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藝生活週刊

鎖定
一本國內唯一植根於文化大都市北京的、專注於文化藝術領域的獨立雜誌。
一本細分文藝領域,全面整合文藝資源的雜誌。
一本把握文藝風向,深度解讀文藝現狀的雜誌。
一本提升大眾文藝品味和鑑賞力的雜誌。
一本提供深度文藝導向和消費的雜誌。
中文名
文藝生活週刊
《文藝生活週報》
內容專注於
音樂、戲劇、電影、讀書等
發佈時間
每月1、15日。
主創人員
米拉拉、袁野

文藝生活週刊雜誌概要

文藝生活週刊 文藝生活週刊
《文藝生活週刊》—— 引導一切精神享樂(TM)
《文藝生活週刊》(原《文藝生活週報》)內容專注於音樂、戲劇、電影、讀書、當代藝術與設計、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等文藝領域,致力於推介、分享精品高質量的文藝活動和獨特話題,挖掘文藝生活的深度,使讀者得到文化藝術的享受與知識的積累,提升大眾文藝鑑賞力,並以“時尚文化”為概念引導,提升都市中獨立、時尚的白領、中高端人士的精神生活品質,使“參與文藝,享受文藝”成為一種八小時之外普世的生活方式。

文藝生活週刊發佈時間

每月1、15日。(實體出版後,將以月刊的形式出現)

文藝生活週刊數字發佈方式

APP可下載
APP可下載(3張)
官方網站在線閲讀、PDF文件下載;
蘋果用户:支持Ipad、Iphone閲讀,在APP中搜索 “文藝生活週刊” 即可;
安卓用户: 下載”聯訊讀報“客户端,並搜索”文藝生活週刊“即可。

文藝生活週刊14位特約顧問

特約顧問團隊
特約顧問團隊(4張)
謝天笑 中國內地當代搖滾樂之父
林兆華 中國國寶級戲劇導演
林蔭宇 前中戲導演系主任,戲劇導演教育家
程青松 著名電影人、電影批評家,金雞百花獎總導演
止庵 著名公共知識分子,張愛玲和周作人的研究專家
尤洋 中國最大的非盈利藝術機構——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副館長,專欄作家,媒體人
周雲蓬 內地著名民謠音樂人,擁躉遍及兩岸三地
張有待 國內外業界公認最具影響力的中國DJ,電子、搖滾、爵士音樂傳播者
梁克剛 元典美術館館長、當代觀念藝術先鋒人物
姚謙 台灣著名音樂人、藝術品收藏家
胡德夫 台灣民歌教父,著名詞曲人
洛兵 內地著名詩人、音樂人、作家、代表作《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夢裏水鄉》及《天外》系列
歐陽應霽 香港著名漫畫家、作家、專欄作家、媒體人
張曉舟 中國著名樂評人、音樂策劃人、專欄作家

文藝生活週刊編輯態度

把握當下的文化環境,提供深度文藝導向,牢牢樹立文藝領域話語權。最前線的文藝資訊報道,最生動的文藝人物、文化事件採訪,最真實的文藝現場再現。嚴拒不實軟文,確保內容的純粹與權威性;注重趣味性、鮮活性的閲讀體驗:堅持“紮實的採編”與“講故事能力”的完美結合,以“第一人稱”的寫作風格,帶“體驗感”的分享,使圖文即耳目一新又有趣易懂。以“引導一切精神享樂”為口號,以“生活方式”為概念引導,同時在閲讀中使讀者得到文化藝術的滋養與知識的積累,以提升都市中白領、中高端人羣的文藝鑑賞力和精神生活品質。

文藝生活週刊主創人員

米拉拉,《文藝生活週刊》創始人、總編兼人力資源總監。管理學出身,八年知名大型跨國企業高管經驗;具備突出的領導力和綜合管理能力;同時,對文化藝術市場具高度熱情和極強的敏感度。現負責《文周》內容總編及北京氧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團隊建設和管理工作。
文藝生活週刊 米拉拉
美術總監
美術總監(7張)
袁野,《文藝生活週刊》創始人、美術總監,負責《文藝生活週刊》品牌形象塑造、設計、網站建設等工作。資深廣告創意人,媒體、廣告、文化、圖書等行業十餘年專業創意策劃與設計經驗、五年高級管理經驗。曾負責運營管理中型連鎖書店、文化公司等。原文化電子商務網站"斑馬森林"創始人、總經理。

文藝生活週刊讀者寫真

以生活在北京的受眾為主,25到40歲,具有相當的消費能力、文化素養和文化藝術產品的消費意願,關注時尚和文藝,追求精神生活品質,對文藝抱有情懷的都市人羣。
◆地域分佈:以北京為主陣地,輻射有較好文藝氛圍的二、三級城市。
◆年齡分佈:
25-33歲(65%):以中層白領、自由職業者、企業中層管理者、文化藝術從業者為主。具有相當的消費能力、獨立、時尚、崇尚充實有意義的生活方式,業餘時間出沒酒吧、劇場、影院、展覽館、書店等文藝場所,追求高品質的精神生活,有提升文藝鑑賞力和加強專業修養的需求。
平均月收入:8000~15000
學歷水平:本科及以上
性別比例:男性43% 女性57%
34-40歲(35%):以企業高管和商務人士為主。大部分已成家立業,具有較高消費能力、對文藝話題抱有好感、懷舊、注重精神生活品質,有提升文藝鑑賞力、增加文化藝術知識和獨特談資的深層需求。
平均月收入:15000~30000
學歷水平:本科及以上
性別比例:男性52% 女性48%

