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平堡村

鎖定
新平堡村位於山西省最北端,離天鎮縣城30公里,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新平堡村地形為典型的“兩山夾一川”,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村域面積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800畝,其中水澆地3400畝。新平堡村屬於平川中温半乾旱區,無霜期為120天。村內主導產業以種植玉米、馬鈴薯等小雜糧為主,旅遊業收入逐年遞增。
新平堡村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5年入選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新平堡因軍而起,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明代隸屬九邊重鎮大同,因與蒙古部落戰爭頻繁,修長城、築堡障,設新平路參將。新平堡因商而盛,歷史上有發達的商貿業,為晉北“晉商”故里,明代隆慶四年(1769年),被確定為國家級蒙漢馬匹交易市場,如今,每逢陰農曆五月十八舉辦物資交流大會,臨近三省區商客紛至,羣眾雲集,雜以戲劇、雜耍等娛樂活動,購銷兩旺,熱鬧非凡。
中文名
新平堡村
外文名
XinPingBuVillage
別    名
新平村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山西省大同市
地理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新平堡鎮新平堡村
面    積
9.2 km²
政府駐地
新平堡村委會
電話區號
0352
郵政區碼
038204
氣候條件
大陸性北温帶乾旱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936人
著名景點
玉皇閣
馬芳總兵府
守備署衙
明清一條街
鎮虜門 展開
著名景點
玉皇閣
馬芳總兵府
守備署衙
明清一條街
鎮虜門
王家貨棧 收起
機    場
大同雲岡機場
火車站
天鎮站、柴溝堡站
車牌代碼
晉B
方    言
大包片區,靈丘官話
耕地面積
5800畝
榮    譽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古村落

新平堡村基本概況

新平堡鎮位於大同市天鎮縣是山西省的最北端,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西、北依山與內蒙古興和縣接壤,東邊隔河與河北省懷安縣相望,南鄰本縣的逯家灣鎮,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
新平堡地形為典型的“兩山夾一川”,總面積為18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土壤品質不高,為砂土和砂質壤土。源於內蒙古的西洋河,從該鎮中部緩緩流向河北省西洋河水庫。新平堡鎮為大陸性北温帶乾旱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偏長,常年平均氣温為6.0℃,無霜期為100—115天,≥10℃的有效積温為2300℃,年降水為350—40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由於氣候的獨特性,農作物種植也呈現多樣化,主要有玉米、土豆、穀子、黍子、黃豆、油菜、胡麻等,部分山區還種植少量莜麥。新平堡鎮交通發達,馬走國防公路、柴黃路縱貫全鎮,東與110國道相連,距丹拉高速公路入口不足30公里。
新平堡歷史悠久,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因地處坦途要地,歷朝歷代在新平堡鎮建有大規模軍事設施,境內存留有趙、漢、北魏、明四代長城近50公里,其中以明長城為多,保存居全省前列,邊牆軍堡、邊墩、烽墩、敵台、控軍台、炮台等都有較完整的實物。
千百年來新平堡鎮這片土地是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如匈奴、契丹等民族混居之地,造就了漢族與少數民族從鬥爭走向融合的歷史,在此過程中形成了以軍事文化、農耕文化、遊牧文化融為一體的邊塞文化。文物古蹟、民俗文化等都留下了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交融的痕跡,形成了該鎮的歷史文脈和文化底藴

新平堡村歷史沿革

新平堡村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在周朝屬代國,戰國時屬趙國,稱“延陵邑”,秦代又設置“延陵縣”,東漢又改設為“延陵鄉”,元代屬興和路。據光緒十六年《天鎮縣誌》關隘志篇考,城堡築於“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隆慶六年(1571年)增修,堡城磚砌,週三裏有奇,系延陵故城。”明朝屬大同鎮新平路,清初仍為大同鎮新平路治地。清雍正三年(1725年)屬天鎮縣轄,駐軍參將或中軍守備直屬大同鎮。

