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斑鶲

(鶲科鶲屬動物)

鎖定
斑鶲(學名:Muscicapa striata):體重14-19克,體長14-17釐米。是一種中等體型的灰色具細紋的鶲。上體煙灰,頭頂具黑色細紋,下體白色,胸部並有時兩脅具灰色細紋,翼及尾褐色,羽緣色淺。與灰斑鶲的區別在頭頂具細紋,尾羽羽緣色淺。虹膜褐色,嘴偏黑,腳爪黑色。
主要棲息於林緣疏林、灌叢和人工林等較為開闊的小林內,罕見留鳥於中國新疆極西北部的開闊林地及花園。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性安靜而馴善,不甚怕人。雜食性。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蝗蟲、甲蟲、蜘蛛等其他無脊椎動物性食物。歐洲及亞洲至貝加爾湖,南至巴基斯坦,越冬在非洲。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斑鶲
外文名
Spotted Flycatcher
拉丁學名
Muscicapa striat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亞    目
鳴禽亞目
鶲科
鶲屬
斑鶲
亞    種
8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Pallas,1972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3] 

斑鶲形態特徵

斑鶲圖集
斑鶲圖集(34張)
斑鶲雌雄羽色相似。下體灰褐色。前額、頭頂和枕具黑褐色中央條紋,有的在背部還模糊可見。腰和尾上覆羽較黃褐。尾褐色,羽緣淡棕色。兩翅褐色,翅上覆羽和飛羽具淡皮黃色或白色羽緣,其中初級飛羽淡色羽緣較窄,次級飛羽和翅上覆羽淡色羽緣較寬。眼先淡灰白色,眼圈皮黃白色,耳覆羽淡褐色,頭側和頸側灰色具不明顯的褐色條紋。下體白色有時兩脅綴有皮黃色,胸和兩脅具褐色條紋,翅下覆羽和腋羽乳白色。 [4] 
虹膜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肉色,腳黑色。 [4] 
大小量度:體重♂14-19克;體長♂145-168毫米,♀145-172毫米;嘴峯15-17毫米;翅♂83-92毫米,♀83-92毫米;尾♂63-70毫米;跗蹠15-22毫米。(注:♂雄性;♀雌性) [4] 

斑鶲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林緣疏林、灌叢和人工林等較為開闊的小林內,也常出現在人類附近的果園、庭院和地邊灌叢與樹上及有灌木生長的無樹荒坡和半荒漠地帶。 [4] 

斑鶲生活習性

在中國主要為夏候鳥,每年4月遷來中國新疆繁殖,9-10月遷走。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性安靜而馴善,不甚怕人。常呈垂直站立姿勢停息於水平枝或電杆上,尾不時的上下襬動,若有昆蟲飛過,立即飛去捕捉,然後又買回原來棲木上,也繁殖地飛到地上捕食。 [4] 
主要以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蟲和昆蟲的幼蟲為食,也吃蝗蟲、甲蟲、蜘蛛等其他無脊椎動物性食物。 [4] 
叫聲由單薄刺耳的tseet…chup, chup聲。鳴聲由尖厲叫聲的音節構成。 [4] 

斑鶲分佈範圍

原產地: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安哥拉、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巴林、白俄羅斯、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博茨瓦納、保加利亞、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中國、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科特迪瓦、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捷克、丹麥、吉布提、埃及、赤道幾內亞、厄立特里亞、愛沙尼亞、 埃塞俄比亞、法羅羣島、芬蘭、法國、加蓬、岡比亞、格魯吉亞、德國、加納、直布羅陀、希臘、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肯尼亞、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拉脱維亞、黎巴嫩、萊索托、利比里亞、利比亞、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拉維、馬裏、馬耳他、毛里塔尼亞、摩爾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納米比亞、荷蘭、尼日爾、尼日利亞、挪威、阿曼、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卡塔爾、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盧旺達、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塞拉利昂、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西班牙(加那利羣島)、蘇丹、瑞典、瑞士、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干達、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撒哈拉沙漠西部、也門、贊比亞、津巴布韋。 [3] 
遊蕩:貝寧、佛得角、科摩羅、冰島、塞舌爾、斯里蘭卡、美國。 [3] 

斑鶲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到達繁殖地後不久立刻開始營巢,通常營巢於樹木水平枝與主幹之間的枝杈上、裂開的樹皮縫隙間和淺的樹洞中,距地高多在1-6米,大多在1-2米,也有在灌叢和地上石隙間營巢的,特別是在無林地區。巢呈杯狀,主要由苔蘚、細枝、枯草莖、草葉等材料構成,內墊有細根和獸毛,有的巢外還網有苔蘚和蛛網,偽裝得和樹幹顏色一樣。巢的大小外徑8-10釐米,內徑6-7釐米,高4-5釐米,深-2-3釐米。營巢由雌雄鳥共同承擔,每個巢5-6天即可築好。巢築好後即開始產卵,每窩產卵通常4-5枚,偶爾也有少至3枚多至6枚的。卵海綠色、被有紅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6.0-21.0毫米×12.9-15.0毫米,平均18.3毫米×14.2毫米。孵卵由雌雄親鳥輪流承擔,以雌鳥為主,孵化期12-14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經過12-13天的餵養,幼鳥即可離巢。 [4] 

斑鶲亞種分化

斑鶲亞種(7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斑鶲西班牙亞種
Muscicapa striata balearica
von Jordans, 1913
2
斑鶲克里米亞亞種
Muscicapa striata inexpectata
Dementiev, 1932
3
斑鶲蒙古亞種
Muscicapa striata mongola
Portenko, 1955
4
Muscicapa striata neumanni
Poche, 1904
5
斑鶲高加索亞種
Muscicapa striata sarudnyi
Snigirewski, 1928
6
斑鶲指名亞種
Muscicapa striata striata
Pallas, 1764
7
斑鶲科西嘉亞種
Muscicapa striata tyrrhenica
Schiebel, 1910
[2] 

斑鶲保護現狀

斑鶲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3]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5] 

斑鶲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