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金融2.0

鎖定
新金融2.0是指互聯網和金融深度融合的時代。在新金融2.0時代,互聯網企業傳統金融企業將實現合作共贏。 [1] 
中文名
新金融2.0 [1] 
類    型
經濟術語

目錄

新金融2.0比較

和中國新經濟相匹配的新金融是以新的基礎設施為基礎的大眾型金融、普惠金融和消費金融。這是一個跨界融合的新生態。在新金融1.0時代,大家還在爭論到底是互聯網金融還是金融互聯網;在2.0時代,互聯網和金融會深度地融合。到如今,中國的金融已經到了跨界交融、標準開展、轉型晉級的時候,稱為新金融2.0可能更有意義。 [1] 

新金融2.0變化

與新金融2.0匹配的第一個改變是市場化。從政策的角度來看,很多改變已經在進行中。
首先是法律的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都在進行較大的修訂,行業標準在改變。
其次是利率市場化,已經到了最後階段。利率市場化會讓資金價格市場化,金融機構間的差異化變得更重要。匯率向市場化邁進,資本管制也在放鬆,人民幣還加入了SDR(Special Drawing Right,特別提款權),短期來説只是象徵性的,實際意義是讓中國金融真正進入了國際體系,倒逼中國金融改革。
最後,其他政策,比如存款保險制度也在2015年5月推出,存款保險制度的核心是讓銀行可以破產而不致引發社會動盪,這會讓國家的隱性擔保往後退,增強銀行之間的差異化,競爭力的差異化變得越來越重要。 [1] 

新金融2.0標準

第一個標準: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用新的基礎設施重構金融,同時要敬畏金融的本質,保護金融消費者。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所謂的互聯網金融,都適用於同一個標準。互聯網支付行業和P2P的安全程度有本質的區別,當一個行業有30%以上跑路,那就説明這個行業存在很大的問題。但是對移動支付來説,大家有時候擔心手機丟了可能會造成賬户被盜,實際上這個概率非常低。
第二個標準:在多大程度上與場景結合。以中國的互聯網支付為例,電商其實是非常了不起的創新。2003年剛有電商時,中國電商銷售額是10億元,2006年達到263億元,2014年年底是2.8萬億元。 第二個標準:在多大程度上與場景結合。以中國的互聯網支付為例,電商其實是非常了不起的創新。2003年剛有電商時,中國電商銷售額是10億元,2006年達到263億元,2014年年底是2.8萬億元
第三個標準:在多大程度上彌補現有金融體系的缺陷。這是一個迴歸初心的時代,可以把普惠金融做得更好。中國的傳統金融體系有很多缺失,更注重為大企業融資,而這些缺失產生了行業的風口和增量。互聯網金融開放、融合的生態系統,與傳統金融不是零和遊戲,可以實現共贏。 [1] 

新金融2.0原則

監管是金融生態圈裏面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監管並不是天生就有的,央行、證監會、銀監會等,都不是生來就有的。歷史告訴我們,各種監管機構以及金融監管法律的產生,都是因為各種危機爆發後社會意識到了監管的必要性。
第一,要在創新給社會帶來好處和保證安全之間找到平衡。金融不是為了絕對的安全,只講安全的監管是偽監管。互聯網金融基於新的技術,解決了支付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將更多缺少徵信記錄或者沒有徵信記錄的人納入徵信體系,為數以百萬計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為上千萬的消費者提供了小而美的保險產品,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金融的缺陷,成為中國新經濟的重要助推力量。我們在強調金融安全的同時,不能忘記金融監管的初心。
第二,金融監管必須遵循金融的本質,探索適度監管、分類分級監管的模式。分類是指將金融分為支付、P2P、眾籌等細分行業。這些行業的風險本質不同,需要鬆緊不一的監管。分級是指對於同一行業中的不同企業也要有所區別。在這個時代,金融的方式變了,監管的方式也需要創新。可能還需要協同監管,這也是一行三會統一的方向。同時要推動行業自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