新平堡村建制沿革

戰國時期,屬趙國延陵縣治地。秦、西漢因之。東漢為延陵鄉治地,屬當城縣。遼、金、元為天成縣轄下一村堡。明初,為天城衞轄城內村堡。嘉靖二十三年又築土堡後,駐新平路分守參將,隸於大同鎮。清朝初年仍為大同鎮新平路治地。雍正三年後堡民由天鎮縣轄,駐軍參將或中軍守備直屬大同鎮。民國初年為天鎮縣四區管轄主村之一。26年淪陷後屬偽天鎮縣四區管轄。32年劃入偽延陵村。34年10月,為共產黨天鎮縣第七區管轄。37年復為四區轄村。新中國初屬天鎮縣四區。1953年屬新平堡鄉。1958年初屬新平堡公社。天鎮、陽高合縣後,屬陽高縣新平堡公社。1961年天、陽分縣後屬天鎮縣新平堡公社。1984年屬新平堡鎮至今。

新平堡村修建沿革

趙孝成王十八年(公元前265年),趙國派遣大將延陵鈞隨相國信平君廉頗助魏功燕時路過這裏,廉頗聞聽此地名與愛將延陵鈞同名,加上地勢險要、戰略位置重要,就報請趙王在這兒設置了縣城,起名“延陵邑”。《史記集解》,徐廣曰:“代郡有延陵縣”指的就是延陵邑。延陵邑在經過1600年的風雨洗禮後,於明正統二年(1437年)得到了重建,那年,瓦剌派大將胡答統兵二萬從東馬市口(今河北懷安縣)破關入賽後,就在此築寨據守。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兵部侍郎許進統兵三萬對寨堡進行了圍攻,此戰持續余月才破寨,殲敵一萬多人,破敵之後,許進在舊寨堡的基礎上率軍築成一座,起名“新平堡”。從此,新平堡一直沿用至今。明嘉靖二十三年築土堡,隆慶六年包磚。開北門曰鎮虜門,東門曰迎恩門,各有甕城。城高3丈5尺,周邊3裏6分。至清末,城牆上東南角建一幢二層廟宇,二樓南陳文昌閣,北陳魁星閣,下層為朱衣庵。北門門樓上建關帝廟,東城門樓建三仙廟。城牆上西北角建玄壇廟。北甕城內有娘娘廟、三英祠、皮草坊。
由於新平堡村地處三省交界處,歷史上不僅是兵家必爭的軍事重地,也是商貿中心。明代隆慶四年(1769年),新平堡被確定為國家級蒙漢馬匹交易市場。這個市場直到明禎三年結束,至今還有東馬市口、西馬市口兩個地名。

