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喬治亞羣島登陸戰役

鎖定
新喬治亞羣島登陸戰役,是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於南太平洋發動的一次島嶼爭奪戰。
1943年6月30日,由哈爾西指揮3.2萬人,在134艘艦隻、1290架飛機的支持下,採用奇襲方式發動進攻。防守該地區的日本海軍第11航空隊和增援部隊頑抗3個多月,最後慘敗。10月9日,美軍取得新喬治亞羣島登陸戰役的勝利。此役,日軍傷亡2500餘人,損失艦隻19艘、飛機790餘架;美軍傷亡5000餘人,損失艦隻8艘、飛機141架。
名    稱
新喬治亞羣島登陸戰役
發生時間
1943年6月20日—10月7日
地    點
所羅門羣島新喬治亞羣島
參戰方
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斐濟殖民地日本帝國
結    果
同盟國獲勝
參戰方兵力
同盟國 32,000人
日本10,500人
傷亡情況
同盟國 死亡1,195人,損失93架飛機
日本 死亡1,671人,損失358架飛機
主要指揮官
哈爾西,奧斯卡·格里斯沃爾德;草鹿任一今村均

新喬治亞羣島登陸戰役戰役背景

美軍在佔領拉塞爾羣島之後,為下一步奪取新喬治亞島,不斷組織對日軍機場、港口的空襲和補給運輸線的攻擊及佈雷,在這些行動中,美軍發現日軍在倫多瓦島的防禦相當薄弱,而倫多瓦島北面距離新喬治亞島西南僅九千米,如果在倫多瓦島上建立火炮陣地,所發射的炮火不僅可以非常有效地掩護登陸作戰,而且遠程炮火甚至可以打到蒙達機場,對於即將在新喬治亞島的登陸作用很大,因此哈爾西決定首先攻佔倫多瓦島,並責成第三兩棲作戰部隊司令特納少將具體指揮。 島上日軍僅有陸軍第二二九步兵聯隊的第七中隊約150人和海軍守備分隊約140人,總共不超過300人。美軍投入第三兩棲部隊的海軍陸戰隊和陸軍部隊共約6000人,由31艘登陸艦艇、8艘驅逐艦、24艘魚雷艇和5艘輔助船隻組成登陸編隊,另有梅里爾海軍少將指揮的3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將在登陸發起前炮擊肖特蘭島,牽制吸引日軍注意,並擔當海上警戒,美軍還出動佈雷艦在倫多瓦島以東海域佈設雷區,以阻止日軍可能的增援。
就在哈爾西抓緊進行戰役準備時,盟軍設在布干維爾島上由澳大利亞陸軍上尉唐納德·肯尼迪指揮的海岸監視哨報告日軍正在加緊向新喬治亞島運送部隊和物資,而且還在蒙達角以西約七千米處加緊修建機場,一旦這個新機場建成,將嚴重威脅美軍即將開始的登陸作戰,鑑於這些情況,哈爾西決定提前發起進攻。

新喬治亞羣島登陸戰役戰役過程

新喬治亞羣島位於所羅門羣島中部,是日軍南太平洋主要海空基地新不列顛島的屏障。守島日軍為東南方面艦隊(司令為草鹿任一海軍中將),下轄陸軍東南支隊和海軍第8聯合特別陸戰隊,共1.4萬人,擁有飛機150架、作戰艦隻17艘,主要部署在新喬治亞島的蒙達機場周圍和科隆班加拉島。美軍攻佔瓜達爾卡納爾島後,積極準備攻佔該羣島,企圖為進軍拉包爾建立前進基地。登陸行動由美軍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哈爾西海軍上將指揮;參戰部隊包括陸軍3.2萬人、海軍陸戰隊1700人,各型艦隻134艘、飛機1290架。戰役過程中,雙方艦艇曾進行庫拉灣海戰(7月6日)、科隆班加拉海戰(7月13日)、維拉灣海戰(8月6日)、維拉拉維拉海戰(10月6—7日),日軍損失較大。此役歷時3個多月,美軍傷亡5500餘人,損失主要作戰艦隻8艘、飛機141架;日軍傷亡2500餘人,損失作戰艦隻17艘、飛機700餘架。美軍佔領新喬治亞羣島為爾後發展進攻建立了前進基地,戰役中所採用的越島進攻戰術為盟軍在太平洋戰場轉入全面反攻提供了成功經驗。
6月29日,美軍登陸編隊從瓜達爾卡納爾島出發。當日深夜登陸編隊駛入倫多瓦島和新喬治亞島之間的布蘭奇水道,次日凌晨,美軍派出快速運輸船和掃雷艇各1艘運載第一六九步兵團的兩個連在布蘭奇水道中的兩個珊瑚礁登陸,以控制水道。日出後,美軍第一七二步兵團開始換乘登陸艇,向倫多瓦島發起衝擊。日軍部署在蒙達角的岸炮部隊最初以為美軍是要進攻蒙達機場,準備等美軍編隊再靠近一些後才開火,直到美軍換乘完畢並開始衝擊,才搞清美軍企圖,這時才匆忙開始射擊,美軍驅逐艦立即開火,壓制日軍岸炮,掩護登陸部隊向海岸衝擊。“格温”號驅逐艦在炮戰中後甲板中彈,機艙受損,只好後撤至運輸船停泊區,但美軍其他驅逐艦很快將日軍炮火壓制下去,步兵第一七二團在艦炮有力支援下,順利登陸,由於倫多瓦島上的日軍兵力單薄,又沒有火炮,根本不是登陸美軍的對手,大部很快被殲,倫多瓦島也隨即被美軍佔領。
