞因受重大刺激,腦溢血發作致左肢癱瘓,從此被迫離開舞台,並開始寫作之路。此後20多年間,新鳳霞先後創作了《新鳳霞回憶錄》《新鳳霞説戲》《我和皇帝溥儀》《以苦與樂》等400多萬字20餘部著作。 [5]  1998年4月12日,新鳳霞在江蘇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歲。 [6] 
藝    名
新鳳霞
本    名
楊淑敏
性    別
民    族
漢族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蘇州
出生日期
1927年1月26日
逝世日期
1998年4月12日
代表作品
花為媒
劉巧兒
乾坤帶
楊三姐告狀
鳳還巢 展開
職    業
評劇演員
主要成就
評劇“新派”創始人 [29] 

新鳳霞早年經歷

新鳳霞原名楊淑敏,出生於江蘇蘇州。年幼時,新鳳霞被人販子從蘇州拐賣到天津。 [63]  6歲那年,新鳳霞見堂姐唱京劇能掙大錢養家,她堅持也要走這條路。她不僅吃得了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苦,甚至比別人起得更早,練得更多。13歲時,新鳳霞聽聞學評劇僅一年就可登台,她毫不猶豫地掉頭轉向了評劇。儘管師父並不正經教戲,只讓她扮演些丫鬟、宮娥的角色,她也一絲不苟地對待,並利用一切機會向前輩及同行學習。 [62] 
新鳳霞 新鳳霞

新鳳霞從藝經歷

新鳳霞初出茅廬

1941年,14歲的新鳳霞出演評劇《唐伯虎點秋香》,在戲中扮演主角秋香。這是她第一次出演主角,起初她只是扮演一個小角色,當表演快開始時,飾演主角秋香的演員因故無法到達現場,戲院經理為避免遭受經濟損失,同時在班社同仁鼓動之下,新鳳霞挺身而出,決定出演主角秋香,新鳳霞的表現受到了在場觀眾的好評。之後新鳳霞又接連主演了《花田八錯》《蘇小妹》等曲目。 [1]  1944年,新鳳霞帶領戲班來到青島天成戲院演出,在當地一炮而紅。 [7]  1945年,新鳳霞再次來到青島,新鳳霞再次來到青島,恰逢日本投降,社會混亂,戲園被砸,新鳳霞被困在了青島,賣掉了一批行頭才離開了青島。這段遭遇後來被改編成電影《闖江湖》。 [7] 

新鳳霞名聲大噪

1948年底,新鳳霞來到北京天橋,跟京城名角們來個硬碰硬的打擂台。消息一出,轟動京城,各路高手紛紛來看戲。憑藉《和睦家庭》《鎖麟囊》《樊梨花》等經典劇目、驚豔的扮相和穩健的表演,新鳳霞一下子就打動了觀眾的心,紅遍京城。 [62]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新鳳霞在北京組織了北京鳳鳴社。 [34]  同年,排演評劇《劉巧兒》。戲曲上演之後,受到很大關注。在這齣戲中,新鳳霞成功地塑造了劉巧兒的藝術形象。劇中劉巧兒爭取婚姻自由的故事,引發眾多青年人的共鳴,戲中“巧兒我自幼兒許配趙家……”等橋段廣為傳唱。 [8] 
新中國成立初,新鳳霞創作並演唱了新編現代戲《藝海深仇》。 [35]  同年,在黨的戲改方針的指引下,北京首都實驗評劇團成立,新鳳霞任主演兼團長。1951年,新鳳霞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文工團解放評劇團任主演兼副團長。 [10]  1952年,新鳳霞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員一等獎。 [33]  1953年,新鳳霞調入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評劇團一隊任演員。 [10] 

新鳳霞事業巔峯

1954年初,新鳳霞被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選中並收為徒弟,這是梅蘭芳先生第一次收地方戲演員。 [36]  次年,新鳳霞與趙麗蓉共同主演評劇代表劇目《楊三姐告狀》,為了排好這齣戲,新鳳霞曾轉成去河北省唐山市灤縣尋訪過楊三姐楊國華。 [11]  1955年,中國評劇院成立,新鳳霞在中國評劇院一團任演員、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名譽主任。 [10] 
1956年,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頒佈,為配合其宣傳,長春電影製片廠將評劇《劉巧兒》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新鳳霞在電影中飾演主角劉巧兒,並受到全國廣大觀眾的喜愛,也讓更多人瞭解到了新鳳霞和評劇藝術。同年,新鳳霞參加了由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幾大媒體聯合主辦的《春節大聯歡》,這是新中國最早的春節聯歡會,新鳳霞在此次晚會中表演評劇《劉巧兒》。 [12] 
1957年6月14日、19日,《人民日報》先後刊發了新鳳霞的兩篇敍事散文《過年》和《姑媽》。 [13]  1959年,新鳳霞與筱白玉霜、馬泰合作演出評劇《金沙江畔》,這部作品是中國評劇院為慶祝新中國成立10週年推出的一部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劇情曲折生動,場面龐大,被譽為評劇現代戲裏程碑式作品,並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唱段。 [14] 
1961年,新鳳霞在博採眾多劇種表演、各種唱法之長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改編傳統評劇《花為媒》。在這部作品中,新鳳霞既繼承傳統,保持精華,又博採姐妹藝術之長,薈萃各流派名家之精髓,鋭意創新,鍛造精品,使《花為媒》成為評劇經典和“新派”藝術的高峯。 [37] 
1963年,新鳳霞合作演員李憶蘭出演戲曲電影版《花為媒》。 [38]  之後評劇新派藝術再風靡全國和東南亞地區。許多評劇女演員向新鳳霞拜師學藝,評劇新派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揚與傳播。 [15] 

