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奧爾良級巡洋艦

鎖定
新奧爾良級巡洋艦是美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一級“條約型”巡洋艦,它是所有美國“條約型”重巡洋艦中性能最優異的。新奧爾良級修正了北安普敦級巡洋艦所存在的問題,也就是北安普敦級巡洋艦的改進型,主要區別是增加重要部位的裝甲厚度,能夠抵擋住巡洋艦主炮的轟擊。另外一個區別是彈藥庫的位置。彈藥庫被安置在吃水線以上,雖然這樣可以保障彈藥庫免遭水下武器攻擊,但會受到大型水面艦艇的威脅。
新奧爾良級巡洋艦原計劃建造8艘,當建造“波特蘭”(CA-33 Portland)號和“印第安納波利斯”(CA-35 Indianapolis)號時,它們的裝甲和武器安裝從新設計過,因此該兩艘被命名為波特蘭級(Portland Class)重型巡洋艦。當新奧爾良級在建造中時,軍方又撥款增加一艘新奧爾良級(文森斯 CA-44 Vincennes)。
新奧爾良級最後總共建成7艘。 在太平洋戰爭中,這些艦艇參加了多數海戰。“阿斯托里亞”號、“昆西”號和“文森斯”號巡洋艦在薩沃島海戰中被擊沉,另外3艘該級巡洋艦 在接下來的瓜達康納爾島海戰中嚴重受創。二戰期間,“塔斯卡盧薩”號巡洋艦大部分時間被部署在大西洋,也只有這艘巡洋艦在戰爭期間沒有遭到什麼重創。“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總共榮獲了64枚戰鬥勳章。 二戰結束後,4艘倖存下來的新奧爾良級重巡洋艦即刻退役,並於1959年被拆解。
中文名
新奧爾良級重巡洋艦
外文名
New Orleans-Class
類    型
“條約型”巡洋艦
數    量
7艘
建造國
美國
發生時間
二戰

目錄

新奧爾良級巡洋艦艦船介紹

新奧爾良級巡洋艦設計

“新奧爾良”級巡洋艦是是巡洋艦創新技術的測試温牀,這正是該級艦艇包括三種截然不同的設計的原因。
Design #1: 新奧爾良號、阿斯托里亞號和明尼阿波利斯號
Design #2: 塔斯卡盧薩號和舊金山號
Design #3: 昆西號和文森斯號
該級巡洋艦是後來所有美國巡洋艦的直系祖先。自“新奧爾良”級巡洋艦以後,美國海軍又先後研製了“布魯克林”級、“威奇托”級、“克利夫蘭”級以及“巴爾的摩”級巡洋艦。雖然依然需要遵守“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但“新奧爾良”巡洋艦採用了新技術,因為美國海軍知道,戰爭爆發時,他們需要利用這類知識,打造超越條約限制的戰艦。美國海軍認為,不足萬噸的巡洋艦不足以執行其肩負的責任。
最初,“塔斯卡盧薩”號(CA-37)是該級巡洋艦的首艦,但1930年,最初打算建成“波特蘭”級的“阿斯托里亞”號(CA-34)、“新奧爾良”(CA-32)號和“明尼阿波利斯”號(CA-36)巡洋艦,也改用“塔斯卡盧薩”號的設計方案,只有在民營而非海軍造船廠建造“波特蘭”號(CA-33)和“印第安納波利斯”號(CA-35)巡洋艦,按照最初的設計方案建成。
該級三艘巡洋艦(阿斯托里亞號、昆西號和文森斯號)全部在1942年的薩沃島海戰中損失。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後不久,受新電子與雷達技術的進步和防空武器系統種類增多影響,該級其餘巡洋艦都接受了改造,以降低艦艦上部結構重量。這樣一來,該級巡洋艦具備了新的外形,特別是其艦橋部分,成為“新奧爾良”級巡洋艦。
二戰結束後,4艘倖存巡洋艦很快就退役了,並於1959年至1961年被拆解。 [1] 

