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德橋

(南京市秦淮區文德橋)

鎖定
文德橋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夫子廟泮池西側,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後歷代均有修葺 [3] 相傳為李白醉酒撈月之地,後世為以示紀念,在橋旁闢建得月台 [4] 
“文德橋”的“文德”二字取自儒家思想“文章道德天下第一”。由於這座橋正處在地球的子午線上,所以每逢農曆十一月十五日子時,皓月當空,水中月亮正好被這座橋分為東西兩邊各一半,這一奇觀被稱為“文德分月”,又稱為“文德橋半邊月” [2] 
中文名
文德橋
地理位置
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夫子廟泮池西側 [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始建年代
明萬曆年間

文德橋歷史沿革

文德橋簡介 文德橋簡介
明萬曆年間,文德橋始建,後圮塌,乃改木橋為石橋 [1] 
清道光年間,文德橋又圮,溺死數十人,改為木橋,後毀於火 [1] 
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十一年(公元1872年),文德橋接連維修兩次,同時修築了羊馬牆 [1] 
清光緒三十年(1904)端午節,市民在橋上爭觀龍舟競渡,正當興高采烈之際,橋欄斷裂,橋身傾塌,造成了數百人落水的慘劇。

文德橋橋樑位置

文德橋位於南京夫子廟泮池西側 [3] 

文德橋文化特色

文德橋歷史典故

  • 名稱由來
文德橋
文德橋(3張)
明萬曆年間,一個姓周的太常寺少卿認為,自嘉靖以來在科舉中南京人很少中試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夷平小衞山建造尊經閣,破壞了夫子廟的風水;二是泮池河水(內秦淮河)西流不息,蓄不住“文氣”。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在改造夫子廟和應天府學的同時,在作為泮池的內秦淮河上,建了一座木橋以蓄住“文氣”。此橋與武定橋相望,遂取“武定”、“文德”之意,名此橋為“文德橋”。文德橋建成的第二年,南京人焦竑考中了狀元。這當然是純屬巧合,然而時人卻信以為真,“文德橋”之名,因此相襲至今 [1] 
  • 茅以升立志造橋
我國橋樑專家茅以升先生致力於造橋,他與文德橋倒塌還有一段趣事。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端午節,南京舉行盛大的賽龍船活動。11歲的茅以升早就和小朋友們約好,一同去看賽龍船,可是端午那天茅以升生病沒去成。結果文德橋被擠坍,幾百人掉進秦淮河裏,淹死了不少人,其中有幾個還是茅以升的同學。自此,茅以升產生了長大了要造橋的念頭,決心造出不塌的橋來。他刻苦攻讀,認真鑽研,終於成了舉世聞名的橋樑專家 [1] 

文德橋民諺俗語

  • 文德橋的欄杆靠不住
文德橋及其四周,在六朝時就很繁華,明、清時期,仍不減當年之盛。在這一段秦淮河兩岸,懸樁拓架,建造了一幢幢精巧的河房水閣,雕樑畫棟,南北掩映,風光秀麗。每當盛夏季節,乘艇招涼,迴翔於利涉、文德兩橋之間,扇清風,酌明月,成為秦淮一景。每逢端午節在此賽龍舟,觀賞者萬人空巷。文德橋上,更似蜂聚蟻集,你推我搡,大哭小叫,胡亂擠作一團,多次造成橋欄折斷,橋身傾塌的重大傷亡事故。南京人“心有餘悸”,至今還習用“文德橋的欄杆——靠不住”這個歇後語 [1] 

文德橋奇景奇觀

從不同角度拍攝的文德橋
從不同角度拍攝的文德橋(4張)
由於文德橋的特定位置和結構,在農曆中秋之夜,只要是晴朗的天氣,總能看到“龍抬頭”的奇景。八月中秋和十一月十五日午夜前後,在文德橋東西兩側的秦淮河中,可以看到半個明晃晃的月亮。這就是人們所説的“龍抬頭”。這種現象,至今在南京其他地方均未發現過。“龍抬頭”現象的產生,與地球和月亮的運轉有關。地球的公轉與自轉,同月亮繞地球旋轉,在這天午夜時分,正好在文德橋構成一個特定的角度。這個特定的角度在其他地區也是有可能存在的。有興趣者不妨留意觀察一下,興許也會發現這樣的“奇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