考慮到倫多瓦島距離日軍布干維爾島機場只不過二十分鐘的飛機航程,美軍預計登陸開始後不久就會遭到空襲,所以特意從瓜島派來戰鬥機進行空中掩護,但出乎意料的是日軍卻沒有出動飛機,原來日軍已將布干維爾島上的飛機全數撤往拉包爾,所以直到中午前後,才有27架飛機前來,但遭到美軍飛機攔截,大多被擊落,沒有給登陸部隊造成損失。
新喬治亞羣島登陸戰役 新喬治亞羣島登陸戰役
15時許,美軍登陸編隊將所有物資卸載完畢,便在16架戰鬥機的掩護下起錨返航。半小時後,日軍25架魚雷機和24架戰鬥機向編隊發動攻擊,美軍戰鬥機全力攔截,但還是有多架日機突破攔截對編隊進行了攻擊,特納的旗艦“麥考利”號運輸船被擊中,機艙和貨艙進水,失去機動能力,特納和指揮部人員轉移到“法倫荷爾特”號驅逐艦,“麥考利”的船員大部分被接到“利布拉”號運輸船上,並由“利布拉”號拖帶繼續航行,日軍損失17架飛機。17時,日軍8架飛機再次來襲,被擊落4架,沒有取得戰果。天黑後,美軍魚雷艇部隊將“麥考利”號誤為日艦,將其擊沉。
日軍意識到倫多瓦島對於新喬治亞島防禦的重要性,多次從拉包爾出動飛機對島上進行空襲,並派“夕張”號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對島上美軍陣地進行炮擊,但美軍仍按照計劃於7月1日建立起火炮陣地,並開始對蒙達機場實施炮擊。7月2日,倫多瓦島上的美軍開始進攻,相繼佔領了蒙達角以東的羅維亞納珊瑚礁和蒙達角東南的安巴安巴珊瑚礁,並在蒙達角東部的贊納納地區登陸。7月3日,哈爾西命令安斯沃斯指揮3艘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掩護7艘快速運輸船運載着2600名地面部隊在蒙達以北的賴斯灣登陸,未遇抵抗。安斯沃斯編隊於4日午夜駛抵賴斯灣,經過艦炮火力準備,登陸部隊便乘着夜色開始衝擊,天亮後登陸部隊就已全部上岸。鑑於美軍連續在蒙達地區實施登陸,並對蒙達機場形成夾擊之勢,新喬治亞島守軍急需支援,拉包爾的日軍陸海軍最高指揮官第八方面軍司令今村均陸軍大將和東南艦隊司令草鹿任一中將經過協商,決定從布干維爾島等地抽調4000名陸軍,由海軍用驅逐艦分批送到科隆班加拉島,然後再用小型舟艇轉運至蒙達。

新喬治亞羣島登陸戰役庫拉灣海戰

7月4日晚18時40分,金岡國三海軍大佐率領“長月”號、“皋月”號、“新月”號和“夕風”號驅逐艦運載1300多名陸軍和15艘摩托艇從布因啓航,經希瓦澤爾島、科隆班加拉島東岸於5日凌晨駛入庫拉灣,不久即發現左側約萬米距離之外有炮火閃光,這是美軍安斯沃斯編隊正在進行對岸火力準備,日軍見美軍編隊佔有較大優勢,不敢展開對戰,便乘夜暗接近至6000米距離實施魚雷偷襲,“長月”號發射六條魚雷,“新月”號和“夕風”各發射四條魚雷,然後立即掉頭返航,於5日8時許安全回到布因。美艦雷達剛發現西北方向出現可疑目標,日艦發射的魚雷就已經悄然臨頭。“斯特朗”號驅逐艦被擊中一條魚雷,機艙進水,艦體右傾,迅即失去航行能力,僅半小時後就沉入海中。安斯沃斯派出了2艘驅逐艦前來救援,遭到日軍岸炮的射擊,這2艘驅逐艦隨即兵分兩路,1艘壓制日軍岸炮掩護救援,1艘靠近“斯特朗”號接下214名艦員。安斯沃斯編隊仍按照原定計劃為登陸部隊提供了艦炮火力準備,並炮擊了附近的巴洛科和韋拉兩地的日軍陣地,隨後經新喬治亞海峽返回圖拉吉港。
儘管日軍增援編隊實施的魚雷偷襲得手,擊沉美軍1艘驅逐艦,但運送增援部隊的任務卻沒有完成。而美軍7月5日凌晨在賴斯灣登陸,蒙達機場的局勢進一步惡化,迫切需要增援,因此日軍於5日上午再次組織增援編隊前送援軍,第三驅逐艦戰隊司令秋山輝男海軍少將親自指揮10艘驅逐艦運送2400名陸軍和180噸補給品。於5日中午從布因出發,在肖特蘭島稍事停留,19時30分從肖特蘭島出發。增援編隊分為三部分:第一運輸隊由“望月”號、“三日月”號和“濱風”號3艘驅逐艦組成;第二運輸隊由“天霧”號、“初雪”號、“長月”號和“皋月”號4艘驅逐艦組成;掩護隊由“新月”號、“涼風”號和“穀風”號3艘驅逐艦組成,其中“長月”號、“皋月”號和“新月”號剛結束4日的運輸,當天下午從布因駛往肖特蘭島加入此次增援編隊。
日軍的增援編隊剛一出海,就被盟軍的海岸監視哨發現,根據海岸監視哨的報告,哈爾西立即命令剛返回圖拉吉港的安斯沃斯編隊再次出海截擊。安斯沃斯指揮3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起錨出航,編隊以29節的高速通過新喬治亞海峽,駛往庫拉灣。