新平堡村歷史人物

馬芳,明朝將領,字德馨,蔚州(今河北蔚縣)人。據《明史》記載:10歲為蒙古俺答汗部所掠,事放牧。後乘狩獵之機,潛投大同總兵周尚文帳下,為隊長。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起,任新平堡參將期間,多次與俺答部交戰,“大小百十接,身披數十創,以少擊眾,未嘗不大捷”。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春,俺答侵入新平堡,馬芳率三騎從新平堡出哨石嘴山,俺答軍追來,馬芳率300餘騎直搗俺答營。馬芳右手中箭,坐騎被流矢所傷,仍用左手力斬俺答先鋒,毀其帳幕。俺答軍尾追近新平堡,馬芳又奮死衝入敵陣,連斬其首領3級,殺傷甚眾,俺答引兵敗退。三十六年任薊州鎮副總兵,寨建昌(今河北遷安東北)。次年,從總兵毆陽安在界嶺口(今青龍東南)擊退號10萬騎蒙古土蠻部。四十年,率部一晝夜急馳500裏至山西,與俺答部七戰七捷,為左都督,升總兵。直至武一品大員左都督,明史稱讚馬芳威名震邊陲,為當朝邊帥之冠。萬曆元年(1573年)復鎮宣府,後以疾歸鄉。新平堡現存馬芳府邸一處。
麻貴,大同右衞(今山西朔州右玉縣)人,回族,明朝著名軍事將領。麻貴由舍人從軍,積功直升到了都指揮僉事,並充宣府遊擊將軍隆慶年間,擔任了大同新平堡參將。韃靼入侵邊城,山陰、懷仁、應州相繼被攻陷,只有右衞城在麻貴與其兄麻錦帶領家人與軍民合力據守下得以保全,麻貴以功在萬曆初年授大同副總兵。萬曆十年以都督僉事充任寧夏總兵,不久又調任大同總兵。麻貴在歷史上最值得濃墨重彩記錄的還是他在萬曆年間援朝戰爭中的表現。萬曆三十八年,麻貴奉命鎮守遼東,再次擊敗蒙軍的侵襲,後因病退職,不久去世,朝廷命賜予祭葬,並在詔書中稱他為“一時良將”。 人們把麻家與同樣是武將世家的李如松、李如柏等並稱為“東李西麻”。明史中也稱讚他們:“將門有將,得無愧乎”。
麻貴之父,明嘉靖年間任新平堡參將,四十五年(1566年)敵軍圍攻新平堡,攻勢兇猛,祿枕戈待旦,日夜堅守,孤城得保,兵民免遭殺戮,士民建生祠祭祀。因戰功顯赫,擢升為宣府副總兵,其子麻錦從父行陣有戰功,為千總。後官至宣府總兵。
王銓,明朝新平堡人,生卒年代不詳。明朝甲午(武)進士,欽授“廣東營門遊擊”將軍。逝世後,皇家追封“武德將軍”號。新平堡現存王家大院系王銓資建。其後代享受“世襲千户”待遇。
鄔勒圖,東北人,乾隆十二年(1747年)任新平堡參將,勤於訓練行伍,鼓勵屯墾,並同知縣丈量地畝,實地增減租額,士民稱讚。

新平堡村歷史事件

公元前514年,吳國大夫季扎,奉國王僚的旨意出使晉國。無望的親叔伯哥公子光乘季扎出國之際,僱用刺客專諸裝成廚工刺殺了吳王僚,公子光自立為吳王。季扎回國後,很是悲憤,但規勸臣僚們再次同室操戈,會讓人恥笑,吳王公子光篡位後,總怕叔伯季扎為難他,因而一直尋找機會陷害季扎,季扎觀察到這一動向後,便攜妻子乘夜出走。季扎到了晉國,正逢趙、韓、魏三家分晉前夕,互相鬥爭很是激烈,繼續北行,當走到新平堡時,被這裏的茂密森林、涓涓流水、奇異景色所吸引,就定居下來,並給這塊地起名叫“延林”。新平堡鎮政府西兩百米處,經考證為戰國之趙國延陵邑所在地,建國初期,在“南防北擴” 思想指引下,趙襄子吞併代國(今山西北部與河北南部接壤部),遂向西北擴張,新平一帶即為重要關防,天鎮縣誌曾載的“延陵鈞”“事趙成王,十八年使相國廉頗助魏攻燕,鈞率師自代會之”,表明此處曾大量屯兵,為當時之重要軍事基地。明中葉,來自草原的俺答部落勢力強大,屢冠邊關,攻抵京畿。為阻敵於西洋川通途,新平堡邊防體系得以加強,於嘉靖年間分駐新平、保平、平遠等三處高等級軍堡,後於萬曆年間於南部大梁山谷裏築樺門堡,分設參將、守備等職,統率旗軍、邊兵近3000人。終明一代,蒙古遊牧勢力屢屢由此進犯明朝疆土,使新平堡成為與德勝口、殺虎口、偏關齊名的邊防重鎮,較強地反映了明朝中期軍事思想和軍事技術發展水平。

