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散渡河

鎖定
散渡河,黃河支流渭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上游為牛谷河,古名温谷水,亦稱華川水,發源於通渭縣縣境西北部牛營大山南麓,經通渭縣、甘谷縣,經甘谷縣安遠鎮至新興鎮大王村入渭河,河長119.4公里,集水面積980.47平方公里。
主要支溝有草芽溝、營灘河、倒回溝、湯池河、中林河、孟家河、黃龍河、牛洛河、楊家大溝、苦水河等。
散渡河流域內幾乎全為黃土覆蓋,植被差,水土流失嚴重,多年平均侵蝕模數為8560t/平方公里,為渭河上游各支流之最。中下游兩岸毛溝發達,分差率高。地下水匱乏,礦化度高,鹼度大,部分地段河水不能飲用和灌溉,河牀由粘由土砂石組成。散渡河平常流量並不大,夏季雷暴雨過後,其流量突然增大。河牀在每次大洪水過後改移,兩岸形成高大四五十米的黃土懸崖,並伴隨有不時的坍塌。
散渡河及其西支苦水河水含鹽量高,水質差,不宜灌溉外,上游牛谷河及支流清溪河均符合灌溉標準。通渭、甘谷兩縣開發有多處灌溉設施。上游的錦屏水庫是通渭縣的主要水源地。支流湯池河上游有温泉,地熱資源較豐富。泉水總流量11.097升/秒,單井出水量576~782方/晝夜,水温34~54。C,是具有高效醫療作用的複合型富礦質高熱泉。 [1] 
中文名
散渡河
別    名
温谷水、華川水
所屬水系
黃河支流渭河的主要支流
地理位置
甘肅省天水市
流經地區
通渭縣、甘谷縣
發源地
通渭縣縣境西北部牛營大山南麓
主要支流
草芽溝、營灘河、倒回溝、湯池河、中林河
河    長
119.4 km
流域面積
980.47 km²
落    差
1247 m
河    口
甘谷縣新興鎮大王村

散渡河幹流概況

散渡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散渡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散渡河,上游稱牛谷河,發源於通渭縣境西北部牛營大山南麓 [1]  (一説華家嶺 [2]  ),東南流經黑燕山,馬營、錦屏、平襄、碧玉等鄉(鎮),折轉西南向至襄南鄉連家川入甘谷縣。通渭境內幹流長75.6公里,流域面積884平方公里。主要支溝有草芽溝、營灘河、倒回溝、湯池河、中林河、孟家河、黃龍河、牛洛河、楊家大溝、苦水河等。河谷比降6~130‰。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476.3毫米,徑流量2870萬立米。豐水期一般在7至9月。正常流量城東峽口為0.13立方米/秒,碧玉峽口為0.233立方米/秒。洪流徑流模數0.822升/秒平方公里,洪流量佔年徑流量的70.1%。多年平均輸沙量704萬噸,侵蝕模數7960噸/平方公里。 [1] 
散渡河,流經通渭縣碧玉鎮、襄南進入甘谷縣城子川。經安遠至新興鎮大王村入渭河。甘谷縣內流經總長43.8公里,甘谷縣內流域面積96.47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23989.13萬立方米,年徑流量356.95萬立方米,年平均流量2.5立方米/秒。 [2] 
散渡河上游通渭縣馬營鎮段 散渡河上游通渭縣馬營鎮段
散渡河上游通渭縣城區段 散渡河上游通渭縣城區段
通渭牛谷河碧玉鎮段 通渭牛谷河碧玉鎮段
甘谷縣安遠小河口段 甘谷縣安遠小河口段
甘谷縣安遠段 甘谷縣安遠段
甘谷縣安遠段 甘谷縣安遠段
散渡河匯入渭河處 散渡河匯入渭河處

