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曲橋

鎖定
相傳明朝嘉靖年間,興化籍讀書人李春芳曾從此橋上經過。後,李春芳在京城一舉奪魁,被皇帝欽點為狀元。自此,這橋就被正式定名為文曲橋了。
中文名
文曲橋
外文名
Wen winding
類    別
朝    代
明朝
風景
這座外表古樸典雅的木橋,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橋東約十步的光景,有一條南北向的支河,丁字型連接處的北側,有一座馬永橋。和文曲橋不同的是,馬永橋的橋身全部是青磚砌成的。
在文曲橋和馬永橋一帶,風景別緻,頗有陳逸飛的油畫《雙橋》中的樣子。周莊雙橋橋洞的特點是一圓一方,而馬永橋和文曲橋的特點除了一磚一木之外,再有就是文曲橋的橋面是平坦的,而馬永橋則是一座典型的拱橋。
兩橋之間的直角尖上有一座伸入到水邊的埠頭。站在埠頭上往西看,文曲橋在水面倒影的襯托下,身影顯得格外的秀麗;朝北望,青灰色的馬永橋則顯得沉穩、含蓄。
清早的河面,輕紗似的薄霧還未散去,埠頭就開始熱鬧了。男人挑水,女人淘米、洗菜、汰衣。張家長、李家短,一夜之間的新鮮事也跟着傳播開了。偶爾,從文曲橋那邊會遊過一羣小鴨,小鴨們並不怕人,它會直接游到洗菜的女人們身邊,伸着脖頸,爭奪那在水面上飄浮着的一絲絲豆衣、菜末。
“人家盡枕河”,抬眼望河岸,沿河都是些高低錯落的民居,一家挨着一家。房舍和河牀之間大都只有三兩步的寬度,貪圖近便的人往往就是喜歡在這“枕邊”上行走。
在馬永橋的兩端,一條古色古香的老街,這是隋唐時期的千年古鎮工字形老街的一部分。街面上鋪地的立式青磚早已被歲月的腳步磨得溜光水滑,房舍則一律是青磚小瓦塞板門。那些個南貨店、百貨店、青貨行、小飯館等,肩挨着肩、臉對着臉,似乎在講述着老街曾經有過的商業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