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斑彩螺

鎖定
斑彩螺(ammonite)是鸚鵡螺化石的一種。鸚鵡螺在類別上屬於一種叫做頭足綱 [2]  的史前生物。維基百科對頭足綱的定義是,頭足綱(學名:Cephalopoda)是軟體動物門的一個綱。
在帕勞共和國內的深海中現在仍尚有鸚鵡螺的棲息地,一般級別的鸚鵡螺化石散見於世界各地。法國、德國、馬達加斯加、摩洛哥等地都盛產鸚鵡螺化石。
根據國際最權威的GIA(國際寶石協會)對寶石級斑彩螺的定義,只有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史前熊掌海底構造地區的發現的斑彩螺化石才可以被定義為寶石級的斑彩石。
中文名
斑彩螺
外文名
Ammonite
別    名
菊石
斑彩螺
顏    色
紅、橙、黃、綠、青、藍、紫
硬    度
4.5 - 5.5
比    重
2.75 - 2.80
折射率
1.52 - 1.68

斑彩螺基本簡介

斑彩螺寶石為億萬年的海底生物化石,備有七色光芒
斑彩螺寶石擁有悠久的歷史,不但有久遠的淵源,更擁有傳奇的神話,最早的記載可以説是來自於北美洲印第安人的傳説。它更被公認為因吸收了宇宙大地的精華及能量,所以具有非凡的治療及調節作用。
中國市場上目前能見到的斑彩石多來自馬達加斯加和北美地區,但國際上承認的真正的寶石級別的斑彩石,北美的阿爾伯達、加拿大及其周圍發現的斑彩化石。這一地區的斑彩石的色彩最為豔麗,才被認為是寶石。根據國際寶石協會GIA的定義,只有來之加拿大南阿爾伯塔省熊掌海底構造地區的斑彩螺才會被認為是寶石。原文出處請看GIA的文獻《AMMOLITE: IRIDESCENT FOSSILIZED AMMONITE FROM SOUTHERN ALBERTA, CANADA》一文。文章在最後結論的部分明確指出只有加拿大熊掌海底構造(Bearpaw Formation)的斑彩螺才會被認為是寶石,原文如下:
CONCLUSION
Ammolite is vivid iridescent fossilized ammonite shell (aragonite) that thus far has been obtained
from only two ammonite species (Placenticeras meeki and P. intercalare), and only from those
found in the Bearpaw Formation of southern Alberta, Canada. However, to be marketable as a
gemstone
1908年,一名國家地理調查隊的成員在阿爾伯達聖瑪麗河沿岸發現斑彩螺的礦化化石。而直到1981年才發現了具有商業開採價值的高質量斑彩寶石。國際珠寶聯合會(CIBJO)於1981年正式承認斑彩寶石為寶石。可以説,斑彩石是人類認可的最年輕的有機寶石之一。

斑彩螺外形特徵

螺貝殼邊緣輪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堅厚,殼高達10釐米左右,螺層6級,殼口內為杏紅色,有珍珠光澤海。最大可達18釐米,平均大小7至10釐米。因品種差異海螺肉可呈白色至黃色不等。海螺殼大而堅厚,呈灰黃色或褐色,殼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齊而平的螺肋和細溝,殼口寬大,殼內面光滑呈紅色或灰黃色,主要用於水產捕撈也可做工藝品。

斑彩螺功效作用

斑彩螺的形狀屬於神奇的阿基米德螺線、又被叫做等速螺線。古希臘時代,阿基米德就在他的著作《論螺線》中對等速螺線的性質做了詳細的討論,於是後世的數學家們也把等速螺線稱為“阿基米德螺線”。在大自然中如龍轉風、漩渦、在植物中,有紫藤、蔦蘿、牽牛花等纏繞的莖形成的曲線,煙草螺旋狀排列的葉片,絲瓜、葫蘆的觸鬚,向日葵籽在盤中排列形成的曲線;甚至構成生命的主要物質——蛋白質、核酸及多糖等生物大分子也都存在螺旋結構,如人類遺傳基因(DNA)中的雙螺旋結構。其中,自然界中的砂盤蟲化石,蛇盤繞起來形成的曲線等都可以構成阿基米德螺線。人的手指紋路是阿基米德螺線。印第安人認為斑彩螺是一種神秘的自然符號、被認為是護身符和吉祥物。 [1]  斑彩螺如其形狀,卷抱著,有入無出。用於風水,可增加風水的力度。斑彩螺由於是古生物化石而來,海螺席捲之意,所以很多生意場的人都用招財,意思是吸財的作用。同時斑彩螺具有招愛情、事業、財富、健康的多功能寶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