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斯巴達教育

鎖定
斯巴達教育(education in ancient Sparta)是指斯巴達是約公元前 8 世紀由侵入拉哥尼亞平原的多利安人建立的古希臘奴隸制城邦,亦稱“拉棲第蒙”。以農立國,實行貴族奴隸主寡頭專制政體。為鎮壓被征服的奴隸的反抗並抵禦外來入侵,奪取希臘的霸主地位, 斯巴達實行全民皆兵,以尚武為國家的靈魂。斯巴達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嚴格的軍事體育訓練,把斯巴達人子弟培養成國家需要的武士。斯巴達兒童屬國家所有。男孩出生後即送長老檢查,健全的交給父母代國家撫養,體弱或畸形的棄于山谷,任其死亡或交給奴隸撫養。 [1] 
中文名
斯巴達教育
外文名
Sparta education
著稱於世
培養兇悍的軍士
主要內容
軍事體育訓練和政治道德灌輸
特    點
教育內容單一,教育方法嚴厲
誕生國
斯巴達
位    置
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南

斯巴達教育背景介紹

斯巴達教育 斯巴達教育
斯巴達是公元前8世紀左右建立的古希臘奴隸制最大城邦國之一,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南。為了鎮壓奴隸的反抗和異邦的侵襲,斯巴達把每個城邦變成了一個大軍營,每一個斯巴達人都將通過長期嚴格的軍事體育訓練而成為士兵。

斯巴達教育教育方式

斯巴達人在嬰兒時就要接受生命的考驗,父母用烈酒為他擦洗,然後還要讓長老檢查他們的體質是否健康。凡是經受不住考驗或被長老認為是虛弱的就被拋在棄嬰場。七歲的男孩進入國家的教練所,從此他們就要經受心魄和筋骨的磨鍊,以形成堅韌、勇猛、兇頑、殘暴、機警和服從的品質。訓練的主要形式是格鬥。天剛發白,身着破爛長襯衣、骨瘦如柴的孩子們便開始在圍着圓柱的競技場上搏鬥。即使一方被打倒在地,傷口流着血,另一方也不可手軟。被打倒的如果能夠不顧一切,頑強抵抗,堅持到底,也被認為是強者。而哀叫和討饒則被認為是莫大恥辱。在一旁指導的隊長和老人千方百計地挑動孩子把訓練變成你死我活的廝殺。
還有一種方法,是專門考驗兒童忍耐力的。任何一個兒童每年都必須經受一次嚴厲的鞭笞,只有那些咬緊牙關,面無懼色的人才成為合格者。

斯巴達教育教育理念

訓練所裏的生活制度非常地嚴酷,孩子們一年四季光頭赤足,只穿一件單衣,白天吃的是不足以飽腹的飯菜,晚上睡的是粗糙的蘆蓆墊。能忍受或能採取搶盜方式謀生者都會受到獎勵。除了軍事體育訓練之外,音樂和舞蹈也是斯巴達人的教育方式。他們認為音樂可以陶冶敬神尚武的情操,舞蹈可以訓練和協調身體活動的節奏。還要經常接受奴隸主的道德教育,文化知識不被重視。
18歲的青年將接受正規的軍事訓練。青年軍訓團至少要組織一次軍事“演習”,即在夜間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包圍、毆打和肆意殘殺奴隸,以鍛鍊性格和本領。20歲以後的青年要常年戍邊習武,30歲時才能結束教育和訓練,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和公民。
斯巴達對女子也採取同樣的軍事和體育訓練方式,如競走、擲鐵餅、投標槍、格鬥等等。對女子來説,這樣的訓練還有另外一個重要意義,因為身體強壯的女子結婚後才能生育出健壯的孩子。因此,斯巴達的婦女也具有堅毅的性格。有位斯巴達的母親在兒子即將出徵的時候,送給他一個盾牌,叮囑道:“帶着它回來,否則就躺在上面!”鼓勵兒子英勇作戰,決不要貪生怕死。
參考資料
  •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