新鳳霞告別舞台

1957年,新鳳霞被錯劃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新鳳霞遭受迫害,被剝奪了做演員的權利,這對她的身心是巨大的摧殘。1975年,新鳳霞因腦血栓發病導致偏癱而不得不告別評劇舞台。 [15] 
告別評劇舞台的新鳳霞先後創作了《新鳳霞回憶錄》《新鳳霞説戲》《我和皇帝溥儀》《以苦為樂》等400多萬字20餘部著作。其中《新鳳霞回憶文叢》曾獲第三屆“全國優秀婦女讀物獎”一等獎。 [5]  [16] 
1980年,新鳳霞丈夫、著名戲劇家吳祖光先生根據新鳳霞早年在天津、青島闖江湖賣藝求生的人生際遇以及所見所聞創作而成的話劇《闖江湖》上演,新鳳霞擔任藝術指導。 [17]  同年,《新鳳霞回憶錄》正式出版,該書收錄了78篇文章,包括新鳳霞童年生活的追憶和拜師學藝的經過,也有她從事舞台藝術的經驗總結和對老一輩藝術家的追懷。 [18] 

新鳳霞晚年生活

1982年,新鳳霞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9]  1983年,新鳳霞登上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表演評劇《劉巧兒》, [20] 
1984年,新鳳霞出演電影版《闖江湖》, [39]  並演唱《鳳還巢》。 [22]  1989年,新鳳霞獲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 [21] 
1998年4月,新鳳霞隨丈夫吳光祖往常州參加劉海粟畫廊儀式時突發腦溢血,經過搶救無效,於4月12日在江蘇常州病逝,享年71歲。 [6]  [64] 

新鳳霞遺作出版

2017年,《美在天真:新鳳霞自述》正式出版,新鳳霞在書中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學藝甘苦,也表達了對評劇等藝術門類的獨到見解,回憶與丈夫吳祖光及老舍、齊白石等師長、友人的交誼往事。 [23]  此書曾入選“2017年中國好書”圖書書目。 [40] 
美在天真:新鳳霞自述 美在天真:新鳳霞自述

新鳳霞個人生活

1950年,新鳳霞和戲劇家吳祖光在北京文化局召開的一次會議上相遇。次年9月,二人在北京正式舉行婚禮,結為夫妻。 [24]  1957年,丈夫吳祖光成了反革命右派分子, [41]  1958年,吳祖光被遣送至北大荒勞改, [42]  新鳳霞拒絕與丈夫吳祖光離婚,二人自始至終相濡以沫、情比金堅。 [24] 
新鳳霞吳祖光夫妻倆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其中大兒子吳歡是著名畫家; [43]  女兒吳霜是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 [25] 

新鳳霞代表作品

新鳳霞評劇作品

劇名
飾演角色
唐伯虎點秋香
秋香
花田八錯
春蘭
蘇小妹
蘇小妹
拾黃金
——
花為媒
張五可
馬寡婦開店
馬寡婦
老媽開嘮
——
調風月
——
六十年的變遷
童子英
阮文追
潘氏娟
打狗
——
杜十娘
杜十娘
桃花庵
——
王少安趕船
——
佔花魁
——
楊乃武與小白菜
小白菜
乾坤袋
銀屏公主
春香傳
春香
三鳳點秋香
秋香
劉巧兒
劉巧兒
會計姑娘
李秀英
楊三姐告狀
楊三姐
志願軍的未婚妻
趙淑華
三看御妹
劉金定
金沙江畔
珠瑪
無雙傳
無雙
鳳還巢
程雪娥
可憐的秋香
秋香
小二黑結婚
小芹
參考資料 [26] 

