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斑重唇魚

鎖定
斑重唇魚是一種特殊的裂腹魚類。下頜角質細狹,略呈弧形,其前緣形成鋭利角質。下唇分細狹的左、右兩葉,表面具乳突。僅具1對口角須,其長度約等於眼徑。背鰭最末根不分枝鰭條柔軟光滑。體鱗稍大,胸腹部裸露。
體長,略側扁,尾柄稍圓。頭錐形,吻鈍。口下位,馬蹄形。下頜無鋭利角質緣。唇稍薄,下唇側葉窄,唇後溝中斷。口角有短鬚1對,末端不超過眼後緣。體被細鱗,胸腹部裸露,側線上鱗30左右,具臀鱗。背鰭不分枝鰭條為光滑軟刺,腹鰭起點與背鰭基的後半部相對。 分佈於雲南中甸盆地的內流水體及金沙江水系的小中甸河,為該地區主要經濟魚類。
中文學名
斑重唇魚
二名法
Diptychus maculatus Steindachner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鯉形目
鯉科
斑重唇魚
分佈區域
分佈於前蘇聯印度及我國伊犁河塔里木河水系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斑重唇魚形態特徵

斑重唇魚
斑重唇魚(3張)
這種體細長,棒狀,伊犁人稱棒子魚。嘴鈍圓,上頜突出,下唇分左右兩葉,唇後溝不相連,呈八字形,口角有一對小須,眼較小,大多數魚無鱗,頭、體背側、背鰭、尾鰭有明顯的黑斑點,腹部為銀白色或淡黃色,長約20~40釐米,重1公斤左右。屬於喜冷水性魚類。伊犁人將此魚捕撈後用以制幹或熏製,進行貯藏,風味極佳。
體細長,略呈圓筒形。吻圓鈍,向前突出。口下位。下頜角質細狹,略呈弧形,其前緣形成鋭利鋒緣。下唇分細窄的左、右兩側葉,表面具乳突。僅具1對口角須,其長度約等於眼徑。背鰭末根不分枝鰭條柔軟後緣光滑無鋸齒。腹鰭起點與背鰭第5或第6根分枝鰭條之基部相對。體鱗稍大,胸腹部裸露無鱗,體側鱗與側線鱗約等大。體長210mm。小型冷水性魚類,棲息於河流石隙或深水洞中。以底棲生物和藻類為食。肉質細嫩,產區居民多用鈎釣之,據當地羣眾反映烹煮後有一股清香的黃瓜味。

斑重唇魚生活習性

一般生活於干支流流水環境。棲息於有沙礫的河流及山間支流處,屬喜冷水性魚類,喜棲息於水温20℃以下的河道。斑重唇魚比較集中在河道的深水潭和洄水灣等水流較緩處,夜間活動明顯增強。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河列城。 [1] 

斑重唇魚資源分佈

小型魚類,主要分佈於前蘇聯印度及我國伊犁河塔里木河水系,棲息於河流流水及深水洞穴中,產地居民多用鈎釣之。肉質細嫩,據當地羣眾反映烹煮後有一股清香的黃瓜味。
斑重唇魚(學名:Diptychusmaculatus)為鯉科重唇魚屬的魚類,俗名黃瓜魚。分佈於伊犁河、錫爾河、塔拉斯河、楚河諸水域、巴基斯坦和印度克什米爾地區的印度河上游以及塔里木河各支流上游水域、伊寧伊犁河流域各支流等,
斑重唇魚國內主要分佈於新疆在塔里木河和伊犁河流域,是當地的主要經濟魚類。國外見於哈薩克斯坦、印度等地。

斑重唇魚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