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森特·帕蘭德

鎖定
文森特·帕蘭德(Vincent Paronnaud),1970年出生於法國拉羅謝爾,法國導演、編劇。
2004年,執導個人首部短片《憤怒藍調》。2007年,與瑪嘉·莎塔琵聯合執導個人首部動畫電影《我在伊朗長大》,該片獲得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1]  ,他憑藉該片入圍第35屆安妮獎最佳動畫電影導演獎 [2]  。2011年,與瑪嘉·莎塔琵聯合執導喜劇電影《梅子雞之味 [3]  ,該片入圍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4] 
中文名
文森特·帕蘭德
外文名
Vincent Paronnaud
別    名
雲信·柏羅格 [11] 
國    籍
法國
出生地
法國拉羅謝爾
出生日期
1970年
職    業
導演、編劇
代表作品
我在伊朗長大
梅子雞之味
主要成就
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第3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第3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處女作獎

文森特·帕蘭德演藝經歷

文森特·帕蘭德
文森特·帕蘭德(6張)
2002年,擔任劇情電影《7 jours au Groland》的編劇。2004年,執導個人首部短片《憤怒藍調》。
2007年,與瑪嘉·莎塔琵聯合執導個人首部動畫電影《我在伊朗長大》,該片改編自瑪嘉·莎塔琵的的同名漫畫,入圍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 [5]  ,獲得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1]  ,他憑藉該片入圍第35屆安妮獎最佳動畫電影導演獎 [2] 
2011年,與瑪嘉·莎塔琵聯合執導喜劇電影《梅子雞之味》,該片改編自瑪嘉·莎塔琵的繪本作品,講述了一位孤芳自賞的音樂家,苦於沒有靈感,當妻子無意中摔壞他心愛的提琴之後,便決定不吃不喝,八天後把自己餓死的故事 [3]  ,入圍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4] 

文森特·帕蘭德主要作品

文森特·帕蘭德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1年
電影
2007年
動畫電影
2004年
《憤怒藍調》
動畫短片

文森特·帕蘭德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1年
《梅子雞之味》
電影
2007年
《我在伊朗長大》
動畫電影
2004年
《憤怒藍調》
動畫短片
2002年
《7 jours au Groland》
電影

文森特·帕蘭德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2008    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5]     我在伊朗長大    (提名)    
戛納國際電影節
  • 2007    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1]     我在伊朗長大    (獲獎)    
  • 2007    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6]     我在伊朗長大    (提名)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2011    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4]     梅子雞之味    (提名)    
英國電影學院獎
  • 2009    第6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獎[7]     我在伊朗長大    (提名)    
  • 2009    第6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動畫片獎[7]     我在伊朗長大    (提名)    
法國電影凱撒獎
  • 2008    第3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我在伊朗長大    (獲獎)    
  • 2008    第3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處女作獎    我在伊朗長大    (獲獎)    
  • 2008    第3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8]     我在伊朗長大    (提名)    
美國動畫安妮獎
  • 2008    第35屆安妮獎最佳動畫電影編劇獎[2]     我在伊朗長大    (提名)    
  • 2008    第35屆安妮獎最佳動畫電影導演獎    我在伊朗長大    (提名)    

文森特·帕蘭德人物評價

在電影《我在伊朗長大》中,雖然導演文森特·帕蘭德是初次執導電影長片,但他以動畫形式表現的動畫電影絲毫不見技術方面的生澀,漫畫分格技術本就與電影分鏡頭相類似,因此技術方面的表現他相當得心應手,誇張的畫面感配以憂傷的心境,令影片抹去了同類題材所固有的沉重感,在不失幽默的敍述方式下透露出濃重的哀愁 [9]  。在文森特·帕蘭德執導的電影《梅子雞之味》中,有着獨特新穎的手法和故事內容,詩意而想像力縱橫。而且,保持了原著漫畫的美學風格。同時,想像力之豐富令人驚歎,黑色幽默和無數構思巧妙的場景敍事,也給觀眾觀影帶來許多樂趣 [10]  (新浪娛樂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