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斯泰尼奧·文森特

鎖定
斯泰尼奧·文森特(Sténio Joseph Vincent)(1874年2月22日~1959年9月3日)海地總統
中文名
斯泰尼奧·文森特
外文名
Sténio Joseph Vincent
別    名
斯泰尼奧·樊尚
國    籍
海地
民    族
黑白混血人
出生日期
1874年2月22日
逝世日期
1959年9月3日
職    業
政治家 總統
主要成就
擔任海地總統
出生地
海地 太子港

斯泰尼奧·文森特早年經歷

斯泰尼奧·文森特 斯泰尼奧·文森特
1874年2月,文森特出生於海地首都太子港,學生生涯結束後,曾當過律師、記者、教師。後擔任太子港市的市長。曾擔任過參議員,堅決反對美國佔領海地。1916年開始擔任總統菲利普·蘇德勒·達蒂格納夫的公共工程部長。1930年參加總統選舉,由於文森特堅決反對美國佔領海地得到廣大人民支持,1930年11月,文森特高票當選海地新一任總統。 [1] 

斯泰尼奧·文森特總統生涯

紀念文森特總統的郵票 紀念文森特總統的郵票
文森特上台以後,由於文森特堅定的反美立場,美國被迫開始撤退在海地的駐軍。其他由美國佔領軍直接控制的有關公共事業衞生農業科學技術等機構,也逐漸由海地收回。但撤軍的進程十分緩慢,直至1934年8月15日,美國佔領軍才全部離開海地,並以此作為羅斯福睦鄰政策”的一種表示。至此,美國對海地的軍事統治時期宣告結束。
文森特訪問美國 文森特訪問美國
不過,佔領軍的撤退並不意味美國勢力的完全退出。美國依然控制着海地的財政貿易武裝力量。美國壟斷組織的代表還加入了海地銀行的董事會。美國對海地政治經濟的統治實際上並沒有削弱,只是改變了方式。文森特政府依然採取了親美的外交政策。他本人於1934年4月和1939年兩次訪問美國。 [2] 
文森特執政期間大力發展公共事業,積極改善基礎設施,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文森特的執政方式卻越來越獨裁,手裏集中了越來越多的權力。
1937年,文森特訪問危地馬拉,會見了危地馬拉總統豪爾赫·烏維科·卡斯塔涅達,由於同時獨裁者,與危地馬拉總統的友誼進一步加深,文森特接受了危地馬拉總統授予的榮譽。
海地總統文森特和多米尼加總統特魯希略 海地總統文森特和多米尼加總統特魯希略
1938年,鄰國多米尼加的獨裁者特魯希略·莫利納發起了對多米尼加國內海地人的香菜大屠殺,導致近20000人死亡,事後,有人向文森特總統報告,文森特總統卻反應遲鈍,僅僅只是向鄰國提出抗議,並只索要75萬美元的賠償金,而得到的實際賠款只有52.5萬美元,文森特總統的行為引起海地國內廣泛的不滿,太子港市爆發了遊行示威,文森特的威望下降。
二戰期間,文森特企圖延長自己的任期,但是,由於自己的威望下降,且國內反對聲音此起彼伏,斯泰尼奧·文森特被迫將總統職位讓給海地駐美國大使埃利·萊斯科 [1] 

斯泰尼奧·文森特下台後

海地貨幣上的斯泰尼奧·文森特 海地貨幣上的斯泰尼奧·文森特
1941年,文森特下台後,文森特依靠政府的補助,居住在太子港,1959年9月因病逝世,享年85歲。 [1] 

斯泰尼奧·文森特人物評價

斯泰尼奧·文森特 斯泰尼奧·文森特
文森特執政將近10年,雖然他在執政時期採取了一些措施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但更主要的是攥取絕對的權利。他將所有經濟事務的決定權由立法機構轉移至行政機構,並於1935年迫使議會通過一部新憲法。該憲法賦予行政部門廣泛的權利,包括可隨意解散議會、改組司法部門、有權對21名參議員中的10名進行任命(並把剩餘的11人推薦到眾議院)在議會休會期間代行其職責等。此外,他還殘酷鎮壓反對派,實行嚴格的新聞審查。 [3] 
參考資料
  • 1.    Smith, Matthew . Red & Black in Haiti: Radicalism, Conflict, and Political Change, 1934–1957: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2009
  • 2.    趙重陽 範蕾.《列國志·海地 多米尼加》: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51
  • 3.    趙重陽 範蕾.《列國志·海地 多米尼加》: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