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民村

(山東即墨市岙山衞鎮下轄村)

鎖定
1403—1424年(明永樂年間),黃姓從雲南遷此立村,稱黃哥莊村。後周、盧、唐三姓相繼遷此居住。同治《即墨縣誌》標有此名。建國後改為新民村。
中文名稱
新民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即墨市岙山衞鎮
人    口
1451人

新民村政權人口

新民村在鰲山以南,距鰲山衞鎮政府駐地3公里。該村坐落於鶴山腳下,東臨黃海,南依嶗山,已被國家列入AA級旅遊風景區。村地靠濱海公路,交通發達。域內有“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建立的海產品育苗基地,天然的濱海公園,明代所建的古廟,遠近聞名的鶴山八大景,南面有中國著名企業“雙星”集團建立的度假村,牡丹園,還有造型別致的別墅樓,天逸海灣國際海上娛樂城。為經商、旅遊提供了諸多便利之處。2005年,全村總户數436户,1451人。

新民村經濟發展

1950年,糧食畝產僅60公斤,1979年,糧食畝產380公斤左右。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糧食畝產達到600公斤左右。2005年,有耕地面積605畝,糧食總產量72噸,經濟總收入1320萬元。村民利用地理優勢,積極發展灘塗養殖業和畜牧業養殖業,其中養殖的主要牲畜有豬、牛、雞等。該村還利用豐富的旅遊資源,大力發展飲食業和其他服務行業,還有部分閒餘勞動力從事建築業。

新民村社會事業

建國後,村成立掃盲學習班,1976年,村成立小學,全村有教室9間,佔地4000平方米,適齡兒童入學率和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均達100%。建國後,村成立掃盲學習班,全村基本掃除文盲。村還建幼兒園,所有幼兒都能受到良好的學前教育。建國後,該村有私人診所3個,基本解決了村民治病難的問題。2003年,全市實施農村統籌保障制度,該村村委會每年為村民代繳醫療費統籌14000元,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