新鳳霞書籍著作

出版時間
書名
出版社
2017年
《美在天真:新鳳霞自述》
山東畫報出版社 [61] 
2011年
《人生如戲》
雲南人民出版社 [60] 
2008年
《我和吳祖光四十年》
中國工人出版社 [59] 
2007年
《我和溥儀》
中央編輯出版社 [58] 
2002年
《我與吳祖光40年悲歡錄》
中國工人出版社 [57] 
1999年
《永葆幼稚青春》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56] 
1998年
《我叫新鳳霞》
北京出版社 [55] 
1997年
《舞台上下》-新鳳霞自述散文新作
河北人民出版社 [54] 
1997年
新鳳霞回憶文叢———《童年紀事》.《梨園舊影》.《藝海博覽》.《人世瑣憶》
河北人民出版社 [53] 
1994年
《我與吳祖光》
廣西教育出版社 [52] 
1991年
《我和皇帝溥儀》
北嶽文藝出版社 [51] 
1989年
《恩犬》
人民文學出版社 [65] 
1987年
《新鳳霞説戲》
寧夏人民出版社 [50] 
1987年
《發愁》
天地圖書公司 [49] 
1985年
《少年時》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48] 
1985年
《我當小演員的時候》--新鳳霞回憶錄之三
三聯書店 [47] 
1983年
《以苦為樂》
中國戲劇出版社 [46] 
1982年
《新鳳霞的回憶》
北京出版社 [45] 
1980年
《新鳳霞回憶錄》
百花文藝出版社 [44] 

新鳳霞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
作品名
飾演角色
1984年
闖江湖
師姑 [32] 
1963年
花為媒
張五可 [31] 
1956年
劉巧兒
劉巧兒 [30] 

新鳳霞藝術成就

新鳳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新派藝術在眾多的評劇流派中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成為了評劇革新的代表。這得益於她在戲曲藝術上的天分和穎悟以及深厚的藝術功底,更得益於她對新社會的熱愛而煥發出的藝術創作力。新鳳霞在藝術上從不保守,她敢於吸收、敢於創新,博採姊妹劇種表演之長,虛心學習各種唱法,積累了豐富的演唱經驗。在中國評劇院這一國家劇院良好的藝術環境中,新鳳霞的藝術創作力得到了空前的發揮,新派藝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推陳出新的傳統評劇《花為媒》是新派藝術的經典之作。新鳳霞以純熟的演唱技巧,細緻入微的人物刻畫,塑造了青春美麗富有個性的少女——張五可的藝術形象,從而將新派藝術推向了高峯。這齣劇目拍成電影在全國包括香港地區、東南亞各國放映後,新派藝術又一次風靡全國和東南亞地區。全國各地的評劇女演員紛紛向新鳳霞拜師學藝,評劇新派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揚與傳播。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新鳳霞主演了《志願軍的未婚妻》《會計姑娘》《春香傳》《乾坤帶》《金沙江畔》《無雙傳》《楊乃武與小白菜》《鳳還巢》《三看御妹》《花為媒》《楊三姐告狀》《阮文追》《調風月》《六十年的變遷》等幾十出劇目。她所塑造的劉巧兒、祥林嫂、趙淑華、李秀英、春香、銀屏公主、珠瑪、無雙、小白菜、燕燕、劉金定、張五可、楊三娥、阮氏娟等一系列的藝術形象為評劇畫廊增添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篇章,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 [9] 

新鳳霞榮譽稱號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1952年
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員一等獎 [33] 
1989年
首屆金唱片評獎活動金唱片獎 [21] 
1997年
第十六屆亞洲最傑出藝人獎 [27] 

新鳳霞人物評價

新鳳霞一生追求文化,從不向厄運低頭。以非凡成就從一個民間藝人成功昇華到藝術大師的高度。堪稱中國婦女的優秀典範。(中國網 評 [28] 
新鳳霞的一生是藝術的一生,也是不平坦的一生,更是永不放棄的一生。小時候她不畏艱辛,努力學戲,終於成為家喻户曉的評劇皇后。動盪歲月,她百折不撓,雖然受盡艱難卻苦盡甘來,成為了作家和畫家。晚年的她,面對告別舞台的痛苦,沒有消沉,而以堅強的毅力譜寫出精彩的戲劇、著作和繪畫人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人民藝術家》雜誌評) [66] 
“新鳳霞為什麼寫得這樣好,她是祖光的夫人,得到老舍先生的鼓勵,得到許多好朋友的支持,這些當然都是條件。但是有了這些好條件準能寫出好東西來,怕也未必。主要還在她生活經歷豐富……但從另外一方面想,跟她同輩的演員,經歷大多跟她相仿,也有寫回憶錄的,象她這樣暢達而深刻的似乎不多。這又為什麼呢?”“寫東西當然得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可是把經歷寫下來,要寫得像個樣兒,還得有一套本領。新鳳霞就有這套本領,她能揣摩各種人物隨時隨地的內心世界,真夠得上説體貼入微了。”“是否可以這樣説,新鳳霞在舞台上取得成功,就因為她從小養成了觀察和揣摩的習慣。觀察和揣摩本來是生活的需要,做事的需要,同時也是寫東西的先決條件,而在她已經成了習慣,難怪她能寫得這樣好,讓人讀了就像看她演戲一樣受她的吸引。”(葉聖陶評) [6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