新平堡村環境分析

新平堡屬於平川中温半乾旱區,年平均的降水量為410毫米,7月份降水量最高為115毫米。年平均氣温是5.8℃,5釐米日均地温≥10℃,初日4月24日,終日10月3日,積温3100℃。日平均氣温大於0℃時,初日3月25日,終日11月6日,積温3200℃;日平均氣温大於5℃時,初日4月11日,終日11月21日,積温3176℃;日平均氣温大於10℃,初日4月29日,終日9月28日,積温2807℃。無霜期有123天。主要災害性天氣為秋旱、秋霜凍。
新平堡村地形為典型的“兩山夾一川”,總國土面積為18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為1100米以上。新平堡位於雙山山脈(屬陰山山系),介於雙山和饅頭山之間,其中,雙山位於新平爾村北5.5公里,東西走向,海拔1720米,相對高度為570米,是天鎮和興和縣的界山,饅頭山位於十六墩村北5公里,東西走向,海拔1714米,相對高度為464米。新平堡地處西洋河南岸,為洪積扇區,面坡臨河。
土壤:村北的土壤母質是衝擊物,村東、西、南的是黃土衝擊物。土壤在慄褐土類中分為慄褐土性土(村南)、潮土(村北)以及風砂土(兩岸)三類。
水文:新平堡北村有西洋河,境內河段平水期的清水流量為0.32m³/s,流速1.29 m/s,清水的含沙量4.3%。河灘兩側地形較低而利於地下水富集,富水性比山前或丘陵前強。堡東、西出現泉水。
植物:村北河漫灘主要有香附、蒲公英、狼尾草、蘆葦、蒲草、麃草、小車前等。村南主要有小狼毒、苣蕒菜、小薊、白茅、葶歷、蒺藜、茵陳蒿、紫花小蒿苣、北沙蔘、百里香等。
動物:兔、蝙蝠、蛇、蜥蜴、黃鼬、臭鼬、花背鼠、豬獾、蛤蟆、漫魚草蝦,偶見狐狸,民國及之前有狼。鳥類麻雀、黃雀、喜鵲、家燕、烏鴉、百靈鳥、雁、鶺鴒、大灰雀、原鴿,偶見貓頭鷹、鷹、啄木鳥、布穀鳥。
新平堡境內現存長城有三部分,漢長城、北魏長城以及明長城。明長城全長68.5公里,現保存完整的牆體33.5公里,牆體多土築,山嶺地段土石並築,呈梯形,一般高6至10米,寬5至8米,每隔1華里置一烽火台,台高15米左右。
新平堡最讓人驕傲的歷史是它曾經有發達的商貿業。史載,明隆慶年間,設西馬市,每年陰曆七月初三至十四開集貿易,為明朝“國家級”貿易,大概相當於“廣交會”了。平遙古城被稱為晉商故里,而新平堡也堪稱晉北“晉商”的故里,三省交界地區的商業中心,這裏的大商人雖不像日升昌的老闆那樣名揚天下,但也稱得上富甲一方,他們曾經把店鋪開到了二連浩特、俄羅斯等地。
新平堡因軍而起,因商而盛,北大街、馬市口、宣威樓、火藥樓等各類遺址遺蹟等都見證了新平堡往日商業的繁華。如今,新平堡的北街仍是商貿一條街。雖然昔日的繁華已漸漸遠去,但走在北大街上仍然能讓人感受到古鎮昔日的繁榮與興盛。街面僅兩步寬,但兩邊店鋪林立,商品齊全。令人惋惜的是,古老的店鋪建築已大都被改建或正在改建。在四五十間店鋪中,原汁原味的古建築僅存一間,窗户上的木窗欞仍古色古香。據瞭解,每年的陰曆五月十八,這裏都要開物資交流大會,周邊冀、蒙的村民紛紛來趕集,很是熱鬧。

新平堡村入選名單

2021年11月12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佈的2010-2017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監測合格名單。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