日軍增援編隊於5日24時許駛入庫拉灣,秋山命令第一運輸隊的3艘驅逐艦繼續前進直駛岸邊卸載人員物資,第二運輸船和掩護隊則在庫拉灣口展開擔負警戒。6日1時45分,秋山又命第二運輸隊駛往岸邊卸載,而自己率領掩護隊繼續在庫拉灣口進行警戒。1時許,美軍編隊也駛入庫拉灣,並完成戰鬥準備,航速降至25節,搜索前進。1時40分美軍憑藉雷達發現日軍掩護隊,安斯沃斯便率領編隊轉向西北,以搶佔有利陣位準備戰鬥。1時48分,日軍掩護隊發現右前方出現可疑目標,秋山判斷是美軍編隊,隨即率掩護隊將航速增至30節,並命令剛與掩護隊分開的第二掩護隊掉頭向掩護隊靠攏,準備集中兵力進行海戰。1時57分,美軍編隊與日軍掩護隊距離已縮短至6200米,安斯沃斯下令開炮,美艦火炮由雷達導引,射擊相當準確,巡洋艦主炮的第一次齊射就命中了秋山的旗艦“新月”號,秋山少將當場被彈片擊中要害身亡,“新月”號舵機失靈,只得退出戰鬥;“涼風”號前主炮中彈,機關炮的彈藥箱起火,艦體多處被擊穿;“穀風”號錨鏈艙中了一彈,幸未爆炸,糧食艙進水。但美艦沒有使用無焰火藥,火炮炮口在射擊時產生大量的火焰,在夜色中非常醒目,成為日艦理想的瞄準點,日艦雖然連連中彈,但還未喪失戰鬥力,迅速發射魚雷進行還擊,“涼風”號和“穀風”號將魚雷管中的所有十六條魚雷全部射出。當時美軍編隊正以單縱隊航行,“尼古拉斯”號和“奧邦農”號驅逐艦為前衞,“檀香山”號、“海倫娜”號和“聖路易斯”號巡洋艦居中,“勒金斯”號和“雷德福”號驅逐艦斷後,隊列中央的“海倫娜”號正是日艦瞄準的基點,先後被四條魚雷擊中,軍艦前甲板被炸斷,艦體大量進水。 日艦“涼風”號和“穀風”號射完魚雷後,見美艦炮火既猛又準,深知如果進行炮戰根本不是對手,遂果斷施放煙霧向西北後撤。安斯沃斯失去這兩個目標後,又發現日軍第二運輸隊正在駛來,便指揮編隊進行轉向機動,經過巧妙機動終於佔領了艦隊海戰最理想的“T”字橫頭陣位,使各艦均可發揚全部火力,集中火力對第二運輸隊進行攻擊,日軍第二運輸隊航行在前面的“天霧”和“初雪”號遭到美艦集中攻擊,由於位置不利,只有前主炮能發揮作用,形勢相當被動,“天霧”號連中四彈,“初雪”號也被三發炮彈命中,兩艦不敢戀戰,分別向左、向右轉沿科隆班加拉島海岸後撤,而跟在後面的“長月”號和“皋月”號見美艦火力相當猛烈,前面的兩艦又已撤退,更不敢接戰掉頭後撤,直接駛往岸邊卸載。這樣一來,四艘日艦有的轉向藉助海岸雷達雜波的掩護,有的後撤駛出美艦雷達有效範圍,美艦雷達失去目標,安斯沃斯便命令“尼古拉斯”號和“奧邦農”號驅逐艦救援“海倫娜”號,其餘軍艦向東撤出戰鬥。
“尼古拉斯”號和“奧邦農”號驅逐艦抵達“海倫娜”號附近時,該艦已經開始下沉,除了艦首外,大部分艦體已經沉入海中,艦員則在海面掙扎,“尼古拉斯”號和“奧邦農”號驅逐艦立即開始打撈落水艦員,不久兩艦雷達發現西面有兩個可疑目標逐漸接近,美艦正準備迎戰,這兩個目標又逐漸遠去——這兩個目標正是日軍掩護隊的“涼風”號和“穀風”號,兩艦撤出戰鬥後重新裝填了魚雷,再返回戰場準備實施第二次攻擊,此時美軍編隊主力已經撤離,而美軍打撈落水的兩艘驅逐艦因日艦雷達性能落後,在夜暗中沒能及時發現,日艦隻得悻悻而返。
日軍第二運輸隊與美艦脱離接觸後,便迅速駛向岸邊卸載人員和物資,“長月”號誤入淺水海域而擱淺,儘管艦上運載的人員和物資由小艇分批駁運上岸,但軍艦卻沒能擺脱擱淺,“皋月”號拖帶其離淺的努力也未成功,於天亮後被美軍飛機擊沉。“皋月”號和“初雪”號迅速卸下所載人員和物資,乘着天色未明立即起錨,為了儘快離開美軍飛機的作戰範圍,兩艦果斷地從美軍布有水雷的捷徑布拉基特海峽後撤,幸而沒有觸雷安全回到布因。“天霧”號只卸下部分人員和物資,見天色將明擔心天亮後遭到美機空襲,便匆匆沿科隆班加拉島海岸後撤,途經剛才的海戰海域,發現還有“新月”號的倖存者在海中掙扎,便停車施救。而距離“新月”沉沒地點僅12000米處就是美軍“海倫娜”號沉沒之處,美軍正在進行救援作業的“尼古拉斯”號和“奧邦農”號驅逐艦發現“天霧”號,立即趕來迎戰,“天霧”號隨即發現美艦逼近,被迫停止施救,且戰且走,雙方以魚雷和火炮相互攻擊,由於雙方都以高速航行,所發射的魚雷均沒命中,倒是美艦因有雷達導引,艦炮射擊非常準確,接連擊中“天霧”艦橋和上層建築,“天霧”號不敢再戰慌忙施放煙霧全速逃脱。日軍第一運輸隊“三日月”號和“濱風”號卸載完畢之後,冒着觸雷的危險走捷徑布拉基特海峽返航,“望月”號因在卸載作業中耽誤了時間,直到6日天亮後才開始返航,途中又與美軍“尼古拉斯”號和“奧邦農”號驅逐艦相遇,雙方又是一場短兵相接的混戰,“望月”號被炮塔和魚雷管被擊傷,只得施放煙霧逃之夭夭。“尼古拉斯”號和“奧邦農”號驅逐艦見天色大亮,擔心日機來襲,便留下4艘救生艇繼續救助落水官兵,掉頭返航。