散渡河水文特徵

散渡河河流、溝谷表流的變化規律:源近流短,補給源不足,水量小。河流徑流量的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其次是沿途排泄的地下水與季節性融冰、雪水,故徑流量受降水制約,並隨季節變化而變幅較大。據散渡河1961至1971年水文資料記載,雨季的7至9月流量劇增,佔年徑流量50%以上,相當於枯水期(11~2月)的5倍,5、6月份的3至4倍,造成農作物生長期供水不足的矛盾。
洪流特徵:流域內雨季多暴雨,且集中,洪水兇猛,水土流失嚴重,河水泥沙含量劇增。1959至1983年的6至9月,散渡河平均輸沙量佔全年的89%。其中1966年含沙量高達368公斤/立方米。牛營大山、馬營、義崗川一線以北地區侵蝕模數在2000噸/平方公里以內,為輕流失區。向南逐漸增大,至什川、錦屏,隴陽、碧玉一線以南地區,侵蝕模數均大於8000噸/平方公里,為強度水土流失區。在南部苦水河和石窯溝地區,侵蝕模數高達14000噸/平方公里,為境內嚴重水土流失區。全縣年均侵蝕地表深度5.8毫米,其中:牛谷河流域年均侵蝕地表深度7毫米左右,金牛河流域年均侵蝕地表深度4毫米左右。 [1] 

散渡河主要支流

清溪河,系散渡河支流,發源於縣境西南部鎖龍山北麓馬家灣,經青堡鄉,於侯家寨子入甘谷縣。境內幹流長20.3公里,流域面積164.6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731萬立方米,境內429萬立方米,輸沙量178萬噸,境內124萬噸。年侵蝕模數11900噸/平方公里。水質好。在南岸支流的林士峽武山縣建有水庫,毛家店一帶亦受益。 [1] 
清溪河,發源於通渭榜羅和隴西峴兒灣.經通渭毛家店子進入甘谷縣縣境。流經甘谷縣禮辛、大石於安遠匯入散渡河。縣內流經長度31.05公里,年平均流量1900.97萬立方米,年平均流量0.61立方米/秒。其較大支流有:廟灘溝水、新集河溝水、左家窯溝水、老灣來溝水、下賈家溝水、禮辛南溝水、園咀溝水、上賈家溝水、尉家峴溝水、冰灘溝水、趙家溝水等。 [2] 
苦水河,系渭河水系散渡河支流。發源於縣境西部黑燕山南麓,向東南流經黑燕山,什川,第三鋪,李家店.常家河等鄉,在青石峽出口處匯入甘谷縣境散渡河。境內幹流長54公里。主要支溝有東大石溝、常家河等.流域面積684.75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932.5萬立方米,輸沙量409.5萬噸,侵蝕模數11500噸/平方公里。水質差,礦化度多在4~6克/升之間。 [1] 
槐溝水,發源於甘谷縣八里灣鄉唐家灣梁。流經總長8.6公里,流域面積19.41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882.28萬立方米,年徑流量77.78萬立方米。
皂角樹溝水,發源於甘谷縣康家灘鄉上山莊梁。流經總長8.4公里。流域面積24.84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1154.26萬立方米。年徑流量103.96萬立方米。 [2] 
大溝水,也稱柏林溝水,發源於甘谷縣柏林溝山粱。流經總長4.1公里,。流域面積18.87萬公里,年平均降水量878.18萬立方米,年徑流量78.90萬立方米。
馬耳峪溝水,發源於甘谷縣八里灣鄉趙家山樑,流經總長3.9公里,‘流域面積9.42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405.88萬立方米,年徑流量36.2l萬立方米。 [2] 
鞏家川溝水,發源於甘谷縣八里灣鄉八里灣梁:流經總長6公里,流域面積14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604.87萬立方米,年徑流量51.88萬立方米。
史家川溝水,發源於甘谷縣八里灣鄉馬家峴梁。流經總長6公里。流域面積11.8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473.18萬立方米,年徑流量41.43萬立方米。 [2] 
後川溝水:發源於甘谷縣安遠鄉黃鶴灣、蘇家溝渠,流經總長11.95公里,流域面積28.05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1.122萬立方米。年徑流量91.16萬立方米。 [2] 
鴉兒溝水,發源於甘谷縣大莊鄉跤樹河梁。流經總長6公里,流域面積9.85公里,年平均降水量394.04萬立方米,年徑流量31.8l萬立方米。 [2] 
沙羅溝水,發源於甘谷縣大莊鄉麻子灣梁。流經總長8.8公里,流域面積12.28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512.18萬立方米,年徑流量40.40萬立方米。 [2] 
松樹岔溝水,發源於甘谷縣大莊鄉的向坡灣梁。流經總長6.2公里,流域面積10.32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412.8萬立方米,年徑流量31.88萬立方米。黃家石溝水:發源於大莊鄉黃家溝梁。流經總長7.05公里,流域面積16.39平方公里(其中有流秦安境7.29公里),年平均降水量658.74萬立方米,年徑流量52.60萬立方米。 [2] 
響河子水:也稱榆川溝水,發源於通渭縣李家店、禮辛鄉王家山。流經總長甘谷縣縣內12.6公里,流域面積36.34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1491.39萬立方米,年徑流量119.30萬立方米。 [2] 

