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化山歌

鎖定
新化山歌,湖南省婁底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1] 
新化山歌是漢、瑤、苗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它起源於先秦,興盛於唐宋,經明清傳承。新化山歌句式長短有致,俚俗方言襯詞較多,富於説唱風味。它可以分為高腔和平腔(低腔)兩大類 [2-3] 
2008年6月7日,湖南省婁底市申報的新化山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Ⅱ-95 [4] 
中文名
新化山歌
外文名
The folk songs of Xinghua
遺產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湖南省婁底市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遺產類別
傳統音樂
遺產編號
Ⅱ-95

新化山歌歷史淵源

新化處於古梅山文化核心區域,10世紀前(宋代以前)為苗、瑤聚居地。至10—13世紀北宋開發梅山,漢族不斷遷入,苗、瑤、漢多民族文化逐漸融合 [2]  。新化山歌起源於公元前3世紀以前的先秦,盛興於7—13世紀(唐宋),流行於14—19世紀(明清) [5] 
山歌是先民們在莽莽蒼蒼的大山與田間地頭之中,用來表達、抒發自己內心和傳遞情感信息的重要手段與精神食糧,這也是新化山歌的雛形。新化山歌是土著巫儺文化與先進的中原文化等多種文化通過相互交織碰撞、融合和發展而形成的 [6] 

新化山歌基本特徵

新化山歌曲調分類

新化山歌可以粗略地劃分為以下六個大類:(1)勞動歌。包括田歌、獵歌、樵歌、漁歌、採茶歌、伐木歌、灘歌、夯歌、號子等。田歌中的數量最多,一系列的勞動過程都有山歌。(2)生活歌。(3)儀式歌。(4)時政歌。(5)情歌。(6)歷史傳説歌。
在表現形式和行腔特點上,除平腔(包括高腔)外,還有花腔、彈腔、波羅腔、滾板腔以及鑼鼓山歌等多種演唱風格和表現形式。不管哪種山歌,起音都比湘南的客家山歌、湘西的盤歌、洞庭湖區的荊楚山歌都高,往往是一人起頭眾人和,歌聲抬得山轉水動。在句式結構上,有四句頭、六句頭、八句頭和長段,也有七字式、五字式和長短相間式,演唱起來更是趣味無窮 [2] 

新化山歌旋律特徵

調式分類
新化山歌的旋律走向主要為宮、徵、羽調式。
新化山歌 新化山歌
1、四聲羽調式。該調式具有明朗高亢的特點,多以分解和絃形式出現;2、四聲徵調式。以“5”為主音且反覆多次,調式內 6 1 3 三個音圍繞主音跟進,該調式的山歌多以徵音“5”結束,終止感強;3、五聲徵調式。在歌曲旋律中,強調性的徵音起着很大的作用,調式音階內1 2的使用,使歌曲甜美清亮 [7] 
樂段樂句結構
新化山歌樂句結構較樂段結構更加複雜多變,這也是其曲式結構的主要特徵。
1、樂段結構。新化山歌曲式結構多由四個樂句組成,或由上下句組成單一樂段:一般為起承轉合的四句體、上下平行樂句、平行且對應關係雙樂句體。這使得節奏和節拍更加具有規整性;2、樂句結構。樂句的多變性在新化山歌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是新化山歌內在的抒情性與陳述性所致 [7] 
節奏與節拍
新化山歌多數是 2/4、4/4、3/4 拍,其節奏大多由演唱者根據自己演唱習慣決定,所加入的襯詞自由變換節奏,豐富了新化山歌的表現力。自由延長音也多出現在樂句、樂節尾部,使歌曲較大程度上得以自由發展 [7] 

