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斟鄩國

鎖定
斟鄩國 [2]  ,夏時仲康之子所建,遺址在今山東昌樂縣濰坊市奎文區東一帶,仲康把他的兒子派到了東方建國。由於他是從斟鄩過來的,後人便把他在濰坊建立的國家稱為斟鄩故國 [3] 
中文名
斟鄩國
別    名
斟尋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華夏族
主要成就
建立斟鄩故國

目錄

斟鄩國簡介

對於斟鄩國的溯源,還另有一説,夏朝建立之初,夏啓將大位傳於其子太康,太康卻“盤於遊田,不恤民事”(《史記·夏本紀》),引起諸侯不滿,失去民心與支持。此時一向有野心且在夏王室為官的東夷有窮國首領后羿,乘機利用民心,控制夏朝天子太康,“因夏民以代夏政”(《左傳·襄公四年》)。篡奪夏政的后羿,雖掌握着夏的實權,但卻還是打着夏朝天子的旗號行政,故太康之弟仲康、仲康之子相,還能夠相繼繼承王位。后羿在主政期間,依仗自己善射,“不修民事,而淫於原獸”(《左傳·襄公四年》),同時拋棄武羅伯因、熊髡、龍圉等良臣,而重用讒臣寒浞,寒浞對內進行討好收買,對外進行收買賄賂,終於烹殺后羿,奪取政權並佔有羿之妻室,先後生下兒子澆,後來派遣澆一舉伐滅夏朝宗親國斟灌、斟鄩並誅殺夏後相,自己登上天子寶座。當此時夏朝遣臣靡逃奔有鬲氏(今山東德州)之國,已有身孕的後相妻逃奔其孃家有仍氏(今山東濟寧)之國,並順利生下遣腹子少康。少康長大後,積極收攏夏朝遺民準備復國,後來在靡及斟灌、斟鄩兩國餘眾的幫助下,一舉消滅寒浞及其子,恢復夏朝。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太康失邦和少康中興。推測在少康滅寒浞並恢復夏室後,以斟鄩、斟灌為主力的夏軍,隨即開展對后羿和寒浞兩個部落方國的征伐,其軍隊很可能一直打到后羿和寒浞的發跡之地今濰坊市的壽光、昌樂、寒亭等地,並最終滅其國家。為了監視統治這一地區的遺民,保證夏朝安全,少康便將其斟灌、斟鄩氏的全部或部分留在了羿、浞核心聚居區的濰坊一帶建國。
斟鄩國建立後,歷經夏、商兩朝,到周武王滅商之初,迫於大勢,歸順周武王,成為西周附庸國。西周成王時,趁三監叛亂之機,與奄、蒲姑、斟灌等國一同起兵反周,被成王所滅,其地入於呂尚之齊國。 [1] 

斟鄩國後裔

斟鄩國滅亡後,後人將鄩氏的“鄩”字去掉“邑”旁後變成 “尋”,以氏為姓。《尋氏族譜》記載:“自羿、浞相繼為亂,子孫失官。有以斟為氏者,有以灌為氏者,有以鄩為氏者。後去邑為尋氏。參之樂府於音葉徵”。斟鄩氏後裔後來一支遷山西榮河,一支遷往山東尋那裏村,一支遷安徽嘉山(明光市)和江蘇盱眙附近,一支遷江西吉水,為山西、安徽、山東、江西、湖南尋姓祖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