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聞採訪學新論

(2002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新聞採訪學新論》是2002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以澄 [1]  [3] 
中文名
新聞採訪學新論
作    者
羅以澄
出版時間
2002年7月1日
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 [2] 
頁    數
402 頁
ISBN
9787307036642
類    別
教材
開    本
32 開 [2] 
裝    幀
平裝

新聞採訪學新論內容簡介

本書是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新聞學教授羅以澄在對原著《新聞採訪學教程》作全面修改的基礎上推出的又一部有關新聞採訪學的力作。
本書緊密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新聞實踐面臨並提出的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運用歷史與邏輯相統一,具體與抽象相統一、事實與價值相統一、批判與建設相統一的方法,系統地、周全地闡釋了當代新聞採訪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尤其是對當代新聞採訪的一般方法論和各種不同類型新聞採訪的特殊方法作了具體、詳盡的論述,從而顯現了本書的理論論、實性和前瞻性特色。

新聞採訪學新論作者簡介

羅以澄,1966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 , 先後在報紙、廣播等媒體從事記者、編輯工作。1984年初調入武漢大學新聞系,現任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併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全國新聞教育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特邀理事,以及十餘所高校新聞院系的兼職(客座)教授或研究機構的學術委員。二十餘年來,一直堅持給本科生講授專業核心基礎課“新聞採訪學”,上世紀九十年代,被評為武漢大學一類課程;2002年被評為湖北省優質課程;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撰寫出版《新聞採訪學教程》和《新聞採訪學新論》,先後兩次獲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作為主要主持人之一完成的教改項目,先後獲湖北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89年首屆)、一等獎(1997 年第三屆)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997年)。此外,負責領銜的新聞學專業,2007年分別被評為“湖北省品牌專業”和“全國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02年被評為武漢大學“十大師德標兵”;2003年被評為湖北省教育系統“教書育人先進個人”;2004 年被評為湖北省“優秀研究生導師”;2005年被評為“武漢大學教學名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實務和媒介發展戰略,先後出版個人學術專著3部,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118篇;負責主持國家“985”工程二期項目“新聞傳媒與媒介化社會”、教育部“211”工程二期項目“現代傳媒與中國社會文化發展”、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新聞傳播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關係”、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西方媒體關於拉薩‘3·14'事件報道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市場經濟與新聞傳媒發展戰略”、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21世紀初湖北省傳媒業發展戰略”等重要課題十餘項。 [4] 

新聞採訪學新論目錄

前言
第一編 採訪原理論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新聞採訪學的任務與對象
第二節 新聞採訪學的研究沿革
第三節 新聞採訪學研究的方法論原則
第四節 新聞採訪學理論體系的建構
第二章 新聞採訪活動史略
第一節 採訪活動的孕育時期
第二節 新聞採訪活動的興起與發展
第三節 人民記者的新聞採訪活動
第三章 新聞採訪活動的本質屬性
第一節 對新聞採訪活動認識上的哲學觀對立
第二節 對新聞採訪定義的思考
第三節 新聞採訪在新聞傳播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
第四章 新聞採訪活動的特徵
第一節 新聞採訪活動“內在”特徵的剖析
第二節 新聞採訪活動“外在”特徵的剖析
第三節 新聞採訪活動特徵的體現與社會制約
第五章 新聞採訪活動的路線'
第一節 新聞採訪的認識路線及其規定
第二節 新聞採訪的工作路線及其規定
第六章 新聞採訪活動的主體——記者的職能與修養
第一節 記者的社會職能與地位
第二節 記者的工作特點與任務
第三節 記者的修養
第二編 採訪方法論
第七章 新聞事實的識別及其方法
第一節 識別新聞事實的依據
第二節 識別新聞事實與記者的新聞敏感
第三節 識別新聞事實的運作方法
第八章 新聞採訪選題的確定及其方法
第一節 採訪選題確定的原則
第二節 採訪選題確定的先決條件——獲取新聞線索
第三節 採訪選題確定的關鍵所在——記者要善於駕馭思維
第四節 採訪選題確定的運作方法
第九章 新聞採訪的工作程序及其方法
第一節 明確報道思想的作用與要求
第二節 採訪準備的意義與方法
第三節 採集新聞材料的要求與方法
第四節 採訪對寫作思考的要求與方法
第十章 新聞採訪的策劃及其方法
第一節 新聞採訪策劃的含義與作用
第二節 新聞採訪策劃的要求與方法
第十一章 新聞訪問活動及其方法
第一節 訪問成功的先決條件與運作要求
第二節 善“問”的要求與方法
第三節 訪問記錄的要求與方法
第四節 對訪問對象心理“控制”的要求與方法
第五節 記者訪問心理的自我控制方法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