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文萊國家館

鎖定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文萊國家館,在世博園B片區內,該國經濟發展局營銷和投資促進部的黎德珠熱情地向參觀者詳細介紹文萊的“大摩拉島”深水海港工程。這個面積達955公頃的島嶼,集合了港口設施、石化煉油、製造業、住宅建設、水產養殖等多個開發項目。剛剛於3月28日開通至上海航線的文萊皇家航空公司,在參觀者中進行抽獎。世博期間,每個月將有1位幸運遊客可以獲贈上海往返文萊的機票。
外文名
Negara Brunei Darussalam
展館名稱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文萊國家館
展館位置
B片區
展館主題
傳承文明,展望未來
 國家館日
5月8日
國    名
文萊達魯薩蘭國
面    積
5765 km²
場館主題
是為了將來 [2]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文萊國家館人口

39萬(2008年) 其中馬來人佔85%,華人佔11%,其他種族佔4%。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還有佛教基督教道教等。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文萊國家館首都

斯里巴加灣市(Bandar Seri Begawan),位於文萊-穆阿拉區,面積15.8平方公里,人口約6萬。原稱文萊市,從十七世紀起即成為文萊首都,1970年10月4日改為現名。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文萊國家館展館概況

上海世博會文萊館示意圖 上海世博會文萊館示意圖
展館將熱帶雨林作為入口處的主展項,展現文萊特有的自然環境。展館的主體表現為迴轉的特色圖案,其上升的空間和垂直造型象徵文萊人民生活水準的逐步提高,體現了文萊發展經濟、拓展人民的技能、改進生活質量的抱負,並展示其為保護自然環境、豐富遺產和深厚傳統所作的努力。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文萊國家館國家館日

國家館日
國家館日(2張)
2010年5月8日,上海世博會文萊國家館日活動在世博中心隆重舉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宋濤,文萊外交與貿易部長穆罕默德親王和王妃、駐華大使張慈祥以及兩國各界人士共500餘人出席活動。
宋濤與穆罕默德 宋濤與穆罕默德
宋濤副部長髮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表示中國與文萊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鄰邦,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綿延千載。建交19年來,兩國關係發展迅速,各領域合作成效顯著。中文關係步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2011年是中文建交20週年,中方願與文方共同努力,推動中文睦鄰友好合作關係邁上新台階。宋讚賞文萊在上海世博會上的精彩展示,表示充滿濃郁東南亞風情的文萊館全方位展現了文萊的多彩風貌,生動體現出文萊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的美好願望。相信上海世博會將為中文兩國深化務實合作,增進兩國人民瞭解提供新的契機。
國旗、國徽 國旗、國徽 [1]
穆罕默德親王對上海世博會順利開幕表示熱烈祝賀,祝願上海世博會取得圓滿成功。他感謝中方對文萊參與上海世博會所給予的支持與幫助,表示文中友好關係源遠流長,文方希望通過參加上海世博會,進一步密切兩國關係,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
文萊館,不僅展示了一些在文萊博物館珍藏的藏品,包括與中國象棋相近的啪嗓遊戲和傳統的陀螺遊戲等,更有首次離開祖國的皇宮用品,來到世博會這個更大的舞台進行展示。比如,只有舉行慶典儀式時才會使用的華蓋,黃色代表蘇丹陛下,白、綠、黑及紅色分別代表不同的文萊皇室勳爵。
傳統舞蹈
傳統舞蹈(2張)
文萊館的主題是《Nowforthefuture》,所以,館內所展示的不僅僅是文萊的歷史,更有關於未來的規劃。在館裏,遊客可以清楚地看到文萊2035年的宏願。包括培訓造就更多具備國際水準的技術人才;讓文萊成為全球前十名高生活質量的國家之一;促使文萊在人均收入方面進入全球前十名,實現高效可持續的經濟。
讓更多人走進文萊館,館方還特意設計了一個懸賞環節。每天有555位遊客可以領到一張問卷,答對並投入抽獎箱,就有機會贏得上海至文萊往返機票一張,5月至10月的每個月15日抽獎一次。除了一等獎的機票外,二等獎是文萊沙巴的旅遊產品500元代金券。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文萊國家館展示內容

