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敬虔主義

鎖定
正統主義將基督教本來活潑的信仰化成一套僵化、呆板、抽象的教理,而信心變成了對這套教理的宣認。崇拜時的講道變得乏味,其餘一切的活動,如聖禮,也變得很規條化。在這種治沉悶的宗教生活中,有不少信徒開始尋求新的方向與經歷。主後一六七O年,一位法蘭克福(Frankfort)牧師史賓納(Philipp Jacob Spener)召聚了一小組信徒在他家中讀經、祈禱,彼此鼓勵追求活潑的屬靈生命,他稱這小組聚會為敬虔團契(Collegia Pietatis)。以後敬虔主義便由此得名。
中文名
敬虔主義
外文名
Collegia Pietatis

敬虔主義來源

正統主義將基督教本來活潑的信仰化成一套僵化、呆板、抽象的教理,而信心變成了對這套教理的宣認,這與當初路德所瞭解的信心很不同,當路德談到信心時,他所指的是信徒與神之間的活潑的關係,但到了正統主義時代,這種活潑的關係彷彿被信徒遺忘了一樣,他們擁有精細地界定的所謂"純正信仰",但卻缺乏了因信仰而來的生命活力。崇拜時的講道變得乏味,其餘一切的活動,如聖禮,也變得很規條化。在這種治沉悶的宗教生活中,有不少信徒開始尋求新的方向與經歷。主後一六七O年,一位法蘭克福(Frankfort)牧師史賓納(Philipp Jacob Spener)召聚了一小組信徒在他家中讀經、祈禱,彼此鼓勵追求活潑的屬靈生命,他稱這小組聚會為敬虔團契(Collegia Pietatis)。以後敬虔主義便由此得名。這種小組聚會在他牧養的教會中成為一種更新的力量。但不久,他被迫離開法蘭克福轉到德里斯頓(Dresden),在那裏他又以同樣的方法,在他牧養的教會內組織了更新的團契,其後他又再被迫轉到柏林,也同樣的組織更新團契。不過,更有力的影響,乃在他所寫的一本名為《渴慕敬虔》(Desideria)的書,清楚地呼籲信徒聚在一起研讀聖經,摒棄神學的爭辯及抽象的理性思維,而在實際的敬虔操練中體驗及實踐聖經的真理。

敬虔主義發展初期

在這種更新運動展開的初期,正統主義的神學家已感到不安,當這運動漸漸擴大時,他們便公開反對這運動。然而,主後,一位大學的聖經學者弗朗克(August Francke)加入這運動的行列,使這運動擴展得更快。在主後一六八六年,他在萊比錫大學中組織了一個讀經團契,有系統的查考聖經,一次在研讀約翰福音第二十章三十一節時,深感被聖靈感動,於是便更積極的追求敬虔的操練。在史賓納指引下,他開始在大學內大力推動敬虔運動,亦因為這緣故,他被迫離開萊比錫。他從萊比錫轉到哈爾(Halle),在剛成立的哈爾大學任教。不久,哈爾便成為敬虔運動的重要基地。

敬虔主義推動人物

弗朗克(August Francke)
一六八六年,一位大學的聖經學弗朗克(August Francke)使這運動擴展得更快。他在萊比錫大學中組織了一個讀經團契,有系統的查考聖經,一次在研讀約翰福音第二十章三十一節時,深感被聖靈感動,於是便更積極的追求敬虔的操練。在史賓納指引下,他開始在大學內大力推動敬虔運動,亦因為這緣故,他被迫離開萊比錫。他從萊比錫轉到哈爾(Halle),在剛成立的哈爾大學任教。不久,哈爾便成為敬虔運動的重要基地。
親岑多夫
推展敬虔運動最重要的人物應該是親岑多夫(Count Von Zinzendorf, 1700-1760 A.d.)。他在哈爾受教育時已深受敬虔主義的薰陶,他渴慕聖經純淨的真理,力求活出聖經所要求的簡單純樸的生活,對於傳福音也滿有熱忱。他聽到莫拉維亞弟兄會信徒受逼迫,就將部分的土地送給他們,讓他們仍在那裏建立自己的村莊,以致可以按自己的信仰自由地生活。最後他更加入他們的行列,成為他們屬靈的領袖。他們過着基督徒社羣的生活,透過工作、讀經、禱告、敬拜去操練敬虔。當逼迫臨到時,親岑多夫便四出宣揚敬虔生活操練的重要性,他所到之處都建立起追求敬虔生命的基督徒羣體,不單在歐洲如此,在美國也是如此。

敬虔主義發展深化

在追求敬虔的生命中,敬虔主義者卻漸漸將信仰變得極度個人化及內在化。追求敬虔便完全等於追求個人內在屬靈經歷;他們很強調內在的光照(inner illumination)。於是,敬虔與關懷社會、文化的活動便似乎拉不上關係,有時甚至對立起來。不過在神學上,敬虔主義所帶來的問題是,主觀的屬靈經歷往往與客觀的啓示真理混為一談,例如有一首詩歌其中一句這樣説:"你若問我怎知主活着,因他活在我心。"這便是敬虔主義以主觀經歷去處理客觀啓示事實的一個很好的説明。我們要掌握神的真理,主觀經歷當然很重要,但主觀經歷卻不能成為真理的依據。這一點我們要非常留意。我們可以説,敬虔主義將基督教的信仰變得很個人化和主觀化,其實是助長了啓蒙運動所標示的個人主義與主觀主義,對於日後自由派神學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