日軍“新月”號和“長月”號2艘驅逐艦被擊沉,另有5艘驅逐艦受傷,包括第三驅逐艦戰隊司令秋山在內300多人喪生。但有1600多陸軍和90噸補給物資送到岸上,加強了蒙達地區日軍的力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蒙達日軍危急形勢,基本完成了預定目的。對於美軍而言不但沒能阻止日軍的增援行動,還損失了1艘萬噸級的輕巡洋艦,是一次失利的海上阻援。儘管日軍7月5日的增援行動,基本獲得成功,但蒙達地區的日軍與進攻的美軍相比仍處劣勢,局勢並不樂觀,面對美軍的巨大壓力,區區1600名援軍只是杯水車薪,沒有多大作用。為了確保蒙達機場,日軍決定繼續運送增援部隊和補給物資。日本海軍第八艦隊司令鮫島具重海軍少將為保證運輸編隊的航行安全,決定親率巡洋艦編隊伴隨出航,加強運輸編隊的護航力量,並伺機消滅企圖截擊運輸編隊的美軍艦艇,為以後的作戰創造有利條件。
7月9日19時,日軍編隊從布因出航,此次編隊由三部分組成,“鳥海”號和“川內”號巡洋艦為主隊;“雪風”號、“夕暮”號、“穀風”號和“濱風”號4艘驅逐艦為警戒隊;“皋月”號、“三日月”號和“松風”號3艘驅逐艦為運輸隊,運送1200名陸軍和85噸補給物資。日軍編隊進入庫拉灣後,鮫島命運輸隊駛往科隆班加拉島的韋拉港,卸下所搭載的人員和物資,自己率領主隊和警戒隊繼續南下尋找美艦,一直行至新喬治亞島西北的博利角附近海域,仍未發現美軍艦艇部隊,鮫島只得指揮編隊炮擊了岸上的美軍陣地,悻悻返航。次日上午9時許,鮫島編隊順利完成運輸任務安全回到布因。

新喬治亞羣島登陸戰役科隆班加拉海戰

由於此次運輸順利完成,加之前線迫切需要增援,鮫島回到布因後稍作休整,就重新調整兵力,編組新的運輸編隊。這次運輸編隊由第二驅逐艦戰隊司令伊崎俊二海軍少將指揮,分為兩部分,警戒隊由伊崎親自率領,由“神通”號輕巡洋艦、“清波”號、“雪風”號、“濱風”號、“夕暮”號和“三日月”號5艘驅逐艦組成;運輸隊由金岡國三海軍大佐指揮,編有“皋月”號、“水無月”號、“夕風”號和“松風”號4艘驅逐艦,運送第四十五步兵聯隊第二大隊和一個炮兵中隊,共1200名官兵和20噸彈藥。7月12日5時30分,伊崎指揮警戒隊從拉包爾啓航,同日20時40分,金岡指揮運輸隊從布因出海。盟軍海岸監視哨隨即發現日軍編隊,並立即發出報告,哈爾西接到報告便電令安斯沃斯指揮所部前往截擊,此時安斯沃斯編隊已得到瑞安海軍上校指揮的第十二驅逐艦大隊的加強,共有3艘巡洋艦和10艘驅逐艦,番號為第十八特混編隊,安斯沃斯接到哈爾西的命令後,於12日17時從圖拉吉港出發,沿聖伊薩貝爾島西岸北上,午夜前後斜穿新喬治亞海峽駛向韋蘇韋蘇角。13日0時許,美軍夜航偵察機報告:在編隊西北二十六海里處(約合4.8萬米)發現日軍巡洋艦1艘,驅逐艦5艘正以127度航向30節航速航行——偵察機報告非常準確,這正是日軍的警戒隊。安斯沃斯立即下令編隊從航行隊形改為戰鬥隊形,麥金納尼海軍上校指揮第二十一驅逐艦大隊的“尼古拉斯”號、“奧邦農”號、“泰勒”號、“雷德福”號和“勒金斯”號5艘驅逐艦為前衞,安斯沃斯指揮第九巡洋艦分隊“檀香山”號、“林德”號和“聖路易斯”號3艘巡洋艦為本隊,瑞安上校指揮第十二驅逐艦大隊“塔波特”號、“布坎南”號、“格温”號、“莫里”號和“伍德沃斯”號5艘驅逐艦為後衞,各艦依次排成單縱隊,以28節航速向西北搜索前進。
1時零9分,美軍前衞5艘驅逐艦發射魚雷,緊接着美軍本隊巡洋艦的主炮也開始射擊,安斯沃斯以為己方軍艦裝有先進的雷達,能夠佔有先機,但日軍雖沒裝備高性能雷達,卻裝有可接受雷達脈衝的裝置,因此更早就發現了美艦,並根據美艦運動航向開始接敵,由於知道美艦航行方向,訓練有素的日軍瞭望早在1時零8分就用肉眼發現了美艦,伊崎隨即下令打開探照燈,開始魚雷攻擊和艦炮射擊,這樣實際上雙方几乎是同時開火。
日軍“神通”號因為打開探照燈,成為美艦集中射擊的最理想目標,在極短時間裏,美艦就向其發射了230發203毫米炮彈,加之美艦使用雷達指引火炮射擊,又有夜航飛機在空中進行校正射擊,射擊非常準確,“神通”號接連中彈,僅鍋爐艙就被命中十彈,又被美軍驅逐艦所發射的一條魚雷擊中後機艙,機艙被徹底炸燬,舵機失靈,旋即喪失機動能力。日軍“清波”號等5艘驅逐艦將發射管裏的魚雷全部射出後,便掉頭退出戰鬥,準備與美艦脱離接觸後重新裝填魚雷,再殺個回馬槍。
美軍“林德”號巡洋艦被日軍驅逐艦所發射的魚雷擊中,無線電天線也被彈片炸斷,陣亡28人,失去戰鬥能力,安斯沃斯命“雷德福”號和“勒金斯”號2艘驅逐艦護送其返航。瑞安上校指揮的後衞驅逐艦也趕來參戰,發射的魚雷卻無一命中。美軍夜航飛機報告日艦已高速向北撤退,安斯沃斯認為日軍這是敗逃,遂命麥金納尼指揮前衞驅逐艦前去追擊,此時麥金納尼已有2艘驅逐艦護送“林德”號返航,只剩下3艘驅逐艦,追擊不久便發現已經無法航行的“神通”號,隨即向其實施魚雷和艦炮攻擊,一條魚雷命中“神通”號中部第二個煙囱下面艦體,頓時產生巨大爆炸,猛烈的爆炸幾乎將軍艦炸為兩段,很快就沉入海底,包括伊崎少將在內的482名艦員隨艦沉沒。麥金納尼擊沉“神通”號之後再沒發現其他目標,他以為安斯沃斯已經返航,便指揮所部向東經新喬治亞海峽返航。
