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過飾非

鎖定
文過飾非(拼音:wén guò shì fēi)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孔子及其弟子《論語·子張》、先秦·莊子及其弟子《莊子·盜蹠》。 [1] 
文過飾非(文、飾:掩飾;過、非:錯誤)指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含貶義,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4] 
中文名
文過飾非
拼    音
wén guò shì fēi
近義詞
文過遂非塗脂抹粉
反義詞
聞過則喜引咎自責
出    處
《論語·子張》、《莊子·盜蹠》
注音字母
ㄨㄣˊ ㄍㄨㄛˋ ㄕㄧˋ ㄈㄟ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

文過飾非成語出處

先秦·孔子及其弟子《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 [1] 
先秦·莊子及其弟子《莊子·盜蹠》:“辯足以飾非。”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文過飾非”。 [1] 

文過飾非成語故事

《論語·子張》中子夏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小人之過也必文。”意思是小人犯了錯一定會掩飾。在戰國時期,有一次,孟子與齊國大夫陳賈討論齊國攻打燕國對不對的問題時,説到了人不怕犯錯誤,只怕掩飾錯誤而又不能改正。 [2] 
當時,燕人背叛了齊國。齊王説:“我有愧於孟子。”陳賈説:“大王不必憂慮。大王認為自己與周公誰更仁愛和智慧?”齊王説:“呀?這是什麼話?”陳賈説:“周公派管叔監管殷國,管叔卻帶領殷人叛亂。尚若周公預先知道卻仍指派他,這是不仁;若不能預知而派遣他,這是不智。仁和智,周公都不能完全做到,何況大王呢?請讓陳賈去見孟子並作些解釋。” [2] 
見了孟子,陳賈問:“周公是怎樣的人?”孟子説:“是古代的聖人。”陳賈説:“他派管叔監管殷人,管叔卻帶領殷人叛亂,有這回事嗎?”孟子説:“不錯。”陳賈説:“周公是預知他將會叛亂而任命他的嗎?”孟子説:“周公不知道。”陳賈接着説:“那麼,聖人也會有過錯嗎?”孟子説:“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兄長,周公的過錯不也是合情合理的嗎?況且古代的君子有過錯就會改正,而現在的君子有過錯卻放任它。古代的君子,他們的過失就像日食和月食,民眾都能看到;當他們改正時,民眾都抬頭仰望。現在的君子豈止是放任過錯,還要為自己的過錯找藉口,來辯護呢。” [2] 
陳賈聽了,覺得孟子説的話很對,現在的君子,甚至是國君齊王,也為自己的錯誤辯護,難怪他有愧於孟子。 [2] 

文過飾非成語寓意

其實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犯了錯誤,卻不肯承認,偏要為自己的錯誤遮遮掩掩,或者找各種理由掩飾。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沒有完美無瑕的人。不能要求他人沒有一點瑕疵,也不要強求自己每一步都踏在完美的節點上。有過錯不能算是小人,有過錯還要強詞奪理,故意掩飾自己的錯誤,這就可以定為小人了。成語告訴人們,當犯下錯誤之後,不要急於去為自己開脱,去掩蓋錯誤。而應該誠實地面對和正視錯誤,改正錯誤,並且勇於承擔自己所犯下錯誤後導致的後果。犯錯並不可怕,只知道掩飾和辯解是永遠不能成長的。 [2]  [3] 

文過飾非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文過飾非”指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含貶義,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4] 
運用示例
唐·劉知幾《史通·惑經》:“豈與夫庸儒末學,文過飾非,使夫問者緘辭社口,懷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4] 
鄒韜奮《論文、雜感、隨筆·硬吞香蕉皮》:“其實錯了就老實自己承認,倒是精神安泰的事情;文過飾非是最苦痛的勾當。” [4] 
參考資料
  • 1.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1137
  • 2.    邵勳潛編著. 優等生一定要知道的《孟子》典故[M]. 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2012.04.113-114
  • 3.    畢寶魁著. 細讀論語[M]. 北京:研究出版社, 2017.07.302
  • 4.    文過飾非  .文過飾非[引用日期20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