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光村

(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文井鎮轄村)

鎖定
文光村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文井鎮 [1]  地處鎮政府東邊,距鎮政府所在地5.5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城23公里。東鄰大街鄉,南鄰老練村,西鄰文井村,北鄰者孟。轄老龍樹、毛家園等8個村民小組。
中文名
文光村
所屬地區
雲南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文井鎮
地理位置
雲南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文井鎮
人口數量
1679 人(截至2008年)

文光村村子介紹

2008年統計數據顯示該村有農户443户,有鄉村人口1679人,其中農業人口1662人,勞動力107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90人。
全村國土面積13.9平方公里,海拔1126米,年平均氣温18.3℃,年降水量135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甘蔗、烤煙、蠶桑、亞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641畝,人均耕地1.6畝,林地13078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730.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6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2]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418户通自來水,有6户飲用井水,有6户還存在飲水困難(佔農户總數的1.4%)。有424户通電,有373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 408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88%和96.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379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229 户(分別佔總數的89.4%和54%)。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7輛,農用運輸車11輛,拖拉機34輛,摩托車22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10畝,有效灌溉率為53.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6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396 户;裝有太陽能農户81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271户。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户為磚混結構住房;有41户為磚木結構住房;有377户居為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户為其他結構的住房。

文光村特色產業

業績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蠶桑、烤煙、亞麻、養豬業,主要銷售往縣內外。2010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421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38.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蠶桑、烤煙、亞麻特色產業。

文光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483户,共鄉村人口1718人,其中男性848人,女性870人。其中農業人口1699人,勞動力890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其中漢族1502人,彝族139人,其他民族16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1 人,占人口總數的3.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1188人,參合率71.7%。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室和鎮衞生院,衞生所面積為1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衞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

文光村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3733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131人,距離鎮中學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05人,其中小學生131人,中學生174人。

文光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9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9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50畝。年末集體收入7萬元,固定資產1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定期開展財務公開,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文光村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8人,少數民族黨員7人,其中男黨員41人、女黨員17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8個村民小組。

文光村人文地理

該村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曾一度劃歸者孟農場。山嶺有老尖山、大水井、三棵樁,河流北面有林家小河,南面有老馬河,由東向西流入川河。過去文光人居住於川河岸邊,從20世紀80年代陸續搬遷到山腳一線,有效避免洪水淹家。原宅基地改造為農田後,土地連片,是全鎮較為集中的一個村。

文光村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進村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蠶桑、烤煙、亞麻、養豬業。到“十二五”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3200元增加到4600元。 [3]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