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數字節

鎖定
新桃換舊符的春節、千里共嬋娟的中秋、陰雨紛紛的清明……過慣了這些傳統節日,如果突然聽説今天是“八卦節”(8月18日),你會不會一頭霧水?還有10月11日“蘿莉節”、 9月12日“示愛節” ……其實,這些都是網友們在數字的象形、諧音基礎上,賦予其特別的意義之後誕生的網絡“數字節”。而參與到這些“節日”的娛樂狂歡中的年輕人宣稱,他們不求意義,但求快樂。
中文名
數字節
節日類型
網絡節日
節日起源
網友創意發起
最知名數字節
光棍節

數字節現象

平時到了下班時間還磨磨蹭蹭的合肥某事業單位單身男Andy,卻在11月11日中午就開始坐立不安,時不時地抬起手腕計算距離下班還有多少時間。“大老闆”前腳剛走, Andy立即後腳開溜。“今天這麼着急走,有約?”同事開玩笑, Andy高聲回答:“趕着去‘脱光’!”
沒錯,這正是令千萬單身男女想起便黯然神傷的節日―― “光棍節”。由於11月11日的四個阿拉伯數字“1”,看起來像四根光溜溜的棍子,這可不就是“光棍”嘛!於是, 11月11日便成為單身一族的專屬節日“光棍節”,還是“大光棍節”,而 1月 11日、 11月1日則被稱為“中光棍節”, 1月1日人稱“小光棍節”。
光棍節起初也只限於在小眾範圍內流行,不過這個據傳誕生於國內某高校的趣味“數字節”,正逐漸走入大家的現實生活。當天,你能在大街小巷看見商店打出的“光棍節特惠”“買一送一”等促銷口號,高校社團發起各種各樣的聯誼活動,網絡上更是有聚餐、快閃等活動,召集光棍們參與……光棍節已經由年輕人之間的“戲説”變成了一個現實的節日。

數字節起源與流行

10月 10日 ,大二女生Vicky收到短信:“萌節快樂!”次日,她又收到朋友發的短信:“蘿莉節快樂!”什麼是“萌節”和“蘿莉節”?Vicky解釋:“‘萌’在漫畫裏是可愛的意思,通常用於對乖巧小女生的稱讚。”“萌”的字形正好可以拆分為十月十日,所以在網絡上這天被稱為“萌節”;至於“蘿莉”則是指那些長相甜美、嗓音稚嫩的可愛女生,英語拼寫為“loli”,看起來就像阿拉伯數字10和11, 10月11日也就變成了動漫網友們的“蘿莉節”。“只有動漫網友們才能領會這兩個節日的含義。” Vicky稱。
如果説光棍節已經脱離了小圈子而走進更多人的視線,那麼,網絡上還有一堆“出身”類似於光棍節的“數字節”等待被挖掘。此前,記者曾參與了8月18日網絡上盛大的“八卦節” 慶祝活動。所謂“818”取自“扒一扒別人的八卦”之意,最早出自於國內某人氣論壇,以 “818……”為標題、專門八卦他人糗事的帖子受到網友的熱情追捧。據江湖傳聞, 2009年,網友們正式宣佈了將每年的8月18日定為“八卦節”,今年眾網友歡慶第二個“八卦節”時,更是發揮了“生活無處不八卦”的娛樂精神。某論壇的八卦板塊吸引了數萬名網友的跟帖反饋,“望諸位在新的一年裏繼續發揚八卦素養,發揮帶頭作用,為建設新八卦事業而努力奮鬥”之類的搞笑短信也被廣泛傳播。
多由網友創意發起的“數字節”另一個特徵是,它們中的大多數仍限於在小眾之間流行。因為諧音“就要愛”, 9 月12日被稱為“示愛節”。這是一個暗戀者的節日,鼓勵大家説出心中的愛意; 520諧音“我愛你”, 5 月20日因此成為“ 網絡情人節”;為與3 月8 日婦女節“抗衡”, 8 月3 日被稱為“八三男人節”; 3 月7 日是那些不願被稱為“婦女”、但又希望得到節日特權的小女生們發起的“女生節” ……

數字節樂趣

記者隨機調查了20名年齡在16~30歲的網友,在以上提到過的8個節日中,光棍節以全票獲得“最知名數字節”;“萌節”和 “蘿莉節”最不為人知曉;對於其他節日,網友們表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
“雖然我知道‘網絡情人節’和 ‘示愛節’,但我不會去過這些節日。”網友Fish説,在他看來,這些都是網友們利用數字諧音創造出來的節日,沒實際意義。“無聊,一年過三個光棍節,老提示自己是單身,有意義嗎?”網友“米酒”對數個“光棍節”嗤之以鼻。
與部分人認為“數字節”過於無聊的看法不同,也有網友仍然覺得圖個開心沒啥不好。“我會過光棍節,畢竟這個節日已經滲入了我們的生活,不再僅是網友們一廂情願的炒作。”網友“虹”是一名24歲的單身公務員,她説,對於蘿莉節和萌節,漫友們才知道是什麼意思,自己就不會關注了。
“這些網絡節日很有趣啊,我會選擇過的。” 19歲的大一女生小陳稱,“這些節日是我們年輕人找機會娛樂的一個藉口。可以在這一天和朋友發有趣短信,還可以藉此聚會。“放鬆的一個理由。” 25歲的廣告策劃劉磊告訴記者,忙於工作往往很壓抑,就會借這種機會放鬆一下。“八卦節的時候我就去網上跟帖了,看着網友們自爆的趣事,心情一下子好了不少。”

數字節節日需要羣體認同

“節日的誕生需要一種羣體的認同感。”安徽省社科院研究院王開玉認為,伴隨着世界越來越開放、互聯網上的交流逐漸頻繁,共同的羣體認同感是網絡數字節日誕生的前提。“例如光棍節就被光棍們所接受。”
“我們提倡兼容幷包,只要這些網友創造的節日是積極有利的,我們就不反對它們的存在,但是這些節日能走多遠還是個問號。”王開玉提到,節日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文化內涵。“這世界節日太多了,我們鼓勵那些理性、積極向上的和能夠給人們帶來幸福感的節日。”王開玉提到剛剛過去的11月16日“世界寬容日”,認為這樣一個節日就是提醒我們,在充滿矛盾的社會前進過程中,要彼此包容、充滿愛心。“是有積極意義的。 [1] 

數字節網友評論

八卦節“雖然我知道‘網絡情人節’和‘示愛節’,但我不會去過這些節日。”在網友“Fish”看來,這些都是網友們利用數字諧音創造出來的節日,沒實際意義。“無聊,一年過三個光棍節,老提示自己是單身,有意義嗎?”網友“女兒紅”也對數個“光棍節”嗤之以鼻
與部分人認為“數字節”過於無聊的看法不同,也有網友覺得圖個開心沒啥不好。“我會過光棍節,畢竟這個節日已經滲入了我們的生活,不再只是網友們一廂情願的炒作。”網友“彩虹在心中”説,對於“蘿莉節”和“萌節”,漫畫迷才知道其意思,她就不關注了。
“這些網絡節日很有趣,我會選幾個過。”網友“開始懂了”則抱着觀望態度。
“每天都可以變成節日,節日是我們找機會娛樂的藉口。可以在這天和朋友發調侃短信,還可以藉此聚會,給自己放鬆的理由,有何不可?”網友“芥末好辣”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