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須雀北亞亞種

鎖定
文須雀北亞亞種(學名:Panurus biarmicus russicus)。分佈於中國大陸的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東北、河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前蘇聯。
中文名
文須雀北亞亞種
拉丁學名
Panurus biarmicus russic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鶲科
亞    科
畫眉亞科
文須雀屬
文須雀
亞    種
文須雀北亞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Brehm,1831

文須雀北亞亞種形態特徵

雄性成鳥:前額到頭頂淺灰色,耳羽亦為淺灰色;眼先黑色一直延伸至頸側,背部至尾上覆羽棕肉桂色,尾上覆羽略沾粉紅色;翅上覆羽深褐色近黑,羽緣淺棕色;小翼羽深褐色,外翈白色;翅淡褐色,初級飛羽外翈邊緣淺棕色,最內側2—3枚次級飛羽外翈深褐色接近黑色;尾羽與背部同色,最外側一對尾羽外翈白色,內翈黑色,外側尾羽末端白色;下體從頦到胸部白色略沾粉紅色;下胸到腹部中央粉紅色,外側與背部同色,下腹白色沾黃;尾下覆羽黑色。
雌性成鳥:雌雄近似但略有差別,雌鳥比雄鳥顏色淡,但頭頂不為灰色而為沙色略沾肉桂色,比背部的羽色較淡,無黑色嘴須,尾下覆羽不為黑色而為白色略沾黃;下體喉到上胸白色,餘部淡肉桂色。
虹膜淡黃色;雄鳥的嘴黃色,雌鳥和幼鳥上嘴褐色,下嘴黃色;跗踱、趾和爪均黑色。
幼鳥:幼鳥與雌性成鳥相似,但背部中央有顯著的黑斑,雄性幼鳥眼先黑色明顯。 [1] 
量衡度:
性別
體重
全長
嘴峯
跗蹠
♂♂(10)
14—19
150—185
8—9
59—64
80—96
20—23
♀♀(10)
14—19
145—170
8—9
58—62
78—88
20—22

文須雀北亞亞種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湖泊及河流沿岸蘆葦沼澤中。 [2] 

文須雀北亞亞種生活習性

常成對或成小羣活動,有時集成數十隻的大羣。性活潑,行動敏捷,不時地在蘆葦叢間跳躍或攀爬在蘆葦稈上,尤其喜歡在靠近水面的蘆葦下部活動,並不時發出‘吱、吱、吱’的叫聲,因而常常容易聽見叫聲而難以見到鳥。有時也見在蘆葦上面飛翔,邊飛邊發出‘鈴……鈴’聲。飛行低、兩翅扇動慢而弱。繁殖期間亦常站在蘆葦頂端鳴叫,鳴聲似‘户温-户温-’。 [2] 

文須雀北亞亞種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東北(北部、南部、烏蘇里江流域)、河北 [3] 
本屬僅有一種。在我國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及東北北部與烏蘇里江流域繁殖,冬季見於東北南部及河北一帶。 [1] 
國外分佈:國外,見於英格蘭,荷蘭,德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波蘭,匈牙利,土耳其,伊朗和蘇聯南部,冬季偶見於丹麥,比利時,瑞士及摩洛哥等地。 [1] 

文須雀北亞亞種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通常營巢於蘆葦或灌木下部,也在倒伏的蘆葦堆上或舊的蘆葦茬上面營巢。巢呈深杯狀,主要由幹蘆葦莖、灌木葉或蘆葦葉構成,有時也墊有少量雜草和羽毛,成對或成羣在一起營羣巢。巢的大小直徑為7-9cm,高15-25cm,營巢工作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每窩產卵通常5-6枚,有時少至4枚和多至7枚或8枚,甚至有報告多至12枚的。卵白色、被有暗色斑點,卵的大小平均為17.35mm×13.97mm 。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12-13天 ,也有報告為15-16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留巢期11±1天,每年繁殖2-3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