“檀香山”號和“聖路易斯”號經過緊急搶修,控制了傷勢,都可維持12節至15節的航速,安斯沃斯只好下令返航,由於受傷的巡洋艦隻能以12節至15節的航速航行,整個編隊的速度就只能保持12節至15節,這樣天亮前編隊就無法駛出日軍飛機的作戰範圍,為了防止日軍飛機來襲,安斯沃斯急電瓜島要求天亮後派出戰鬥機掩護。果不出所料,天亮後日軍20架零式戰鬥機掩護18架魚雷機前來攻擊,幸虧美軍戰鬥機已經到達,一番空戰將日機擊退,安斯沃斯編隊才得以於13日下午安全返回圖拉吉港。
就在日軍警戒隊與美軍編隊激戰之時,日軍運輸隊順利駛入科隆班加拉島的阿里耶爾錨地,卸下所運送的1200名陸軍和20噸彈藥,返航途中還一度抽出2艘驅逐艦前去救援“神通”號的落水官兵,但毫無所獲。13日晨,日軍警戒隊回到布因;中午日軍運輸隊也平安回到布因。此次海戰,因交戰海域在科隆班加拉島東北,又是在夜間,故史稱科隆班加拉島夜戰,日軍僅有1艘輕巡洋艦被擊沉,運送任務順利完成。而美軍雖然兵力佔優,卻遭到較大損失,有1艘驅逐艦被擊沉,3艘巡洋艦遭重創,其中“檀香山”號和“聖路易斯”號經過數月大修才重返戰場,而“林德”號則直至戰爭結束也沒能參戰。美軍失利的原因主要是戰術指揮不當,首先是過於相信雷達優勢,以為雷達是獨有的法寶,殊不知日軍已裝備了接受雷達脈衝的裝置,失去了先發制人的先機;其次又過於依仗主炮威力,企圖在一萬米距離以內,憑藉主炮口徑與數量上的優勢,再加上雷達指引的準確性,一舉擊沉日艦,卻輕視魚雷攻擊,沒有組織艦炮與魚雷的協同攻擊,同時又忽視了對日艦魚雷攻擊的防範,結果在日軍採取的重新裝填魚雷二次攻擊戰術面前,遭到沉重打擊。儘管海戰中美軍受挫,但並沒有放鬆陸地上對蒙達機場的攻勢,7月14日,美軍在蒙達機場附近的雷安納地區實施登陸,形成了對蒙達機場的圍攻態勢。
儘管日軍的輸送行動接連取得成功,但這些戰術上的小勝利,卻對整個戰略戰局產生了適得其反的效果,因為日軍堅守的中所羅門羣島,並不是對於整個戰爭進程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地區,本來就不應投入過多的兵力兵器。如今隨着增援行動的一再得手,日軍指揮部大受鼓舞,繼續運送更多的人員和物資,而這些增援根本無法扭轉中所羅門羣島的戰局,反而將日軍本來就不多的寶貴的人力物力消耗在並不重要的戰役中,並在日軍一旦決定放棄中所羅門羣島後,給日軍組織後撤帶來更大的困難。戰爭的發展也證實了日軍此種增援的不明智與不理智,日軍在爭奪中所羅門羣島的戰鬥以及相關的增援與撤退行動中,所損失的飛機、艦艇、人員和物資,是其在短時間裏難以補充和恢復的,這也對日軍下一階段的作戰,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新喬治亞羣島登陸戰役蒙達機場戰役

7月5日,美軍2個步兵團和陸戰團部分兵力在萊斯灣登陸,形成對蒙達機場兩面夾擊態勢,但由於日軍頑抗、熱帶叢林以及雨季影響,進展緩慢,至8月5日才攻佔該機場。
海戰的同時,島上的地面戰也在激烈進行中,堅守蒙達機場的日軍在佐佐木少將指揮下,早已將蒙達機場周圍建設成被美軍稱為“蒙達硬骨頭”的堅固防禦體系,火力點和工事全部是在珊瑚礁上深挖1.5米,再用水泥和木頭墊高,並加以巧妙偽裝,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堡壘,日軍憑藉這些工事頑強抵抗美軍的進攻,而此種抵抗是毫無戰鬥經驗的美軍第四十三步兵師所難以克服的,該師剛由新英格蘭的國民警衞隊改編而成,只經過數週的叢林戰訓練,面對日軍的殊死抵抗,顯得束手無策。而一旦夜幕降臨,日軍的襲擾使得他們心驚膽戰,幾乎崩潰,“戰地神經症”患者竟然超過了在戰鬥中負傷的人數。哈爾西不願新喬治亞島上的戰鬥演化為一場曠日持久的相持戰,斷然採取措施,7月15日他指派陸軍第十五軍軍長奧斯卡·格里斯沃爾德少將登上新喬治亞島督戰,並由經歷過瓜島戰鬥的約翰·霍奇少將接替赫斯特擔任第四十三師師長,指揮對蒙達機場的進攻。新喬治亞島上的熱帶叢林,比起瓜島的叢林,更茂密、更潮濕、也更惡劣,對於美軍而言,絕對是一種磨難。美軍第四十三步兵師的安東尼·庫里斯上士,隨着他所在的連隊在叢林中艱難行進了十二小時,才前進了十一千米,他對這一經歷有過極其生動的描寫:“我們時而四肢着地翻過山樑,時而連滾帶爬地滑下山坡,涉過無數條小溪,其中三條比較大的溪流是泅渡過去的,雖是熱帶叢林,但溪水依然冰涼徹骨,沒完沒了在荊棘叢中用砍刀劈路前進、連綿不斷的淫雨、蚊蟲叮咬,這一切沒有盡頭的折磨幾乎達到了人體所能忍受的極限,叢林的險惡以及沉重的單兵負荷、飢餓、乾渴還有不時射來的冷槍,每一天是怎樣捱過來的,連自己都説不清,晚上每個人都疲乏到了極點,根本沒有警戒和設崗,在叢林中倒頭就睡,嘴巴里還在喃喃説着上帝保佑就進入了夢鄉。”
