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區域主義與東亞經濟一體化

鎖定
《新區域主義與東亞經濟一體化》是一本在全面評析新區域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從理論和經驗層面深入地分析了東亞新區域主義和經濟一體化的現狀和前景的書籍。與經濟全球化並進的新區域主義是當代世界經濟的主要特徵,中國在區域合作方面的積極態度和進取行動表明了研究新區域主義的價值和意義。 [1] 
中文名
新區域主義與東亞經濟一體化
作    者
陳勇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年
定    價
22RMB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7802301181

新區域主義與東亞經濟一體化內容簡介

本書改編自博士論文。全書有兩條主線,一條是新區域主義,另一條是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本書從新區域主義概念切入,在系統梳理和評析國內外有關新區域主義各種理論的基礎上,沿着這條主線轉入對東亞新區域主義的研究,在分析和描述東亞新區域主義歷史沿革及特點的過程中,對東亞新區域主義的特殊性作了闡述。然後,筆鋒一轉開始了對東亞經濟一體化的分析。論文以實證的方式,從貿易、直接投資與金融的視角分析了市場驅動下的東亞經濟體的一體化。兩條主線相互映照:第一條主線強調的主題是制度安排,即區域主義(regionalism);第二條主線着重點則放在市場推動的區域化上(regionalization)。兩條主線還相互支持:區域主義通常需要區域化支撐,而區域化則表明區域主義的必要性。沿兩條主線進行研究和梳理,是為了提出中國區域主義的戰略思路和策略。由此,兩條主線在本書的末尾實現了合攏。本書的章節安排如下。
第一章在界定區域主義概念的基礎上,全面介紹和評述了新區域主義的各種觀點,然後轉入對新區域主義特點的分析,在本章的最後分析區域主義與多邊機制的關係。
第二章從提出東亞區域主義形成的原因切入,接着分析東亞區域主義的特點,並對東亞區域主義的前景提出分析性看法。最後,以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為例,展開了對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效應研究。
第三章從貿易和直接投資的維度分析了東亞經濟體在市場驅動的情形下區域內貿易和投資的相互依賴性,指出了東亞背景下貿易與直接投資相互促動的特徵。
第四章是第三章的延續和深化。本章通過區域內零部件貿易數據,説明了東亞經濟體新的分工形式(沿產品價值鏈的分工)的存在及重要性,新分工形式下形成的生產網絡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東亞經濟的相互依賴性。本章以數據説明了中國在區域生產網絡中的分工地位,並從理論角度提出了改進中國國際分工地位的策略。
第五章主要包括兩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通過對東亞區域內資金流動分析、東亞經濟體股票市場的相關分析,説明東亞經濟體在金融領域的一體化程度和相互依賴性。第二部分,分析了東亞區域主義在金融領域的發展和前景。
第六章首先通過對東亞區域主義歷史進程的描述,指出了中國對推進東亞區域主義的貢獻。接着,以歷史經驗和理論邏輯為依據,提出了中國區域主義策略。
在以上論述中,本書提出了以下觀點和基本結論。
(1)新區域主義理論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仍處在完善之中。具體地説,所謂新區域主義理論,實際上是西方經濟學家及其他領域的學者對20世紀90年代以後在歐美出現的區域主義新特徵從不同維度提出的解釋和分析。
(2)歐美學者提出的新區域主義觀點不能全部解釋東亞新區域主義現象。由於東亞的特殊性,東亞新區域主義具有一定的實用主義傾向。可以這樣歸納歐美和東亞新區域主義的差別:歐美新區域主義是規則引導的(即“小國”向“大國”的規則靠攏),而東亞新區域主義則以問題導向為主。問題導向指的是東亞新區域主義主要以解決區內經濟體共同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為主,東亞經濟體在區域認同上遜於其他地區。
(3)由於東亞經濟體的高度異質性,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約,東亞新區域主義的發展潛力受到了限制。
(4)在市場力量的推動下,東亞的貿易和投資一體化程度較高,但仍與美國、歐洲存在着密切的貿易聯繫,並接受了來自兩地的大量投資。就東亞而言,貿易和投資是相互促進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
(5)由於東亞經濟體的經濟發展水平、要素稟賦差異性較大,在跨國公司的推動下,東亞經濟體逐漸形成了以生產工序分工為主的區域生產結構。中國在這一新的區域分工體系中起了重大作用。
(6)東亞經濟體在建立淺層次的金融政策協調及緊急救助機制方面已有一定的進展,在建立區域性債券市場方面也邁出了一小步,但實現更深層次的合作(如匯率合作)殊為不易。
(7)進入21世紀中國顯然加快了區域合作的步伐。中國在實施區域主義戰略的進程中,應考量安全、政治、經濟等因素,謹慎選擇合作伙伴,詳細協商協議細節,正確取捨各種利益。

新區域主義與東亞經濟一體化作者簡介

陳勇博士,男,1962年出生於安徽省銅陵市。分別於上海外貿學院(1985年)、復旦大學(1988年)和上海社科院(2005年)取得經濟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深圳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副教授。研究領域主要在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方面,在《世界經濟文匯》、《國際貿易問題》等刊物發表了幾十篇論文。

