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散手道

鎖定
散手道是一種武術搏擊方法,是以中國武術為基礎,全世界各種武術優點集於一體的一種武術體系(事實上,散手道的訓練內容也只是體現了中國武術傳統的真面目“踢、打、摔、拿”。在這個基礎上再發展使之更全面。)。
中文名
散手道
外文名
sanshoudao
技擊特點
踢,打,摔,拿,氣功,套路
概    念
一種國際最先進的武學文化體系
創始人
梁守渝
所屬學科
國際武術散手道

散手道簡介

散手道(英文縮寫IWSD),是加拿大籍華人梁守渝聯合多種派別的武術家,於1987年底創立而成的國際武術文化。
散手道的主旨是綜合各種武術的優點,培養全面的武術人才。

散手道概念

“散手”是武術搏擊的意思,“道”是方法,是目的,是順應自然。國際武術散手道,簡稱“武術散手道”或“散手道”(英文名稱IWSD),它是以中國武術為基礎,綜合世界各種武功之優點,創立而成的一種國際最先進的武學文化體系。它廣納百家,博採眾長,體系完整,內容豐富,充分而合理地運用人體尖端優勢,以達到強身健體、禦敵自衞、修身練性之目的。

散手道內容

散手道的內容包括六個主要方面:
①自由踢打技術(包括肘、膝等)
“踢、打”的技術實用於中長距離,近距離時運用肘、膝技術。
②摔倒技術和地面擒打技術
近距離實戰時,有機會時使用摔倒技術,倒下後進一步使用地面擒打控制技術,直到完全征服對手。
③推手技術
推手技術訓練是感覺能力和借力發人的功夫。
④擒拿點穴技術
近距離實戰時,有機會時使用擒拿技術和點穴技術。
⑤氣功修煉
氣功訓練不光是訓練內在的勁力和全身抗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練習者身心的修為,進入更高層次的境界。
⑥套路練習
武術套路練習也是不可缺少的,可以促使練習者的精神集中,增加勁力、耐力、柔韌性、彈跳力和紀律性。為散手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有能力參與當今世界上各種各樣的武術競賽活動。在套路中求取精神、姿勢、體力的高度完美的結合。

散手道競賽內容

散手道是培養全面的武術人才,其競賽內容包括五個方面,是衡量一個優秀散手道運動員的標準。
1.理論考核
①首先進行理論考核,由國際武術散手道聯盟或大會組委會命題。目的是檢驗運動員的文化素質,以更好地傳承武術文化。
②考核內容包括:散手道概況、基本技術、基本技法、戰術謀略、競賽規則等方面知識。
③理論考核10分制,不能通過6分者,不允許參加下一項。
2.拳術比賽
①規定套路:初級套路、中級套路、高級套路。
②自選套路:任意選擇具有內家、外家及自身特色的套路。
③拳術比賽10分制,不能通過6分者,不許參加下一項。
3.器械比賽
①任意選擇具有內家、外家及自身特色的套路。
②自選徒手或空手對器械。
③自選短器械對抗比賽(刀、劍或其它短器械)
④自選長器械對抗比賽(棍、槍或其它長器械)
⑤器械比賽10分制,不能通過6分者,不許參加下一項。
4.特技比賽
①以手、腳等身體各部位擊物或特殊技能的表演。
②10個以上擒拿技術的表演(選擇任何同伴與你配合)。
③10個以上摔跤技術及摔倒後地面控制技術的表演(選擇任何同伴與你配合)。
⑤特技比賽10分制,不能通過6分者,不許參加下一項。
5.散手比賽
散手比賽身着道服,赤腳、戴分指手套。可使用任何不違反規則的踢法、打法、摔法、推手、地面控制等方法。體重級別參照國際散手規則分為10級。
用以上五項每項平均分數相加的總分,計算全能名次。