日軍認為經過7月13日的科隆班加拉島海戰,美軍在所羅門羣島海域的水面艦艇部隊已經遭受沉重打擊,幾乎沒有可以出海作戰的巡洋艦,正好可以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加緊向所羅門羣島中部運送援軍和物資,並在運送過程中伺機進一步打擊美軍艦艇部隊。因此日軍第八艦隊於7月15日又編組了一支作戰編隊,稱為夜戰部隊,由西村祥治海軍少將指揮,分為三部分,主隊由“熊野”號和“鈴谷”號2艘巡洋艦組成;驅逐艦戰隊由伊集院松治海軍少將指揮,編有“川內”號巡洋艦、“皋月”號、“水無月”號、“雪風”號、“濱風”號、“清波”號和“夕暮”號6艘驅逐艦;運輸隊由安武史郎海軍大佐指揮,由“三日月”號、“夕風”號和“松風”號3艘驅逐艦組成。
7月16日傍晚,“初雪”號和“望月”號驅逐艦從拉包爾出航,17日晨7時駛抵布因港,分別靠上“水無月”號和“皋月”號,將所運載的物資轉到“水無月”號和“皋月”號上,當日軍正在緊張進行物資轉運作業時,美軍瓜島航空隊近200架飛機大舉來襲,日軍立即起飛戰鬥機攔截,就在雙方戰鬥機空戰正酣之時,美軍72架俯衝轟炸機和魚雷機避開了日軍戰鬥機攔截,對布因港內的日軍艦船進行了空襲,日軍“初雪”等4艘驅逐艦正兩兩靠幫在一起,無法進行機動,只能聽任美機轟炸,結果“初雪”號被炸沉,“水無月”號和“皋月”號被炸傷。美機空襲之時,日軍夜戰部隊主力正在從拉包爾南下布因途中,日軍東南艦隊司令草鹿中將認為美軍還會組織空襲,運送編隊的兵力還需調整,便於8時45分下令運輸行動暫時取消,西村遂率16日午夜出航的編隊調頭返航,於17日21時回到拉包爾。7月18日,草鹿將“鳥海”號巡洋艦也編入主隊,驅逐艦戰隊的“皋月”號因傷無法出海,另將剛剛修復17日空襲創傷的“水無月”號代替運輸隊的“夕風”號,同時下令次日各艦從各自駐泊港出發。
7月19日,各艦根據草鹿的命令各自起航,19時許主隊、驅逐艦戰隊和運輸隊在海上會合,一起駛向科隆班加拉島,不久就被美軍“卡特琳娜”夜航機發現。23時,運輸隊與主隊和驅逐艦戰隊分開,單獨駛入韋拉灣,美軍夜航機緊盯着運輸隊,一路跟蹤並於午夜前後對其進行了攻擊,“水無月”號和“松風”號均被擊傷,20日1時許,運輸隊抵達科隆班加拉島錨地,卸下所運送的102噸糧食和彈藥、60桶燃油和582名陸軍,便迅速返航。
主隊和驅逐艦戰隊與運輸隊分開後,便駛向庫拉灣尋找美軍艦艇,至20日1時仍無發現,只得返航。
20日2時30分,美軍瓜島航空隊根據夜航機的報告,派出了6架TBF“復仇者”魚雷攻擊機掛載着重達一噸的重磅炸彈前來攻擊,美機對日軍主隊和驅逐艦戰隊實施了超低空轟炸,投彈高度只比軍艦桅杆略高,故稱“平桅轟炸”,這種轟炸方式命中率較高,“夕暮”號中彈,由於美軍投下的是一噸重的重磅炸彈,威力極大,“夕暮”號當即被炸沉。西村命“清波”號驅逐艦搭救“夕暮”號的落水艦員,自己率其他軍艦返航。隨後,美軍又有5架魚雷機和8架俯衝轟炸機飛來攻擊,“熊野”號巡洋艦被擊中一條魚雷,航速大減。天亮後,美軍飛機第三次前來攻擊,擔負救援任務的“清波”號遭到B-25的集中攻擊,也被擊沉。黃昏時分,主隊、驅逐艦戰隊及運輸隊的殘餘軍艦陸續回到拉包爾。但是日艦的厄運並沒有結束,入夜後,美機藉助明亮的月色,夜襲拉包爾,使已經回港的軍艦又有多艘受傷。
7月23日3時,日軍“雪風”號、“三日月”號和“濱風”號驅逐艦運載陸軍第三十八師團的一個大隊約800人,從拉包爾出發經韋拉拉韋拉島和格農格島之間的威爾遜海峽駛向科隆班加拉島。19時30分,遭到了美軍飛機的空襲,隨後又遭到12艘魚雷艇的攻擊,日艦以火炮和魚雷反擊,擊沉1艘、擊傷2艘魚雷艇,日艦僅有輕微損傷。21時30分,日艦進入科隆班加拉島亞利埃爾錨地,隨即開始卸載,就在卸載作業即將結束前,又發現美軍飛機來襲,日艦為避免損失遂停止卸載開始返航。返航途中還是遭到了美軍飛機的魚雷攻擊,僥倖未受損失,於24日14時回到拉包爾。7月25日,在新喬治亞島上,美軍第四十三步兵師經過短暫休整,在新師長霍奇指揮下重新發起攻勢,雖然日軍拼死頑抗,但美軍用坦克、火焰噴射器、炸藥包將日軍從堅固的據點中趕出來,再以慘烈的白刃戰將其消滅,就這樣一步一步將日軍逐漸壓縮到蒙達機場附近的狹長地帶。