新區域主義與東亞經濟一體化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第二節 文獻綜述
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章節安排
第四節 本書的創新與主要結論
第二章 新區域主義
第一節 新區域主義:概念及溯源
一 區域、區域化及區域主義
二 區域主義:從歷史視角的分析
三 區域主義發展程度的分析框架
第二節 區域一體化的分析範式
一 關税同盟的靜態效應: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
二 關税同盟的動態效應
三 對區域一體化收益的實證研究
第三節 新區域主義理論
一 “保險”對大國、小國簽訂貿易協定的解釋
二 對區域抑或多邊談判作出選擇的理論框架
三 國際政治、國際關係與新區域主義
四 政治因素在大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決策中的作用
五 “區域至上”
第四節 新區域主義產生的原因及特點
一 新區域主義產生的原因
二 新區域主義的特點
第五節 區域主義與世界貿易組織
一 區域主義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法律地位
二 區域主義是通向自由貿易之路嗎
三 區域主義與多邊貿易談判
小 結
第三章 東亞新區域主義
第一節 東亞新區域主義概述
第二節 東亞新區域主義形成的原因
一 亞洲金融危機是東亞新區域主義形成的助推器
二 WTO新一輪談判進展緩慢推動了東亞新區域主義的發展
三 利用新區域主義鎖定國內結構性改革
四 增加在國際貿易談判中的砝碼
五 新區域主義發展中的中國因素
六 對其他地區區域性貿易安排迅速增加的防禦性反應
第三節 東亞新區域主義特點
一 東盟是推動東亞新區域主義的主要力量
二 合作領域多樣化
三 合作機制梯次分明
四 四個“輪子”一起轉動
第四節 東亞新區域主義的發展過程
一 東亞區域主義的萌發:各種建議的競爭與互動
二 亞太經合組織從鼎盛到衰落
三 建立東亞區域機制
第五節 東亞新區域主義未來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 對“東亞共同體”的實質內容尚未形成共識
二 整合東亞自由貿易區困難重重
三 政治因素對東亞新區域主義進程的影響
四 東亞新區域主義推進過程中的領導問題
五 對沒有美國參與的區域貿易安排能否建立持懷疑態度
第六節 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效應
一 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主要內容
二 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效應
三 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利益分配
——以已經實施的2個協議為例
小 結
第四章 新區域主義與東亞經濟一體化
第一節 新貿易理論與新區域主義
一 H—O—S理論與舊區域主義
二 新貿易理論與新區域主義
第二節 東亞經濟一體化
——從貿易角度的分析
一 東亞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
二 東亞經濟體國際貿易的一體化
第三節 東亞經濟一體化
——從直接投資角度的分析
一 東亞直接投資概覽
二 東盟的外資來源
三 東亞部分國家外商直接投資的部門及來源分佈
四 東亞直接投資的一體化
第四節 國際貿易與外商直接投資的互動關係
一 有關國際貿易與外商直接投資關係的理論
二 對東亞地區國際貿易與外商直接投資關係的實證研究
三 導致東亞國際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增長的因素
小 結
第五章 東亞貿易和投資一體化的紐帶
——區域生產網絡
第一節 區域生產網絡
一 區域生產網絡的含義
二 區域生產網絡理論
第二節 東亞區域生產網絡
一 東亞區域生產網絡形成的原因
二 東亞區域生產網絡的實證研究:從貿易角度的研究
第三節 中國在東亞區域生產網絡的中心地位
一 中國的外貿政策是形成中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二 中國在東亞區域生產網絡的中心地位
第四節 提升中國國際分工地位
一 決定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環境下國際分工地位的因素:經濟要素
二 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分工中的弱勢地位
三 改善國際分工地位的方式:實施全球要素規劃戰略
小 結
第六章 東亞金融一體化與東亞新區域主義
第一節 東亞金融一體化:理論與實證
一 金融一體化理論
二 對東亞金融一體化的實證研究
第二節 東亞區域的金融與貨幣合作:新區域主義實踐
一 東亞金融合作的背景
二 東亞金融合作的內容
第三節 區域金融合作的前景
一 金融自由化對區域金融合作與一體化的影響
二 缺乏建立固定匯率穩定機制所需的政治承諾
三 建立區域債券市場的可行性分析
四 國家、區域組織、國際組織職責分擔不明確影響了發展區域合作的積極性
第四節 東亞最優貨幣區研究
二 關於東亞是否滿足最優貨幣區標準的研究
小 結
第七章 東亞新區域主義背景下的中國策略
第一節 中國對東亞新區域主義的推動
一 中國推進東亞新區域主義的原因
二 中國推進東亞新區域主義的行動
第二節 區域主義的歷史經驗及啓示
一 維護區域內外的安全是建立區域主義最重要目的
二 形成區域經濟一體化,提高區域議價能力
三 參加區域集團鎖定國內改革
四 通過項目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第三節 中國的區域主義策略
——政策框架研究
一 走獨特的東亞區域主義道路
二 明確區域主義目的 正確選擇一體化夥伴
三 適當確定一體化的深度和廣度
四 遵守“拇指法則”
小 結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