散渡河治理開發

散渡河河道治理

始於1976年8月,在甘谷縣上統一規劃的基礎上,組織發動羣眾3100餘人,土法上馬,分段治理。治理方案主要有四個工程項目,一是河向改道26處,總長12860米;二是修築攔河壩25座,總長4460米;三是修築漿砌塊石護岸河堤46條,總長8280米;四是修築攔泥護岸,蓄水灌溉的三座攔河拱形壩。一般段普通治理有三項工程:一是修築土沙堤2150米,二是修建防洪水壩63座,一營造護岸林36萬株。全部工程告竣後可新增水澆地9600畝。 [3] 

散渡河引水灌溉

除散渡河中含鹽量高,水質差,不宜灌溉外,其餘均符合灌溉標準。
1950年冬,平襄區在姜家灘河谷地始用全縣第一台解放式水車,灌地15畝。1952年6月,投資邊幣1.8億元,在平襄區温泉鄉新店子川始修太平渠。該渠從李家嘴攔引牛谷河水,全長9.1公里,正常流量1.5立方米/秒,當年冬灌600畝。1953年大旱,太平渠灌溉的1300畝莊稼獲得豐收。
1954年10月,寺子鄉沿金牛河谷地築起長1500米的護岸,至1956年淤地500畝,次年獲得豐收。
1962年,在通渭縣城西川建成太平渠,既灌溉又排洪,使五星、西關、城關大隊21個生產隊的5400畝川地得到了灌溉。 [4] 
渭豐渠,原名永利渠,從大王村西散渡河口進水,開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1970年延展渠道,加固進水口,興修散渡河100米的混凝土導水堤工程。1984至1985年兩年國家投資13.75萬元,重新加固修築進水口導水河堤310米,對沿堤建築作了加固配套,灌面達到0.4316萬畝。
安豐渠,安豐渠位於甘谷北部山區,進水口在散渡河峽谷的城子川楊家磨南馬背梁嘴,沿渠流入藺家店子,總乾渠設計流量2.5立方米/秒,長8公里。東干渠從店子分水沿山繞行至鞏家川、王馬村落水。西乾渠跨越散渡河,流經北川向西繞行,過清溪河,穿香台山通至三林河村.全渠總長32.5公里。
清溪渠,分南北兩渠,位於禮辛、永興川區,t建於1957年,繫上遊林士峽水庫的配套工程。南渠從通渭縣毛家店子清溪河南岸引灌林士峽水庫水源,流經通渭縣白家川進入甘谷縣禮辛鄉寨子,至禮辛下街入清溪河,渠道長10公里,設計流量1.5立方米/秒。1972年國家投資8萬元。改建有效灌面0.35萬畝,保灌面積達到0.27萬畝。‘ [6] 

