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化反哺

(社會學詞語)

鎖定
“文化反哺”意指“在急速的文化變遷時代所發生的年長一代向年輕一代進行廣泛的文化吸收的過程。”
文化反哺,變遷社會中的親子傳承文化傳承涉及一個社會如何以某種方式將社會成員共有的價值觀、知識體系、謀生技能和生活方式一代代傳遞下去,它是文化或文明積累的基本方式,也是一個民族或社會能夠不斷前行的基本條件。文化傳承和社會學中所説的“社會化”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不同的方面,“文化反哺”是社會轉型期的必然現象。
中文名
文化反哺
屬    性
社會轉型期的必然現象
學    科
社會學
類    型
文化或文明積累的基本方式

目錄

文化反哺起因

它是當今多元社會中一道特別的風景,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當今社會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網絡文化、跨地域文化的交融,無不告訴我們世界正瞬息萬變,人類的知識正以“每三年就增長一倍”的速度遞增。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傳授知識的主導方式——教育相應也受到挑戰。如何保證學生迅速接觸到前沿知識,如何進行合理引導,如何處理好新形勢下教與學的關係都是教師應思考的問題。

文化反哺主要影響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教育行為中,學生受傳媒(電視、雜誌)影響甚少,教師的傳授自然成了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源,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直接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寡、質量的高低就與教師的素質有非常直接而又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説,教師與學生間知識流向仍是單向的,是純粹意義上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係。
社會變遷的加劇,新規則、新事物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教師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可能一直與時代同步。原先在校接受的教育、知識、技能甚至價值判斷都會有所落伍,日常生活不明白的事物也越來越多。心裏不免有些失落和慚愧,覺得在學生面前無所適從,覺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影響了心理健康,繼而影響了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而此時的學生呢?也許正坐在電腦前,盡情地上網。學生不再孤陋寡聞,已能從課堂、校園以外廣泛地獲取知識和信息,層面擴大、不斷豐富;況且有學生這個特殊的交流羣體。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瞭解和吸收都深深刻上了時代的烙印,站在時代的前沿,思想前衞、觀念新潮,甚至在價值取向對人生和社會的理解、審美和生活情趣等方面都具有超前意識。

文化反哺禮儀

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不論社會發生過怎樣的變化,就文化傳承的方向而言,總是由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傳承。這在社會組成的最小的細胞——家庭的內部體現得至為明顯:親代總是扮演教化者的角色,子代總是扮演被教化者的角色,親子兩代在生物繁衍鏈條上的前後相繼性,決定了雙方在社會教化上的不平等性。所以,社會學家都認可這麼一個觀點:社會教化過程中的“父為子綱”,稱得上是一切文明社會文化傳承的基本法則。但在我們這個社會變遷異常迅猛的時代,上述法則及其天經地義的合理性自近代以來開始面臨挑戰,面對社會的急劇變遷,親子兩代的適應能力不同,對新事物的理解和吸收快慢不同,在親代喪失教化的絕對權力的同時,子代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這種“反向社會化”現象的出現説明了在急速的社會變遷背景下,不僅文化傳承的內容有了極大的變化,而且亙古不變的文化傳承的方向和形式也有了變化 [1] 
毋庸諱言,這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同時有着“顛覆性的意義”,不知不覺之間,將我們社會中原本的教化者和被教化者的關係倒了個個兒,上一代不再是絕對權威,下一代的吸收能力與創新能力,讓上一代有意無意地受到了影響,並在潛移默化中會向下一代學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