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媒體概論

(2020年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新媒體概論》是2020年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新媒體概論
作    者
宮承波
出版社
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0年7月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04384614

新媒體概論內容簡介

《新媒體概論》(第八版)在保留“第七版”優勢和精華的基礎上,吸收一系列新材料、新觀念,重新整合努力反映出新媒體行業進展和新媒體學術研究的*成果。
全書共分為七個單元:*單元 新媒體概説:闡釋了什麼是新媒體、新媒體發展概觀、新媒體技術審視;第二單元 新媒體形態論:分析了新興媒體羣之網絡媒體、互動式電視媒體及新型媒體羣的形態;第三單元 新媒體傳播論:解釋了新媒體新聞、新媒體輿論、新媒體藝術、新媒體廣告與營銷、新媒體應用;第四單元 互聯網思維及其應用論:包括互聯網思維概説、新媒體在傳統經濟領域的應用、新媒體在智慧生活領域的應用;第五單元 新媒體產業論:包括新媒體產業概説、新媒體產業略覽 ;第六單元 網絡文明建設論:包括網絡文明建設體系概觀、網絡法治文明建設、網絡倫理建設與網絡素養教育;第七單元 新媒體創新與發展論:包括用户體驗與新媒體創新、新媒體發展趨勢及生態等內容。

新媒體概論圖書目錄

代總序
單元 新媒體概説
章 什麼是新媒體
節 關於新媒體的界定
第二節 新媒體傳播的基本特點
第三節 新媒體“用户”審視
第二章 新媒體技術依託審視
節 新媒體的數字技術依託
第二節 新媒體的網絡技術依託
第三節 新媒體的移動通信技術依託
第四節 新媒體的智能技術依託
第五節 5G時代與新媒體變革
第二單元 新媒體形態論
第三章 新媒體形態演變概觀
節 網絡媒體發展及形態
第二節 聚合類媒體發展概説
第三節 社交類媒體發展概説
第四節 智能媒體發展概説
第五節 互動電視媒體發展及形態
第六節 新型媒體發展及形態
第四章 聚合類媒體
節 搜索引擎
第二節 新聞聚合網站
第三節 新聞聚合客户端
第五章 社交類媒體
節 網絡社區、博客與即時通訊
第二節 微博
第三節 微信
第四節 小程序
第五節 移動辦公平台
第六章 智能媒體
節 智能可穿戴設備
第二節 智能音頻
第三節 寫作機器人
第三單元 新媒體傳播論
第七章 網絡語言與符號
節 網絡語言與符號概説
第二節 聚焦網絡流行語現象
第八章 網絡直播與短視頻
節 網絡直播
第二節 短視頻
第九章 新媒體新聞
節 新媒體新聞概觀
第二節 新媒體新聞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第三節 新媒體新聞的未來
第十章 新媒體輿論
節 新媒體輿論的內涵與特徵
第二節 新媒體輿論的形成機制與傳播規律
第三節 新媒體輿論的問題及引導
第四節 新媒體事件
第十一章 新媒體藝術與娛樂
節 新媒體藝術概説
第二節 新媒體藝術特性及主要類型
第三節 新媒體藝術的娛樂化傳播
第十二章 新媒體廣告與營銷
節 新媒體廣告
第二節 新媒體營銷
第四單元 互聯網思維及其應用論
第十三章 互聯網思維概説
節 互聯網思維的內在涵義
第二節 互聯網思維的跨界影響
第十四章 新媒體在傳統經濟領域的應用
節 新媒體為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
第二節 新媒體為互聯網工業融合創新提供推動力
第三節 新媒體為服務業業態優化植入催化劑
第十五章 新媒體在智慧生活領域的應用
節 新媒體在智能家居領域的應用
第二節 新媒體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
第三節 新媒體在教育領域的應用
第五單元 新媒體產業論
第十六章 新媒體產業概説
節 新媒體產業的內涵和特徵
第二節 新媒體產業的作用與意義
第三節 新媒體產業的發展趨勢
第十七章 新媒體產業略覽
節 網絡遊戲產業
第二節 網絡影視產業
第三節 網絡直播產業
第四節 短視頻與MCN產業
第六單元 網絡文明建設論
第十八章 網絡文明建設體系概觀
節 網絡文明建設的基本認識與範疇
第二節 網絡文明建設的基礎與原則
第三節 我國網絡文明建設的路徑選擇
第十九章 網絡法治文明建設
節 國外對網絡的政府監管與法律規制
第二節 我國對網絡的法律規制與行政管理
第二十章 網絡倫理建設與網絡素養教育
節 國外網絡倫理規範
第二節 我國的網絡倫理規範
第三節 網絡素養教育
第七單元 新媒體創新與發展論
第二十一章 用户體驗與新媒體創新
節 媒體用户體驗概説
第二節 新媒體用户體驗要素
第三節 新媒體用户體驗創新方向
第二十二章 新媒體發展趨勢及生態
節 媒體移動化趨勢
第二節 媒體融合化趨勢
第三節 媒體智能化趨勢

新媒體概論作者簡介

宮承波(1966~ )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傳播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長期致力於傳媒理論、媒體創意及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教學與研究。
系山東大學文學(文藝學)博士,中央民族大學法學(民族學)博士後,曾赴美、英、日、韓等10餘個國家訪問、交流和學習。被推舉為全球修辭學會-視聽傳播學會會長,並被遴選為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議專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評議專家、中央電視台欄目評議專家等。在第六屆全國廣播影視“十佳百優”理論人才評選中獲“百優”理論人才稱號。
主持創建起我國個媒體創意本科專業,設計、主編了“媒體創意專業核心課程系列教材”;主持創辦了《新傳媒》學刊;主編出版了“未來傳播書系”“新媒體前沿書系”“傳媒人物書系”等。
先後主持課題兩項及其他各級各類課題近二十項,出版專著、合著及教材近30部,發表論文140餘篇。其中,《傳播學綱要》《新媒體概論》分別獲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獎(2008,2013);《中國動畫史》《春晚三十年》《新媒體失範與規制論》分別獲中廣聯(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學術著作一、二、三等獎(2015,2013,2011),《中國人審美心理研究》先後獲山東省文化廳、山東省教育廳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2003);論文《中國座對農廣播電台考》《新媒介生態下廣播媒體的生存邏輯探析》《新媒體文化精神論析》《基於互聯網“關聯”屬性的網絡文化建設路徑探析》先後獲中廣聯(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學術論文一等獎(2006,2016)、二等獎(2012,2014),《“以美育代宗教”的歷史文化價值及其當代意義》獲中華美學學會美育研究成果二等獎(2001)。此外,曾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次(1993),山東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次、二等獎1次(1993,1996),中國傳媒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次(20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