散渡河蓄水工程

1971年11月,在城關人民公社四聯大隊動工興修大河灘水庫,1974年12月主體工程竣工,1975年3月增修溢洪道,至1977年6月完工,1978年9月關閘蓄水。
錦屏水庫 錦屏水庫
錦屏水庫,1982建成,位於通渭縣錦屏鄉黑窯峽牛谷河段,總庫容1120萬立方米,保灌面積1.4萬畝,壩高37米,最大蓄水450萬立方米。1975年9月底,錦屏水庫主體工程建成。10月,關閘蓄水,冬季開始灌溉。1979年,該水庫又完成164米長的輸水泄洪隧洞襯砌工程及更換啓閉機的設置安裝,開始‘‘蓄清排洪”等項試驗工作,榮獲“省內先進”,“國內比較先進”的科研成果。1980年後,又進行維修、改建工程,使該水庫壽命由原設計的15年延長到125年。1982年10月,因它“為同類水庫提供了例證”,受到省有關部門獎勵。灌區包括城關和碧玉兩個人民公社的五星、西關、城關、河南、店子、石灘等生產大隊,其有效灌溉面積1.83萬畝。 [4] 
林士峽水庫,位於清溪河上游,在武山、甘谷、通渭三縣交界處,1957年11月10日開工。設計大壩高32.5米,頂寬5米,壩長105米,總庫容349萬立方米,灌溉通渭、甘谷兩縣土地2萬餘畝。1961年冬,建成高28米的大壩和塔式泄洪閘涵洞工程。1963年7月,暴雨集中,降水量達70毫米,攔污柵被塞,庫容高達320多萬立方米,水位高25米。省計委從治黃經費中撥出30萬元,在大壩北側開通圓型,直徑3米,長達145米的泄洪洞保護水庫。1965年國家列入險庫項目投資8.2萬元,加高大壩4.5米,在大壩南側進口高程26米處,開通底寬6.5米、長180米、最大流量113秒立方米的泄洪道,架通禮辛至林士峽水庫通訊線路一條。1983年增配無線電報話機一台,縣上成立林士峽水庫管理所,派駐職工6名。到1985年底,國家總投資124萬元,社隊自籌2萬元。總庫容60萬立方米,水深1.9米。
王川蓄水壩,在甘谷縣大石鄉王川清溪河上,截蓄清溪河水源,流域面積292.5平方公里,正常流量0.1~0.2立方米/秒。1977年10月永新公社組織人員建設。1977年元月動工,1978年5月竣工。蓄水量98萬立方米,壩後南北兩側䤄安裝兩處四級電力提灌站,為清溪河北渠及南岸下游0.3萬多畝土地解決了水源問題。到1985年底國家總投資12萬元,完成各項工程量8萬立方米。 [7] 

散渡河水電工程

1964年10月,投資3000餘元,在通渭縣碧玉人民公社朱家峽始建縣內第一個小水電站,至1965年10月竣工,以30型水泵帶動12.25豇的發電機,解決了朱家峽及中堡兩個生產隊.46户農民的照明和加工麪粉的用電。1968年5月,投資l3萬元,建成碧玉和城關人民公電力243社五星兩個小型水力發電站,裝機容量共160豇,線路總長30公里,發展灌溉面積2000畝,解決了1700户農户的照明、26台農副加工生產機械的用電。1970年5月,城關人民公社廟兒坪電站投工1.58萬個,完成土石方1.34萬立方米,建成各類建築物12座,長6公里的水力發電渠1條。其發電量為30千瓦,發展自流灌溉900畝.提灌630畝。 [5] 
參考資料
  • 1.    通渭縣誌編纂委員會.通渭縣誌:蘭州大學出版社,1990:104-105
  • 2.    甘肅省甘谷縣縣誌編纂委員會.甘谷縣縣誌.: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74-75
  • 3.    甘肅省甘谷縣縣誌編纂委員會.甘谷縣縣誌: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169
  • 4.    通渭縣誌編纂委員會.通渭縣誌.:蘭州大學出版社,1990:236-237
  • 5.    通渭縣誌編纂委員會.通渭縣誌.:蘭州大學出版社,1990:243
  • 6.    甘肅省甘谷縣縣誌編纂委員會.甘谷縣縣誌.: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171
  • 7.    甘肅省甘谷縣縣誌編纂委員會.甘谷縣縣誌.: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