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斑嘴巨鸊鷉

(鸊鷉科鳥類)

鎖定
斑嘴巨鸊鷉(學名:Podilymbus podiceps):是鳥綱、鸊鷉科的一種體型較小的水鳥。成鳥敦實,體長31-38釐米,體重339-568克。雌雄相似,沒有表現出性二態性。脖子短,頭大,臀部有簇狀發白的羽毛,具有短而圓錐形的厚實的鳥喙。呈褐色,也有彩色或灰色。平時無聲,但在繁殖季節,雄性常大聲發出“Cuck,Cuck,Cuck”或“Cow,Cow,Cow”的聲音。
通常生境選擇池塘、湖泊、沼澤; 在冬天,也生活於鹽澤海灣。在冬季,它們遷徙到美國中部和南部,再通過美洲向南遷徙。不聚羣,當受到干擾時,會緩慢下沉,直到只有頭暴露在水面上。很少見到飛行。食物包括魚類、昆蟲、甲殼類動物和兩棲動物,也吃少量水生植物。分佈區從加拿大中部到美國,再到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和南美洲大部分地區。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學名
斑嘴巨鸊鷉
拉丁學名
Podilymbus podicep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鸊鷉目
鸊鷉科
巨鸊鷉屬
斑嘴巨鸊鷉
亞    種
3亞種 [2] 
命名者與年代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稱
Pied-billed Grebe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3] 

斑嘴巨鸊鷉形態特徵

斑嘴巨鸊鷉
斑嘴巨鸊鷉(12張)
斑嘴巨鸊鷉體長31-38釐米,翼展56-65釐米,體重339-568克。是一種體型較小的水鳥。雌雄相似,沒有表現出性二態性。脖子短,頭大,臀部有簇狀發白的羽毛,具有短而圓錐形的厚實的鳥喙。冬季成鳥上體羽毛包括頂部、後背、前額灰色或深棕色,側面為淺棕色,下體包括尾巴白色,臉頰和脖頸紅褐色,額頭和喉嚨黑色,具白色眼圈,鳥喙淺色,沒有黑色環帶。在繁殖季節2-9月,喉嚨黑色,鳥喙發白,中間環繞一條垂直的黑色粗帶。亞成鳥似成鳥冬天的羽色,但臉頰上有褐色和白色條紋,黃棕色鳥喙沒有黑帶。 [4-5] 

斑嘴巨鸊鷉近種區別

冬季的斑嘴巨鸊鷉與小鸊鷉很相似,羽毛非常容易混淆,但小鸊鷉的鳥喙沒有環帶,鳥喙更小甚至更厚,在基部也沒有黃斑,而且脖子很粗。 [6] 
小鸊鷉 小鸊鷉
斑嘴巨鸊鷉 斑嘴巨鸊鷉

斑嘴巨鸊鷉棲息環境

該物種的繁殖地是由具有雜草植物和非常豐富的水生植被的淡水湖構成的。通常生境選擇池塘、湖泊、沼澤; 在冬天,也生活於鹽澤海灣。在繁殖季節,選擇沼澤植被茂密但開闊的水域。在遷徙和冬季,仍然最有可能是沼澤和淡水池塘,但在河口和沿海海灣等更開放的水域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棲息地。 [5-6] 

斑嘴巨鸊鷉生活習性

斑嘴巨鸊鷉是新大陸上最普遍的鸊鷉,也北美温帶地區最熟悉的鸊鷉。在飛行中,是典型的鸊鷉剪影,伸直的脖子,稍微垂下的半蹼和快速的拍打的翅膀。該物種遠不如大多數鸊鷉那樣善於交際,幾乎從來不聚羣,有時只在小型沼澤池塘中發現。當受到干擾時,可能會緩慢下沉,直到只有頭暴露在水面上。很少見到飛行。在繁殖季節通常是藏在沼澤中,白天或黑夜都發出奇怪的刺耳或嘶啞的聲音。 [5-6] 
這種潛水鳥在淡水和鹹水棲息地都可以找到。它們有一個可愛的習慣,將剛孵出的幼鳥背在背上。通過潛水或下沉躲避掠食者。 [4] 
食物因地點和季節而異。基本上以魚為食。像其他鸊鷉一樣經常潛水捕魚,會在其棲息地吃掉大多數小型水生生物。食物包括魚類(鯉魚、鯰魚等)、昆蟲(蜻蜓、螞蟻等)、甲殼類動物和兩棲動物(青蛙、蝌蚪等)。也吃少量水生植物。 [5] 

斑嘴巨鸊鷉分佈範圍

繁殖地:百慕大、加拿大、牙買加、美國和烏拉圭。
原產地: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島、巴哈馬、巴巴多斯、玻利維亞、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島、巴西、開曼羣島、智利、哥倫比亞、古巴庫拉索、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法屬圭亞那、危地馬拉、圭亞那、海地、洪都拉斯、馬提尼克島、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波多黎各、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聖馬丁(法屬)、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馬丁(荷屬)、蘇里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羣島、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留鳥:維爾京羣島。
非繁殖地:伯利茲、哥斯達黎加和厄瓜多爾。
旅鳥: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
季節性不確定:聖巴託洛繆島。
遊蕩(非繁殖地):瓜德羅普島。
偶入:法國、格林納達、冰島、愛爾蘭、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西班牙(加那利羣島)、英國。
偶入(旅鳥):厄瓜多爾(加拉帕戈斯羣島)。 [3] 
斑嘴巨鸊鷉分佈圖 斑嘴巨鸊鷉分佈圖

斑嘴巨鸊鷉繁殖方式

斑嘴巨鸊鷉在氣候允許的地方,從早春到中秋都可以繁殖,可能會有一個漫長的繁殖季節。求偶的儀式化程度不如大多數鸊鷉,涉及很多召喚,有時是二重唱。築巢地點位於沼澤淺水區,靠近開口處,這樣鳥類可以在水下接近巢。築巢由雌雄共同進行,採集植物材料,由螺旋藻植物或蘆葦等組成。巢從水生植物的底部堆積,漂浮並固定在站立的植被上。 [5-6] 
每窩產卵4-7枚,也有2-10枚,這種情況較少。卵淡藍白色,有褐色斑紋。雌雄都參與孵化,雌鳥做的更多。孵化期大約23天。幼鳥孵化後很快就會游泳,它們由父母雙方共同餵養,經常在小的時候騎在父母的背上。成鳥會揹着幼鳥在水上游泳。第一次飛行的年齡尚不清楚。一年產一窩或兩窩,南部地區可能更多。 [5] 

斑嘴巨鸊鷉亞種分化

斑嘴巨鸊鷉(3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與年代
1斑嘴巨鸊鷉阿根廷亞種Podilymbus podiceps antarcticusLesson, 1842
2斑嘴巨鸊鷉安的列斯亞種Podilymbus podiceps antillarumBangs, 1913
3斑嘴巨鸊鷉指名亞種Podilymbus podiceps podicepsLinnaeus, 1758
[2] 

斑嘴巨鸊鷉保護現狀

斑嘴巨鸊鷉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3] 

斑嘴巨鸊鷉種羣現狀

趨勢判斷:儘管有些地區的物種數量趨勢未知,但總體數量趨勢是穩定的。 截止2016年,在過去的40年中,該物種在北美的增長幅度很小或在統計上可忽略不計(來自“繁殖鳥類調查”的數據:Butcher and Niven 2007)。請注意,這些調查所涵蓋的在物種在北美的總體分佈範圍內不足50% 的。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