同日22時30分,日軍以“荻風”號、“嵐”號和“時雨”號3艘驅逐艦組成運輸隊運載100名陸軍、54噸糧食和18噸彈藥從拉包爾出航,於27日0時許抵達聖伊薩貝爾島西北部的瑞卡塔錨地,卸下所運送的人員和物資,接着再將一個步兵大隊820人和火炮連夜運到布因,3艘驅逐艦完成這一任務後於28日16時安全返航出發港拉包爾。蒙達機場日軍在美軍猛烈攻勢下,處境越來越危急,迫切需要增援。為解前線部隊的燃眉之急,日軍於7月31日匆忙以“荻風”號、“嵐”號和“時雨”號3艘驅逐艦再次組成運輸隊,運載着54噸軍需物品和763名海軍,在“天霧”號驅逐艦的護衞下,從拉包爾起航,於當晚午夜抵達布因,卸下所運送的人員和物資,再裝上53噸補給品和900名陸軍隨即從布因出發,駛往科隆班加拉島。8月1日21時許,日軍的2架偵察機在運輸隊航行前方的法喀森海峽發現美軍3艘魚雷艇,立即對其實施攻擊,戰果不詳。22時,運輸隊航行至吉奏島以東海域,與美軍5艘魚雷艇遭遇,擔負掩護的“天霧”號立即出列迎戰,掩護3艘運載着人員和物資的驅逐艦駛往科隆班加拉島的維布斯塔河口,順利卸下所運載的人員和物資後返航。而“天霧”號在與魚雷艇的戰鬥中擊沉1艘魚雷艇後也脱離接觸,後與運輸隊在海上會合,於8月2日17時一起回到拉包爾。被擊沉的PT-109號魚雷艇的艇長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約翰·肯尼迪,他在魚雷艇沉沒前跳海逃生,在漆黑的海水裏還救起了一名部下,在海上漂泊四小時後獲救。
日軍原計劃將這批部隊再用小型舟艇運到新喬治亞島,但島上戰鬥的發展非常迅速,美軍於8月4日攻佔蒙達機場。第十五軍軍長格里斯沃爾德在奪取了機場後,向哈爾西發出了報捷電:“我軍今天從日軍手中奪取並全面佔領了蒙達,謹將它奉獻給您!”一星期之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機就開始從蒙達機場起飛,而海軍修建大隊也在加緊進行機場擴建的工程,以便能夠起降大型飛機。
新喬治亞島的日軍雖在美軍巨大壓迫下放棄了蒙達機場,但殘部在佐佐木少將的指揮下,退守蒙達西北的巴洛科港,繼續負隅頑抗。而拉包爾日軍第八方面軍認為蒙達機場雖然失守,但只要牢牢控制巴洛科港以及科隆班加拉島,仍可對蒙達機場構成威脅,伺機還可以將機場奪回,因此決定一方面要求佐佐木繼續堅守巴洛科港地區等待增援,一方面從第六師團抽調部隊迅速馳援。

新喬治亞羣島登陸戰役維拉灣海戰

美軍駐瓜島水面艦艇部隊指揮官威爾金森海軍少將根據日軍最近的活動情況,判斷日軍仍將向新喬治亞島繼續派遣援軍,只是因為在科隆班加拉島夜戰中3艘巡洋艦均遭重創,手中已沒有可以出海作戰的巡洋艦,只好命令第十二驅逐艦分隊指揮官穆斯布魯格海軍中校指揮第十二和第十五驅逐艦分隊共6艘驅逐艦出海截擊日軍運輸船隊。而在此之前,美軍歷來是將巡洋艦和驅逐艦混合編隊,驅逐艦主要擔負巡洋艦的警戒,通常不單獨出動驅逐艦。而穆斯布魯格對此很有看法,他一直渴望能像日軍那樣單獨使用驅逐艦作戰,並一直在進行單獨使用驅逐艦的戰術研究。此次能有這樣在實戰中一展身手檢驗自己戰術理論的機會,當然非常興奮,因此他欣然領命。出發前他召集6艘驅逐艦的艦長傳達了作戰計劃,他根據各艦武器裝備情況將6艘驅逐艦分為兩隊,“鄧拉普”號、“克雷文”號和“莫里”號3艘魚雷武器較強的驅逐艦為第一隊,由他親自指揮,這3艘驅逐艦裝備3座或4座四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而“蘭格”號、“斯特勒特”號和“斯塔克”號3艘火炮武器較強的驅逐艦為第二隊,由第十五驅逐艦分隊指揮官辛普森海軍中校指揮,這3艘驅逐艦隻裝備2座四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但卻增加了4門40毫米火炮。根據穆斯布魯格的設想,如果日軍運輸隊是以驅逐艦組成的,則由第一隊首先發起攻擊;如果日軍運輸隊是以小型舟艇組成的,就由第二隊首先攻擊。就這樣各艦艦長對作戰方案都瞭然在胸。
同日9時30分,美軍穆斯布魯格率6艘驅逐艦從瓜島圖拉吉港起航,經拉塞爾羣島和新喬治亞島以南駛往吉佐海峽。中午時分,美軍偵察機在布喀島以北海域發現日軍4艘驅逐艦正高速向南航行,可惜這一敵情通報穆斯布魯格直到日落之後才收到,他立即推算日艦的航行航速,估計日艦將在午夜前後進入韋拉灣。22時30分,美艦以15節航速通過吉佐海峽駛入韋拉灣,穆斯布魯格下令改為戰鬥隊形,第一隊在前,第二隊在右後,相距約3700米,各隊均以單縱隊航行,然後轉為124度航向,對瓦納瓦納島和科隆班加拉島之間的布拉基特海峽進行搜索。23時20分,美艦又轉為30度航向,沿科隆班加拉島西海岸搜索前進。十餘分鐘後,穆斯布魯格的旗艦“鄧拉普”號雷達首先在西北十多海里(約合1.9萬米)外發現日艦,穆斯布魯格立即用報話機將敵情和作戰方案通知各艦,隨即率領第一隊左轉,與目標進行相向運動以便實施魚雷攻擊,而第二隊也跟着第一隊左轉,仍在其右後航行。
