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化傳播視野下的茶文化研究

鎖定
《文化傳播視野下的茶文化研究》講飲茶習俗的起源是茶文化研究的第一個問題。研究往往混淆茶樹的原產地與飲茶習俗的發生地這兩個不同性質的問題,並且有把茶葉利用方法用歷史發展的線索聯繫起來的傾向。第一章從民族植物學的角度考察各民族對於茶葉的不同利用方法,主張各民族針對茶樹鮮葉開發了不同的利用法,茶葉的飲用習俗是巴蜀先民開發的利用方法。
中文名
文化傳播視野下的茶文化研究
作    者
關劍平
出版社
農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5月1日
頁    數
238 頁
開    本
32 開
ISBN
9787109137585

文化傳播視野下的茶文化研究作者簡介

關劍平,滿族,副研究員。1985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古文獻專業,留所任職,以歷史民俗學方法研究生活文化,發表飲食、插花、服飾等方面的論文20餘篇。以1990年參加杭州國際茶文化研討會為契機,開始涉足茶文化研究。 1995年,考入世界上唯一一個開設中國飲食文化史專業的立命館大學研究生院,2000年3月獲文學博士,任民族學博物館民族文化研究部研究員,開始以文化人類學方法研究生活文化。2002年到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工作,2004年開始任浙江樹人大學茶文化專業主任。期間發表論文20餘篇,代表作《茶與中國文化》在2006年獲浙江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首屆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理論研究類二等獎。 從事飲食文化研究近20年,在國內外獨立主持科研項目l7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文化傳播視野的茶文化研究”正在進行中,同時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 [1] 

文化傳播視野下的茶文化研究內容簡介

《文化傳播視野下的茶文化研究》講飲茶習俗的起源是茶文化研究的第一個問題。研究往往混淆茶樹的原產地與飲茶習俗的發生地這兩個不同性質的問題,並且有把茶葉利用方法用歷史發展的線索聯繫起來的傾向。第一章從民族植物學的角度考察各民族對於茶葉的不同利用方法,主張各民族針對茶樹鮮葉開發了不同的利用法,茶葉的飲用習俗是巴蜀先民開發的利用方法。在附章中批判了飲茶的神農,起源説,指出問題不是神農信仰自身,而是混淆了學術研究與精神信仰、產業包裝之間的區別,而這種現象在茶文化研究中非常普遍,解決的途徑是將學術研究的規範導入到茶文化研究中來。
飲茶習俗逐漸走出四川,進人中原形成中國茶文化時正值魏晉南北朝。在中國茶史上,由於陸羽《茶經》據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宋代以後出現了把陸羽作為茶文化起源標誌的傾向,也
往往忽視對於之前的魏晉南北朝的茶文化的研究。然而魏晉南北朝是中國茶文化的成立期,中國又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可見魏晉南北朝時期在世界茶史上所處的重要位置。當時所飲用的末
茶已經失傳,因此在第二章首先介紹製茶技術和烹點方法,在論述了作為中國茶文化形成指標的茶禮、茶宴、茶果等要素以及飲茶的文化意藴之後,着重探討了道教對於中國飲茶習俗的形
成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文化傳播視野下的茶文化研究目錄

導言
第一章 茶文化的起源——四川的使命
一、茶樹原產地
二、照葉樹林文化對於樹葉飲料的開發利用
三、照葉樹林文化對於茶葉的開發利用
四、從民族植物學角度看飲茶習俗的起源
附章 神農對於茶業的意義——兼論中國茶文化研究的學術規範問題
一、神農與茶的關係
二、神農神話的社會心理基礎
三、在學術荒謬與產業包裝之間
四、中國茶文化研究的癥結所在
第二章 中國茶文化的形成——魏晉南北朝的中原茶文化
一、餅茶的加工
二、末茶的烹點
三、茶的文化地理特徵
四、茶禮的形成
五、茶宴與茶果
六、飲茶的文化意藴
七、中國茶文化形成中道教的作用
第三章 曲折的茶文化傳播——平安時代的日本茶文化
一、茶文化傳播的背景
二、茶文化傳播中的遣唐使制度與學問僧
三、針對上層社會的茶文化傳播——兼論永忠親自煎茶的意義
四、詩茶結合與綜合體的傳播
五、三百年沉寂中的茶
六、茶葉的技術史研究
七、茶文化傳播受挫的社會根源
八、茶文化傳播的時機——遣唐使的末班車
九、日本文化史上的傳播事例對比
第四章 古典茶文化縱向傳播的極致——以宋朝分茶為中心
一、飲茶的文化意藴
二、分茶的程式
三、幻出物象的分茶
四、遊藝化的分茶
五、《文會圖》中的分茶
六、與《十八學士圖》的比較——兼論圖像闡釋學方法的啓發與應用
第五章 茶文化傳播中的衝突與融合——宋代民族關係中的茶
一、對夏遼戰事與宋代茶政
二、茶馬貿易
三、宋政府對於茶葉貿易的干預
四、遼金政府的茶葉貿易對策
第六章 向邊疆傳播的茶文化——以宣化遼墓為中心
第七章 茶文化傳播中的模仿與創新——高麗時代朝鮮半島茶文化
第八章 歐洲接受的茶文化——中英茶文化比較論
第九章 持續而平淡的茶文化傳播——越南茶的人類學調查
參考文獻
後記
追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