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揭陽空港經濟區新華中學

鎖定
揭東縣新華中學創辦於1950年,位於揭東縣炮台鎮桃山村,是一所公辦縣屬高級中學、市一級學校。位於揭東縣炮台鎮桃山村,是一所公辦縣屬高級中學,揭陽市一級學校。其前身寶峯書院創建於清雍正七年,即公元1730年,是解放前揭陽縣東半縣的最高學府,聲譽鼎盛,1939年毀於日寇炮火。新中國建國伊始,百廢待興,為發展教育事業,解決炮台、登崗、地都三鎮學生入學問題,校董會決定繼承寶峯書院遺產,顯彰校史之源遠流長,創辦揭陽縣新華中學。現校名為原廣東省政協主席吳南生題寫。
中文名
揭東縣新華中學
創辦時間
一九五○年二月
辦學性質
公辦縣屬高級中學
校    訓
明德至善,篤教厚學
主要獎項
揭陽市文明學校
所屬地區
揭東縣炮台鎮桃山村

揭陽空港經濟區新華中學學校簡介

揭陽空港經濟區新華中學 揭陽空港經濟區新華中學
學校其前身寶峯書院創建於清雍正七年,即公元1730年,是解放前揭陽縣下半縣的最高學府,聲譽鼎盛,1939年毀於日寇炮火。新中國建國伊始,百廢俱興,為發展教育事業。解決炮台、登崗、地都三鎮學生入學問題,當地黨政十分重視創建新校事宜,委派劉國棟負責建校工作,成立桃都區(今炮台、地都、登崗三鎮)校董會,校董會的成員有:劉國棟、謝亦橫、謝鎮邦、陳景福、楊傳俊、王蘭若、王海若、劉雲等人。校董會決定繼承寶峯書院遺產,顯彰校史之源遠流長,並遷校址至炮台鎮桃山鄉大祠堂。基於當時人民文化教育的宗旨,應當建立新中國民族的、科學的、人民大眾的新文化和新教育,故擬定校名為揭陽新華中學,1992年撤縣建市,改名為揭東縣新華中學。校名為原廣東省政協主席吳南生所題。
新華中學原是一所完全中學,學校依山而築、綠樹成蔭、錯落有致,環境幽靜,為培育人才之理想佳地。年年桃李,歲歲芬芳。2003年8月學校被批准為縣一級學校2008年5月學校被定為國家級考試定點考場。2008年8月,按縣政府的要求,實現高、初中分離,現在,新華中學已是一所高級中學,2009年2月被批准為市一級學校。 [1] 

揭陽空港經濟區新華中學辦學規模

校領導 校領導
學校依山傍水、綠樹成蔭,佔地面積3.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
現有教學樓四幢,實驗樓一幢,師生宿舍樓四幢,禮堂一座,食堂一座;有圖書館、閲覽室、語音室、電腦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多媒體教室等功能場室,還有電視閉路監控系統、智能廣播系統、直飲水及熱水供應系統、校園局域網和學校網站等。學校依山傍水、綠樹成蔭、錯落有致、環境幽靜,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三區分離,佈局合理,符合現代化辦學的特點,是師生工作、學習、運動、生活的理想場所。
學校現有教學班56個,學生總數3971人,教職工213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6人,中學一級教師94人,大學本科畢業的教職工166人,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達99%以上。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學校擁有一批教學骨幹和學科帶頭人,其中有8人被授予省級以上榮譽稱號,有80人被授予市、縣級以上榮譽稱號。學校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更新教學理念,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教師師德水平高,教學能力強,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1] 

揭陽空港經濟區新華中學辦學特色

監控室 監控室
該校秉承“明德至善,篤教厚學”的校訓,堅持“以人為本,民主治校,科學管理,持續發展”的辦學思想,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及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提升校園文化品位,突出辦學特色,打響新華教育品牌。
新華中學師生形成的“師精於教、生勤於學”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發揚光大。學校堅持把德育放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注重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的現代公民意識。學校創辦校刊《春華》《秋韻》,舉辦美術班、音樂班、體育班,成立團委會、學生會、文學社、動漫社、書畫社、街舞社、英語角、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等社團組織,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學校辦學規模不斷壯大,辦學質量穩步提高。自1977年恢復高考招生制度以來,每年高考上線人數及錄取人數居全縣面上中學之首,1984年被汕頭地區定為“附點中學”;揭陽市教育局三次授予我校“高考成績優異”錦旗;2009年高考,我校取得歷史性突破,上本科線142人,比增56%,超縣平均增幅25個百分點,上專科線以上600人,比增42.2%,超縣平均增幅6.4個百分點,居全縣之首。2012年高考我校仍保持強勢,再創佳績,上本科人數156人,一批2人,2A線上64人,居全縣普通中學第一名;藝體上本科線13人,其中美術6人,體育7人,均居全縣第一名,上線人數855人,比去年增加187人,上線總數及增幅均居全縣普通中學第一名。 [2] 