新化山歌表現特徵

語言
新化方言在歷史上融合瑤族、苗族、侗族、漢族等多個民族文化於一體而形成,新化方言常將一句話的字頭咬得很重,咬字的力度也很大。新化方言比普通話多一個聲調,在普通四聲調基礎上增添了入聲。入聲字的咬字在新化方言中與其他地區的很不一樣,它的咬字並不是急促收掉的,而與其它聲調字的時長一樣 [7] 
風格
1、襯詞。在新化山歌中出現概率最多的襯詞大致以噢、嗨、呀、哎、喲、哩、咯、嘰、溜溜、哦嗬嗬、匡且匡等為主。一般出現在唱句中,能夠渲染氣氛、烘托情感,使歌曲更加生動活潑、有張力、有感染力、委婉曲折。
2、襯腔。行腔部分使用大量滑音,使得作品的地域特色更加濃厚。且演唱者能根據詞意以及習慣,拖音時使用下滑音,唱上滑音時則快速抬起音調而後立即收束 [7] 
腔調分類
新化山歌可以分為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兩大類。
高腔山歌的歌曲高亢而自由,託腔時有襯詞,如《神仙下凡實難猜》。新化高腔山歌還可以分為七類:抬轎號子、開山號子、拓石號子等號子類山歌;還有依襯詞形式而定的波羅山歌;依技法而定的嗚哇山歌和滾板山歌;依伴奏而定的鑼鼓山歌;依歌唱對象而定的興隆子山歌以及視內容而定的花腔山歌。
平腔山歌的風格温和而柔軟、節奏性較強。已知的平腔山歌可分為五類,有既是高腔亦是平腔的陶情歌;常用於平腔演唱的歷史歌、生活歌、溜溜歌、敍事歌等 [7] 
發聲方式
新化山歌的演唱者在演繹新化山歌時使用率最高的發聲方法之一就是真聲。在演唱高音歌曲中,則更多運用假聲。假聲是由聲帶的局部振動而產生的音,能讓演唱者對高音更有把握力 [7] 

新化山歌代表作品

風俗歌《資水灘歌》長達600多行,對資水灘多水險及沿岸山川地理、土產山貨、風俗人情、船工生活作了生動的描繪。風俗歌《鬧洞房》《打四門》《勸賭歌》等,顯得熱鬧、詼諧。有些風俗歌也反映了勞動人民的苦難,如《養女莫上錫礦山》《資江十八灘》等。時政歌有《罵歌》《頌歌》等。表現歷史和民族的《峒事歌》《宗師歌》以及生動活潑的《兒歌》 [8]  。其中有一首高腔山歌《神仙下凡實難猜》曾進中南海懷仁堂為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演唱 [4] 

新化山歌傳承保護

新化山歌傳承價值

新化山歌全面而生動地反映了梅山地區的民俗和文化傳統,是研究和了解湖湘文化及梅山文化的重要材料 [1]  。新化山歌是新化人在長期的歷史文化中醖釀而來,已融入新化人的骨髓中,保護和利用新化山歌對於新化人的生活具有重大意義 [9] 

新化山歌傳承狀況

新化山歌主要的流傳模式為口傳心授。這種模式在傳承過程中容易產生偏差與遺失。歌曲、曲譜許多都留存在民間歌手的記憶中,大部分只能將歌詞寫出,為新化山歌的傳唱帶來巨大難題。因沒有專門收集整理新化山歌的工作人員,以至於新化山歌從解放前的8000多首驟減到不到2000首。
新化山歌的少開發、無利用、是其傳承發展中最大的軟肋。新化地區雖旅遊景點眾多,但大多都沒有與當地的新化山歌有交集。很少利用新化山歌進行創新,也很少把新化山歌作為旅遊資源中的一部分進行開發。許多新化山歌都只有歌詞沒有歌譜。大多數的山歌曲調僅存在於民間歌手的記憶中,並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民間歌手的離去,新化山歌的數量正在鋭減。在偏遠的農村,大量的山歌由於無法及時挖掘和記錄,基本處於自生自滅與瀕臨失傳的境地。這種古老的民歌樣式已處於瀕危狀態,搶救保護迫在眉睫 [3] 

新化山歌保護措施

2005年,新化縣委、縣政府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制定了一套較為完善的保護實施方案和五年計劃,設立專項基金,成立專門工作班子,深入全縣鄉村進行拉網式的普查,現已蒐集整理山歌千餘首、譜例10個,並編成鄉土教材,在一些學校進行試點教學,還幫助鄉村組建了15支山歌隊 [10] 
湖南部分學院開設選修課《湖南地方民歌》。藉助開放性課程,將新化縣的民間歌手請到了課堂中,課堂中講述新化山歌的歷史,表演新化山歌。同時還邀請民間歌手的教唱。除了表演,還分專業進行專業拓展。作曲專業的學生分析新華山歌的主要旋律與節奏特徵,有同學將獨唱改為帶襯詞的合唱,也有同學將單聲部的新華山歌創編為復調,或加入配器,使新化山歌重新煥發光彩 [3]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新化山歌”項目保護單位新化縣梅山蚩尤文化研究發展中心評估合格。 [12] 

新化山歌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57年,山歌手伍喜珍進京參加全國民間藝術匯演,她演唱的新化山歌《神仙下凡實難猜》,獲得一等獎 [10] 
2005年,在武漢舉辦的第六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中,新化縣選送的新化山歌《梅山山歌聯唱》,獲得銀獎 [10] 
重要活動
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湖南衞視新春走基層《直播奉嘎山》現場演唱新化山歌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