文藝生活週刊成長曆程

2010年6月11日 由米拉拉(負責編輯)和野豬的野(負責設計、技術)共同創辦《文藝生活週報》第1期出刊。
2010年7月12日 《文藝生活週報》豆瓣小組建立。
2010年7月13日 本刊第1個志願者高曉倩加入《文周》
2010年7月28日 本刊與中國最大的非盈利國際藝術機構——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達成合作關係。自此,本報陸續與眾多文藝活動主辦方達成合作
花絮
花絮(31張)
2010年7月26日 正式發佈“志願者招募”活動,數十人響應
2010年8月6日 第8期出刊,編輯團隊正式成立
2010年8月14日 第一次志願者會議,16名志願者參加,形成《文周》第一批核心力量
2010年8月27日 發起“高校宣傳委員”招募活動,為本刊在高校的宣傳推廣奠定基礎。
2010年9月11日 第二次志願者會議,20名志願者參加,編輯團隊再次擴充
2010年9月15日 《文藝生活週報》官網上線(網絡經理:屈峯)
2010年9月16日 第14期出刊,“文藝專訪”欄目上線,首期專訪胡軍及其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原野》
2010年10月17日 本刊旗下的“藝述劇社”成立大會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舉行,並舉辦《戀愛的犀牛》劇本朗讀會,豆瓣小組人數突破2000
2010年12月10日 《文藝生活週報》及旗下”藝述劇社“被《藝術與設計》雜誌 2010年12月 第十二期 第一卷第132期 總第205期 刊登報道
2010年12月16日 《文藝生活週報》邀請到中國最著名的音樂DJ有待開闢音樂專欄
2010年12月17日 本刊發起的“藝家舞社”在理工科技大廈排練廳成立
2011年1月9日 本刊2011新年聯歡會在麻雀瓦舍舉行,藝述劇社和藝家舞社彙報演出等,整台晚會時長4個多小時,到場觀眾及演職人員100多名,圓滿成功
2011年3月,《精品購物指南》第21期特別專題採訪《文周》創始人之一袁野
2011年3月10日 新版塊【書氧空間】上線,包含5個子欄目,廣受讀者好評
2011年4月15日 北京氧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同時《文藝生活週報》正式更名為《文藝生活週刊》,並取得法律保護
2011年5月5日 本刊全新改版:由“每週發佈的週報”改為“雙週發佈的週刊”(更名為《文藝生活週刊》),以淡化報道和資訊的性質,增加閲讀的深度和提升內容的價值。同時重新劃分結構,並設置“N頻道”等獨立欄目。在內容上,每期對談音樂人、戲劇、文藝事件等,並增設更多主題專欄。
2011年5月20日 本刊IPAD和IPHONE版同步上線,支持蘋果用户免費訂閲
2011年5月25日 本刊獲得新浪微博企業媒體認證 @文藝生活週刊
2011年5月 搜狐專訪《文周》主創團隊,並伴以視頻大幅報道
2011年6月 《文周》參與大型音樂節”愛音樂節“的戲劇、電影區域的策劃執行,並進入媒體展區進行宣傳
2011年12月 “文藝生活” 作為出版物的商標通過認證審核,受法律保護
2012年1月 《文周》新年大會在雨楓書館(崇文館)舉行,核心編輯團隊及部分顧問出席,會議持續長達8個小時,有效的商定了《文周》的發展計劃,確定2012年起開始正式進入商業化拓展運營階段
2012年3月 總編米拉拉受邀出席青年志“黃油青年會議”,分享《文周》成長曆程
2012年4月《風尚志》專題採訪《文周》主創團隊,整版報道2012年5月《文周》成功進入中國最大的音樂節”草莓音樂節“媒體展區進行大規模的媒體宣傳
2012年5月 《文周》官方改版上線,增加網頁版瀏覽,開放更多互動功能

文藝生活週刊工作團隊

30餘人的核心採編團隊,平均年齡28歲,對文藝市場高度敏感和高度熱情,具備專業素養的同時極具創新和獨闢蹊徑的能力;
團隊合影
團隊合影(4張)
100餘人且在不斷壯大中的外聘採編、宣傳團隊;
14位著名業內專家顧問,為《文周》的內容定位與商業拓展提供最專業的可行性建議。
5位經驗豐富的市場運作團隊,為《文周》制定品牌整合傳播策略與執行專業的市場廣方案。

文藝生活週刊藝述劇社

藝述劇社 藝述劇社
由《文藝生活週刊》發起,於2010年10月正式成立的“藝述劇社”致力成為一個優秀的非職劇社,打造自己的戲劇作品。參與者可以是戲劇專業的學生和從業者,也可以是非職戲劇愛好者。劇社定期舉辦線下活動,包括劇本朗讀、戲劇交流會、台詞和形體訓練、練習劇排演等,優秀者可成為劇社正式成員,參與戲劇創作和排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