新奧爾良級巡洋艦裝甲

“新奧爾良”級巡洋艦7艘艦艇是除“威奇塔”級之外,倒數第二款按照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生產的美國海軍巡洋艦。新戰艦的設計工作開始於1929年初,以此前三個巡洋艦級別為設計基礎:彭薩科拉級、北安普敦級和波特蘭級。所有“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的外觀都有相似之處,但這些艦艇之間約有600噸的排水量差距。按照美國海軍修造局的規定,當時小型代巡洋艦設計採用8英寸(203毫米)裝甲設計,但要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就需要有更大的排水量。“新奧爾良”級巡洋艦以其自我保護能力著稱。其艦殼較“北安普敦”級巡洋艦相比短12英尺(3.7米),裝甲列板更較短,只能保護機械及其他內部空間,使其厚度得以增厚至5英寸(127毫米)。機械艙壁裝甲厚3.5英寸(88.9毫米),甲板裝甲加厚至2.5英寸(63.5毫米)。這使美國巡洋艦有史以來首次具備可承受8英寸火炮的炮座與炮塔。炮塔正面為8英寸裝甲,側而為2.75英寸(70毫米)裝甲,頂部為1英寸(25毫米)裝甲。除“舊金山”號之外其他所有巡洋艦的炮座均由5英寸裝甲保護,“舊金山”號巡洋艦的炮座為6.5英寸裝甲。
彈艙保護裝甲被增厚至4英寸(102毫米)。彈艙位於吃水線以下,進一步提高了其安全程度。除此之外,“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的彈艙保護只有彈艙內置防彈列板以及其上方的裝甲甲板。不過,即便如此,該級巡洋艦彈艙,即巡洋艦之命脈所在,所受保護已經被提高到一個異常高的程度。“新奧爾良”級巡洋艦幾乎沒有為保護艦體留下空間,位於吃水線以下的彈艙更容易受到水下威脅(在塔薩法隆格海戰中,“新奧爾良”級巡洋艦很深刻的認識到了這一點)。在常規排水量條件下,其受保護程度大概為15%,而“彭薩科斯”級僅為5.6%,“北安普敦”級和“波特蘭”級僅為6%。但這並沒有有效提高“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的防護能力,薩沃島海戰就證明了這一點。“阿斯托里亞”號、“文森斯”號和“昆西”號巡洋艦被日本艦艇發射的炮彈及魚雷擊中,它們裝甲很容易被穿透。 [1] 

新奧爾良級巡洋艦武備

“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的主要武器裝備包括9門 203mm口徑/55倍徑Mark 14艦炮(Mark 9艦炮在二戰期間被更換),加裝在三聯裝炮塔之上。“新奧爾良”號巡洋艦加裝了Mark 14 Mod 0 艦炮 ,“明尼阿波利斯”號巡洋艦加裝了Mark 15 Mod 1 艦炮 ,其餘巡洋艦則加裝了Mark 12 Mod 0 艦炮。炮塔正面規格也不同於Mark 14艦炮,後者炮塔為圓形,而Mark 12和15艦炮的炮塔則為平面外面。8英寸艦炮射程為31700碼(29000米),出膛速度為每秒2800英尺(850米)。穿甲彈重260磅(120公斤),能夠穿透10000碼外(9000米)厚度為5英寸的裝甲板。“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的二級武器裝備包括8門6英寸/25倍徑雙用途艦炮(能夠被用於打擊地及空中目標)和.50口徑液冷機槍,輔助5英寸艦炮。1941年12月,美國被捲入二戰時,“新奧爾良”巡洋艦以及其他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建造的巡洋艦都匆忙進入戰場,未經多少改良,缺乏防空能力。日本在珍珠港證明了這場戰爭的輸贏取決於空中力量。很快,“新奧爾良”級巡洋艦就加裝了四聯裝1.1英寸(合28mm)口徑機炮和瑞士設計的20毫米厄利空機炮(取代.50口徑防空高射機槍),以及早期雷達預警系統和火炮控制指示器。隨着戰爭的進行,雷達能力的發展,使盟軍對敵軍優勢不斷提升。1942年晚些時候,瑞典40mm博福斯高射炮出現,以雙聯裝和三聯裝的形式加裝在“新奧爾良”巡洋艦上,取代了效力不強的1.1英寸機炮。到1945年晚些時候,受新添武器、電子和雷達裝備影響,即便是去除了許多沒必要的東西(半數偵察飛機和起重機,以及一部彈射器,雷達系統進一步發展,使這些裝備變得可有可無),但“新奧爾良”級巡洋艦還是開始超重。然而,由於空中威脅過於嚴重,所以美國海軍必需容忍這個缺點。  [1] 