由於當天下午陰雨綿綿,能見度很低,此時雨停雲散,但夜空中沒有月亮,海天漆黑一片。日軍以為布拉基特海峽入口才是美軍艦艇經常出沒的危險海域,此地還比較安全,因此尚未進入戰備狀態,也沒有加強了望。雙方艦艇之間的距離只有四海里(約合7400米),日艦仍沒發現。
23時41分,美軍第一隊距日艦僅5700米,穆斯布魯格下令發射魚雷,3艦各發射八條魚雷,然後迅速右轉,成單橫隊向東撤退,脱離接觸。因為美艦魚雷發射管均裝有消焰器,發射時沒有火光,所以日軍對此毫無察覺。
23時42分,日軍瞭望隱約發現在科隆班加拉島背景中似乎有黑影在移動,仔細辨認終於判斷出是美軍驅逐艦,有賀立即下令準備戰鬥。艦員正在手忙腳亂地進行魚雷發射準備和火炮射擊準備,瞭望發現急速弛來的魚雷航跡——由於雙方是在進行相向運動,美艦發射魚雷時距離有5700米,而魚雷實際航行距離還不到4000米——日艦趕緊進行規避,為時已晚!“荻風”號和“嵐”號是左轉時中雷,被擊中的部位都是鍋爐艙,隨即起火爆炸;而“江風”號是在右轉時中雷,命中的部位是彈藥艙,因此引發了連鎖爆炸,艦首也被炸飛,受傷更重。只有殿後的“時雨”號福星高照,美軍發射的魚雷因定深太深從其艦體下面穿過而逃過一劫,“時雨”號向右急轉,連射八條魚雷後便施放煙霧向西北撤離,以便脱離戰場重新裝填魚雷後再來殺個回馬槍,“時雨”號射出的八條魚雷因美艦高速撤離而無一命中。
穆斯布魯格率第一隊向東脱離時,辛普森指揮第二隊則轉向西南疾進,以搶佔海戰中最有利的“T”字橫頭陣位,當佔領有利陣位後,第二隊立即以127毫米主炮猛烈開火,“斯塔克”號還發射四條魚雷,“江風”號再次中雷,艦體折斷,開始下沉。此時,第一隊也轉舵南行,從東北方向對日艦實施炮擊,這樣一來,日艦陷入了來自西南和東北兩面的交叉火力,已經受傷的“荻風”號和“嵐”號雖然還能以艦炮射擊,但被美軍猛烈集中的炮火打得暈頭轉向,根本搞不清美艦方向,只能向四周盲目射擊,穆斯布魯格見這情景知道2艘日艦已構不成多大威脅,便命令辛普森指揮第二隊繼續轟擊這2艘日艦,自己率第一隊向西北航行,以截擊日軍可能的後續軍艦,並防備日軍的回馬槍戰術。果然不出所料,日軍“時雨”號不久便重新裝填魚雷後返回戰場,準備實施再次攻擊,就在這時,“嵐”號驅逐艦彈藥艙中彈,發生大爆炸,“時雨”號艦長山上龜三郎海軍少佐聽到空中飛機的轟鳴,以為“嵐”號是遭到空襲,自己繼續前進也是凶多吉少,便調頭返航,後與“川內”號巡洋艦會合,於次日回到拉包爾。美軍第二隊的攻擊仍在持續,美艦不僅進行艦炮射擊,還不時發射魚雷,“嵐”號又被六條魚雷命中,很快沉沒。而“荻風”號在“嵐”號沉沒前幾分鐘就已被美軍炮火擊沉。第一隊沒有再發現其他日艦,而戰場上也沒有可以攻擊的目標,穆斯布魯格便與辛普森會合,於7日凌晨返航。
此次海戰,日軍稱為“維拉灣夜戰”,美軍則稱為“維拉灣海戰”,海戰中,美軍參戰軍艦毫髮無損,而4艘參戰日艦3艘被擊沉,這3艘驅逐艦都是剛服役不久的新艦,尤其是“荻風”號和“嵐”號,都只有兩年艦齡。日艦上所運載的940名陸軍,820人隨艦沉入大海,只有百餘人或游泳或乘救生艇登上附近的韋拉拉韋拉島,可以説此次運輸行動徹底失敗。
在以往的幾次海戰中,無一不是雙方互有損傷,即使是在美軍取勝的戰鬥中,美軍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而此次海戰,首開毫無損失而全勝的先例,不僅單獨使用驅逐艦的戰術逐漸為美國海軍所肯定和採納,而且海戰勝利的經驗也成為以後作戰的寶貴財富,綜觀此次海戰,美軍獲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穆斯布魯格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又有合理劃分部隊,並密切協同;還有充分發揮武器裝備的優勢;最重要的是臨戰指揮果斷準確,戰術靈活。從此後美軍逐漸摸索到了對付日軍擅長的夜戰的方法,掌握了克敵制勝的策略。
8月15日,美軍繞過日軍堅固設防的科隆班加拉島,在維拉拉維拉島登陸。8月27日,美軍在阿倫德爾島登陸,使科隆班加拉島及其他小島上的日軍陷入孤立無援境地。
9月28日起,日軍利用黑夜分批撤離守衞島嶼。10月9日,美軍全部佔領新喬治亞羣島。 [1] 

新喬治亞羣島登陸戰役戰役結果

此役歷時3個多月,美軍傷亡2500餘人,損失主要作戰艦隻8艘、飛機141架;日軍傷亡5500餘人,損失作戰艦隻17艘、飛機700餘架。美軍佔領新喬治亞羣島為爾後發展進攻建立了前進基地,戰役中所採用的越島進攻戰術為盟軍在太平洋戰場轉入全面反攻提供了成功經驗。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