揭陽空港經濟區新華中學校園文化

揭陽空港經濟區新華中學校徽

校徽
校徽(2張)
新華中學校徽以“領航者”為立意,以“新華”兩個聲母“XH”為設計元素,以清新淡雅、深邃理性的藍色為主色調設計而成。
校徽外圈標中英文校名,中文校名採用原廣東省政協主席吳南生的親筆題字,意為新華中學師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校名標註置於同心圓中,取義“圓滿”、“和諧”,表示新華人同心同德,和衷共濟,構建“和諧校園”。
校徽下方的“1950”為學校的辦學時間。
校徽還選用紅、綠、金黃三種顏色,鮮明亮麗。紅色奔放,激人奮進;綠色莊重而不失浪漫,深沉而不失朝氣;金黃色高貴典雅,富有青春活力,象徵新華人在藍天白雲下,在美麗的綠色校園中,追求真理,掌握技能,在書的海洋中求索。
“敢立潮頭弄碧浪,唯望高峯不回頭。”讓我們蕩起青春之舟,揚起智慧和奮鬥的風帆,劈波破浪,駛向美好的明天。

揭陽空港經濟區新華中學校旗

揭陽空港經濟區新華中學校訓

明德至善,篤教厚學
明德至善
出處:《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釋義:真正的大學(大人之學)之道,在於你能否明白你那顆晶瑩透明的真心,在於你能否用那顆真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生命,在於你能否到達本性純潔的至善境界。“明明德”有兩層意思,一是指人身之中自有明德,二是將其自身的明德彰顯出來。“止於至善”是大學之道的基礎和根基,就是達到至善的境界。在一個人的生命中,個體生命實現了“明德”這個“內聖”的最高的價值,同時又給社會、人類做出了“博施廣濟”的“外王”事功和貢獻,就達到了“至善”。所以,“止於至善”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的人格理想,或者説是中國人、中國文化所追求的“內聖外王”的理想生命形態。
“篤教”:“篤” 原意為厚重、厚實。《詩經》語:“彼其之子,碩大且篤”。後“篤”引申為“忠實、真誠、專心”。《論語·先進》也有“論篤是與,君子者乎?”意為竭誠於教化。
厚學”意為崇尚知識,學問淵博,它寓意只有廣博地學習,盡力地學習,才能博採眾長,融中貫西。
寓意:新華中學,作為一所追隨着共和國的誕生而設立的普通高中,承擔着為社會培養合格公民和為高校培養拔尖人才的雙重任務,教育的目標就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讓學生成為有着良好的品性、崇高的理想和聰明的睿智的高素質人才。學校希望新華人能光大傳統美德,知榮明恥。師者立志獻身於教育事業,不斷學習,認真教化;生者勤奮好學,不懈努力。都能夠成長成功成才。本校訓因取義《大學》、《論語》、《詩經》,立意高遠,故而顯示出辦學思想的大氣和辦學理念的豪氣。

揭陽空港經濟區新華中學實績榮譽

課堂 課堂
連年來,辦學規模不斷壯大,辦學質量穩步提高,自1977年恢復高考招生制度以來,每年高考上線人數及錄取人數名列全縣面上中學前茅。學校多次被評為市、縣“文明學校”、“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1994年和1995年學校被評為揭陽市文明學校。1996年被縣教育局評為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1997年創建安全文明校園達標,2000年被揭東縣人民政府評為教育先進單位。2002年,學校團委會被團省委評為先進基層團組織。2000年和2002年學校分別獲得潮汕星河獎集體二等獎和三等獎。2006年6月學校被縣禁毒委、縣教育局授予無毒學校稱號。2007年12月學校工會被揭陽市總工會評為“先進職工之家”。2006年、2007年、2008年學校黨支部連續三年被中共炮台鎮委評為“先進黨支部”。2008年6月學校黨支部被中共揭東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 織。 2008年5月學校被定為“國家級考試定點考場”。2009年2月學校被批准為“揭陽市一級學校”。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該校將與時俱進,秉承“明德至善,篤教厚學”的校訓,堅持“以人為本,民主治校,科學管理,持續發展”的辦學思想,堅持“以人為本,以師生髮展為歸宿點”的辦學理念,堅持“加強教科研,激活人的原動力,提升學校品位,增強學校的聚集力”的辦學思路,注重學生全面發展,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穩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突出辦學特色,努力創建成為自主奮鬥型的粵東名校。

揭陽空港經濟區新華中學校友捐款

校友捐款 校友捐款
為展示辦學成就,探索辦學規律,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激勵全校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把母校建設得更加美好,4月4日上午,揭東縣新華中學隆重舉行建校60週年慶典大會。在這個喜慶的日子,來自各界的校友歡聚一堂,紛紛感恩奉獻,共捐款300多萬元建設母校,其中廣東天陽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校友蔡木藩先生捐款88萬元。目前,校友們仍在積極捐款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