新奧爾良級巡洋艦外觀與性能

就外觀而言,“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的外觀與眾不同,賣相出眾,但在經過1942年至1943年的大修後,剩餘艦艇外觀大幅改變。艦艇前部上層結構的橋翼被削減,所有大尺寸窗户都被覆上裝甲,只有留下了少數舷窗。駕駛室上方敞式橋放大一倍,向前延伸。另外,“新奧爾良”級巡洋艦還在主桅杆和艦尾添置了若干40毫米博福斯式高射炮。前甲板向後延伸至第二個煙囱,與以前的巡洋不同,其主上層結構未建笨重的三腳架桅杆。艦首為斜式,與英國巡洋艦相似。兩個煙囱距離很近,二者中間有一個大型探照燈塔。飛機登陸設施後移,機棚上方是第二個駕駛室。
8英寸主炮塔雖然表面覆有裝甲,但體積卻較小。放大艏樓甲板後,二級5英寸艦炮能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提高了彈藥輸送的效率。“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由8個Babcock&Wilcox 高壓蒸汽鍋爐提供動力,可產生 107,000 hp (79,800 kW),催動由西屋電氣公司研製的蒸汽渦輪機運行。渦輪通過傳動軸與四個螺旋槳相連,使該級巡洋艦時速達到33節(61公里)。該級巡洋艦時速10節時航程近14000海里(25000公里),時速20節時航程5280海里(9780公里)。通過油輪或欺了艦艇加油後,“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的航程還可繼續增加。在和平時期參加軍事演習時,“新奧爾良”級巡洋艦沒有暴露出重大缺陷。雖然該級巡洋艦歷經多次改良,性能,特別是保護裝甲有大幅提升,但其始終沒有超出“華盛頓海軍條約”對巡洋艦排水量10000噸的限制。雖然按照美國的標準來看,“新奧爾良”級巡洋艦頗為成功,但與體積相對較大的國外同等級別艦艇相比,卻稍有不及。 [1] 

新奧爾良級巡洋艦二戰

在近四年的時間裏,“新奧爾良”級巡洋艦奉命執行最緊迫的任務,因此面臨着眾多致命危險。1942年8月至9日,“阿斯托里亞”號、“昆西”號和“文森斯”號巡洋艦在薩沃島海戰中先後被擊沉。雖然這三艘艦艇被擊沉,但該級巡洋艦仍被證明是一款強大的巡洋艦設計。悲劇性的損失並不會對“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的戰鬥價值構成影響。在太平洋戰場參戰初期,“新奧爾良”號、“明尼阿波利斯”號和“舊金山”號巡洋艦也嚴重受創。“舊金山”號巡洋艦在瓜達康納爾島海戰中被敵艦擊中,在塔薩法隆格海戰中,“新奧爾良”號巡洋艦被93式“長矛”魚雷擊中,嚴重受創,損失慘重。不過,成功的損害控制工作與熟練的航海技術,使這些艦艇能夠在戰鬥結束前保持戰鬥狀態。
二戰期間,在太平洋大小海上衝突中,都能夠見到“新奧爾良”級巡洋艦的身影,儘管在第一年戰鬥結束後,該級七艘艦艇僅餘四艘仍在戰鬥。二戰期間,它們是美國海軍戰力最強的戰艦。其中三艘戰艦又被譽為二戰期間戰績最高的美國海軍艦艇。“舊金山”號巡洋艦獲得了17枚青銅戰鬥勳章和1個總統集體嘉獎;“新奧爾良”號巡洋艦獲得了17枚青銅戰鬥勳章,“明尼阿波利斯”號巡洋艦同樣獲得了17枚青銅戰鬥勳章。該級巡洋艦共榮獲了64枚青銅戰鬥勳章和1個總統集體嘉獎。
“新奧爾良”級巡洋艦 (CA-32)
名稱“新奧爾良”級巡洋艦
使用者 美國海軍
承前“波特蘭”級巡洋艦
啓後“威奇塔”級巡洋艦
建成7艘
損失3艘
退役4艘
現存0艘
通用特性
類型:重型巡洋艦
排水量:9,950長噸(10,110 噸)
艦長:588英尺2英寸(179.27 米)
艦寬:61英尺9英寸(18.82米)
吃水:19 英尺5英寸(5.92米)
推進系統:4 × Parsons/Westinghouse 齒輪降速渦輪機 8 × Babcock & Wilcox 鍋爐 4 × 螺旋槳 107,000 hp (79,800 kW)
時速:32.7節(60.6公里; 37.6英里)
艦員:708官兵
裝備:9 × 8-英寸/55口徑 艦炮 8 × 5-英寸/25口徑艦炮 8 × .50口徑機 槍
裝甲:3–5-英寸列板 1.25–2.25-英寸甲板 1.5–8-英寸炮塔 5-英寸炮座(6.5-英寸炮座 CA 38) 5-英寸CT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