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數理心理學:心理空間幾何學

鎖定
《數理心理學:心理空間幾何學》,2021年4月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 [1]  。《數理心理學:心理空間幾何學》一書作者是高闖。本書將通過數理概念邏輯、數學概念的表述,對已有心理學體系進行邏輯重構。
中文名
數理心理學:心理空間幾何學
別    名
TheMathematicalPrincipleofPsychologyTheGeometryofMentalSpace
作    者
高闖
出版社
吉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1年4月
頁    數
543 頁
定    價
238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69281668

數理心理學:心理空間幾何學內容簡介

本書將通過數理概念邏輯、數學概念的表述,對已有心理學體系進行邏輯重構,其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點:心理學理論構造的方法哲學;心理運動現象及其表徵的幾何學,或者稱為心理運動學;心理運動現象的動力學;心理動力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心理動力系統的特徵描述。
目前,數理心理學僅公佈了部分公理體系,涉及“人”的“信息編碼邏輯”的統一性——事件結構式公設 [2]  ,“人”的“認知內容邏輯”的統一性——認知對稱性公設 [3] 

數理心理學:心理空間幾何學作者簡介

高闖,漢族,山東定陶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物理學學士、碩士,理論生物物理與腦認知聯合培養博士。2001.7—2008.10華中師範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任教,2008.10至今,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任教。現任中國教育學會高師工作委員會委員,湖北省心理學會基礎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研究領域涉及:數理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心理學,網絡心理學。試圖從學理理論,對心理學經驗研究領域進行重構,確立數理心理學理論體系。以此,探索心理學理論的統一性道路。並以此理論為基礎,從心理學、社會學等角度,開展數理心理學的應用性研究。國內眼控技術方法學的生物物理系統架構提出者。國內研究領域涉及:數理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心理學,網絡心理學。試圖從學理理論,對心理學經驗研究領域進行重構,確立數理心理學理論體系。以此,探索心理學理論的統一性道路。並以此理論為基礎,從心理學、社會學等角度,開展數理心理學的應用性研究。國內眼控技術方法學的生物物理系統架構提出者。國內“汀蘇呆訊行為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究院”創立者。
出版學術專著出版學術專著2部:《眼動實驗原理:眼動的神經原理、方法與技術》《心理實驗系統與原理:系統結構、測最原理與分析方法》,翻譯1部《心理學視角的網絡空間:理論、研究與應用》,參編教材2部,近年在SCI雜誌發表論文多篇,並主持、參與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科技部項目、863項目多項。

數理心理學:心理空間幾何學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心理哲學公設
第1章 數理心理學的性質
1.1 心理科學階段的性質
1.2 心理科學的統一性
1.3 數理心理學的性質
第2章 心理黑箱模型公設
2.1 心理黑箱思想模型
2.2 心理動理關係
2.3 心理動理理論的分支體系
第3章 心理黑箱動理方法公設
3.1 心理黑箱還原論哲學
3.2 心理學的基本問題
第4章 心理規律的不變性
4.1 心理規律的普適性公設
4.2 心理規律的人差公設
4.3 心理規律不變性
第二部分 心理度量哲學公設
第5章 心理度量哲學
5.1 屬性變量測度公設
5.2 物理量度量衡
5.3 物理量測量的人因因素
5.4 心理變量的度量問題
第6章 心理度量衡
6.1 心理度量衡推論
6.2 心理量定標
6.3 度量衡轉換
第7章 心理測量原理
7.1 實驗誤差現象
7.2 實驗測量學公式
第三部分 心理空間幾何學:心理事件
第8章 事件結構
8.1 信息調製模型
8.2 事件屬性與分類
8.3 事件要素結構式
第9章 心理事件探索歷史
9.1 事件結構幾何學
9.2 意識心理學認知侷限
9.3 古典行為心理學的認知侷限
第四部分 心理空間幾何學:心物空間
第10章 心理空間結構
10.1 物理空間
10.2 心理空間
第11章 心物度量衡
11.1 心物變量的測量
11.2 心物度量衡器
第12章 心物屬性空間
12.1 心理客體物質屬性空間
12.2 顏色空間
12.3 位置屬性空間
12.4 心物屬性空間的數學表述
第13章 心物位置空間
13.1 心物轉換物質性
13.2 心物空間的變換
第14章 恆常性空間
14.1 恆常性破缺
14.2 位置空間恆常性變換
14.3 客體變換
14.4 深度錯覺解釋
第五部分 心理空間幾何學:符號空間
第15章 符號事件
15.1 概念的符號化關係
15.2 符號事件結構式
15.3 符號事件的理論意義
第16章 符號空間的構成
16.1 社會屬性空間
16.2 自我屬性空間
16.3 語義結構對稱性變換
16.4 語義空間的構成
第17章 符號度量衡
17.1 符號度量衡公設
17.2 羣體符號度量衡
第18章 語義空間測量
18.1 語義度量衡公設
18.2 符號空間測量矩陣
18.3 語義空間轉換矩陣
第19章 語義空間相對性原理
19.1 經驗體
19.2 絕對空間與相對空間
19.3 相對性原理
19.4 探窗掃描技術
第六部分 認知變換不變性:實時變換不變性
第20章 認知變換的不變性原理
20.1 對稱性理論
20.2 對稱性數學:羣論
20.3 認知變換的不變性
第21章 感覺變換的不變性
21.1 感覺系統模型發展的概述
21.2 感覺系統的結構模型
21.3 感覺事件調諧機制
21.4 感覺事件提取功能模型
21.5 感覺功能的生物學意義
21. 6感覺系統屬性的度量
21.7 感覺變換的本質
21.8 感覺變換的不變性與破缺
第22章 知覺變換不變性
22.1 觀念的知覺
22.2 知覺模式
22.3 知覺結構化定律
22.4 語言結構的本質
22.5 事件結構變換不變性
22.6 知覺的跨通道變換
22.7 感知因果不變性
22.8 心物變換不變性的意義
第23章 推理變換不變性
23.1 知覺變換破缺
23.2 推理變換操作
第24章 認知變換完備性
24.1 屬性變換完備性
24.2 事件變換的完備性
第七部分 認知變換不變性:預測變換不變性
第25章 決策變換不變性
25.1 判斷與決策功能
25.2 決策變換不變性
第26章 學習變換不變性
26.1 學習本質:屬性模式習得
26.2 學習與創新變換
第27章 認知變換嫡增原理
27.1 信息度量
27.2 認知變換嫡增原理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