在文萊館內,參觀者可通過觸摸屏瞭解文萊從第一個國家發展戰略直至2035年的發展藍圖。同時館內的4D影院將通過視頻、聲音、風及雨水來展示文萊的多彩風貌。在展館出口處有當地特色的食物,及文萊獨特的手工編織展示。 [2] 
在面積為5.3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園內,文萊國家館規模雖然不大,但絕對是小而精湛。文萊國家館全方位展示着文萊達魯薩蘭王國獨特風貌。據館內的工作人員介紹,自世博會開幕以來,平均每天參觀文萊館的觀眾人數達8000多人。  走進文萊館,各種皇家禮器和來自文萊博物館的件件珍貴藏品耀眼奪目,成為參觀者關注的焦點。文萊博物館展覽局負責人默哈末亞明先生告訴記者:“在這裏參觀者可以看到現任蘇丹,也就是文萊最高國家元首在1968年登基大典時使用過的皇家禮器。同時,我們還帶來了許多具有百年曆史的珍貴藏品。”
本次上海世博會,文萊主打文化牌,文萊著名的木雕藝人薩博利和巴迪克畫家再納爾先生每天上午都會在文萊館中現場表演傳統手工藝品製作,總能吸引眾多遊客圍觀。
薩博利先生在傳承木雕藝術的同時,還把對其他傳統文化的保護融入到他的創作中。在表演現場,他拿起一把木刻小短劍介紹説:“這種名為‘格里斯’的短劍以前是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勇士們使用的武器。我擔心如果不以其他的形式把它保存下來的話它就失傳了,年輕一代不知道什麼是‘格里斯’。我就嘗試用木材來製作這種短劍,使它變的得不那麼危險且易於保存。當有人看到我的木雕問這是什麼的時候,我就可以告訴他,這是‘格里斯’,在古代是勇士們使用的武器。這樣它就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失傳了。”
和薩博利先生一樣,巴迪克畫家再納爾先生也在以自己的方式為傳承和發揚巴迪克藝術而努力。再納爾先生認為,傳統手工藝人應該對科技的進步抱積極的態度,並且利用科技的進步使巴迪克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坐在顯示着精美的巴迪克圖案的電腦顯示屏前,再納爾先生説:“我們應該接受現代科技,好好利用它,用科技的手段促進巴迪克藝術進一步發展。我在這裏實踐的就是怎樣把兩者結合起來。我們現在用電腦來做巴迪克的圖案設計,所以必須要掌握一定的電腦知識。然後再進行工業化生產。這樣可以節省勞動力。在文萊勞動力是稀缺資源,熟練掌握巴迪克手繪技術的人就更少了。”
除了傳統手工藝的展示,文萊人也把他們的清真飲食文化帶到了上海。文萊皇家餐飲公司餐飲總監阿都拉尼先生説,清真食品並不是只適合穆斯林,其他人也應該嘗試一下:“我們從文萊帶來的特色美食包括文萊椰漿飯、傳統草藥咖啡、情人面包,當然還少不了拉茶。其中最受遊客歡迎的是椰漿飯。我們真的沒想到上海的遊客這麼喜歡我們的椰漿飯。不只是穆斯林,很多其他遊客都來問我們什麼是椰漿飯。我們作為食品的提供方感到非常感動。我們也希望將來能在上海開設專門提供文萊美食的餐館。”
中文兩國即將迎來建交20週年。為此,文萊國家館還通過大量詳實的圖片和照片展示了中文兩國從古至今的友好交往歷史以及兩國政府和民間組織為增進彼此互信,推進互利合作所做的各項努力。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馮左庫先生在參觀了文萊國家館後説,通過參觀文萊國家館,可以讓更多的中國人瞭解文萊,以便今後有機會到文萊旅遊,投資和興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