散手道競賽規則

散手道競賽規則的制定,是為了將國際武術散手道聯盟及其各國分部,舉辦的散手道競賽項目,歸納為一個具有普遍性和標準性的規則來適用。本規則適用於國際武 術散手道聯盟及其各國分部,舉辦的比賽或表演,各國分部如因特殊情況,須修改一部分競賽規則時,必須上報國際武術散手道聯盟認可,使用本國文字所書寫的競 賽規則,也必須經過國際武術散手道聯盟認可,方可使用。
◆參賽資格
凡參加國際性散手道比賽的運動員,須具備以下資格:
①持有散手道段位證書者。
②各國及洲級散手道組織推薦者。
③有參加國國籍或居住該國者。
④有參加比賽的人身保險證明。
⑤有15日內縣級以上醫院出具的體檢證明。
◆服裝護具
1.拳術、器械、特技比賽,運動員身穿散手道服,腳穿運動鞋。
2.散手比賽運動員,身穿散手道服,戴護齒、護襠、護甲(穿在道服內)、分指手套。
◆體重級別
成年男、女體重級別
1.48公斤級以下(含48公斤)。
2.52公斤級(48公斤以上—52公斤)。
3.56公斤級(52公斤級以上—56公斤)。
4.60公斤級(56公斤級以上—60公斤)。
5.65公斤級(60公斤級以上—65公斤)。
6.70公斤級(65公斤級以上—70公斤)。
7.75公斤級(70公斤級以上—75公斤)。
8.80公斤級(75公斤級以上—80公斤)。
9.85公斤級(80公斤級以上—85公斤)。
10.85公斤級以上。
少年男、女年齡級別
1.9歲以下(含9歲)。
2.10-12歲(含12歲)。
3.13-15歲(含15歲)。
4.16-18歲(含18歲)。
◆套路評分
(1)精神儀表態度1.5分。
(2)服裝禮節1.5分。
(3)技能7分(包括手、眼、身、法、步、招式、精、氣、力各1分)。
(4)套路評分標準含拳術、器械、特技。
◆禁用方法和禁擊區域
1.禁止以任何技術方式攻擊對方眼睛、後腦、襠部。
2.禁止肘、膝技術攻擊對方脊柱、關節。
3.禁止使用除拳法、腿法以外的技術方式攻擊對方頭、頸部。
4.禁止使用抱摔技術、有支點打法和絞技。
5.禁止背後攻擊(地面控制除外),禁止吐唾沫。
6.禁止抓住對方手、腳、身軀將對方快速旋轉。
7.禁止擊打倒地後的對手(允許進行地面控制)。
◆比賽場地
正方形,邊長9米,擂台製作,台高0.8米,枱面由台邊向內1.5米設警戒線。
◆比賽時間
每場5局,每局淨打2分鐘,局間休息1分鐘。
◆評分標準
1.得4分
①用頭、肩、胸、背、胯部位,使對方倒地者。
②用合理清新的方法攻擊對方,使其騰空倒地,而自己站立者。
2.得3分
①用主動倒地方法進攻對方,使其倒地,而自已迅速站立者。
②用騰空腿法有效擊中對方頭部,而自已迅速站立者。
3.得2分
①用主動倒地方法進攻對方軀幹以上部位,使對方產生明顯位移,自己迅速站立者。
②被動倒地時在2秒鐘內使用方法,明顯擊中對方腰帶以上部位,或使對方倒地,自己迅速站立者。
③使用腿法擊中對方軀幹以上部位者。
④一方倒地超過2秒,未使用進攻技術或使用進攻技術無效時,站立者得2分。
⑤一方被強制讀秒一次,對方得2分。
⑥用推手八法使對方直接倒地一次得2分。
4.得1分
①用合理的手法明顯擊中對方有效部位者。
②用腿法擊中對方膝關節以上,腰帶以下部位者。
③用肘、膝法擊中對方軀幹部位者。
5.不得分
①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顯。
②雙方互打互踢。
③使用技術倒地,在2秒內未擊中對方,迅速站立,對方不得分。
④用主動倒地腿法擊中對方軀幹以下部位,對方未倒地,不得分。
6.加分
使用交叉連接技術,有效擊中對方3次以上者,除按標準得分外,裁判長加3分。
7.下台
用可用方法將對方打下擂台時,自己至少有一隻腳踏在警戒線上,即為該場勝方;如雙腳均已至警戒線外,視為打擊無效。
8.地面控制和接腿摔
①5秒鐘內不能控制對方視為無效,雙方起立繼續比賽。
②一方控制住對方達到5秒鐘,未能擺脱,視為控制有效。
③接住對方腿後將對方摔倒在地,自己站立,得1分。
④接住對方腿後將對方摔倒在地,順勢使用地面控制技術,但未能制服對方時,接腿摔不得分。
◆犯規罰則
1.警告(兩次扣一分,為奇數時最後一次不計)
①處於不利情況要求暫停時。
②場外進行指導,比賽中大聲怪叫或污辱對方。
③故意拖延比賽時間。
④運動員不遵守禮節。
2.扣分:每出現一次扣1分
①在口令“開始”前或喊“停”後進攻對方。
②擊中對方禁擊部位。
③用不允許的方法擊中對方。
3.犯規敗:犯規累計扣分達六分者判其“犯規敗”
4.累計:警告和扣分按五局累計
5.罰則
①受罰失分達6分者,判對方勝方
②使用違禁藥物,局間休息時輸氧,取消比賽資格。
◆勝負評判條件
1.一局得分,雙方差距不足三點判為平局。
2.比分勝:五局打滿,勝三局者為該場勝方。
3.優勢勝
①雙方能力懸殊時,徵得雙方運動員同意,能力強的一方為該場勝方。
②五局中,一方被擊倒讀秒累計三次,對方為該場勝方。
③一方被打下擂台時,對方為該場勝方。
4.終止勝
①被地面控制者發出信號(手敲擊枱面三下),即為承認失敗,對方為該場勝方。
②一方被地面控制昏迷,裁判終止比賽,對方為該場勝方。
5.擊倒勝
一方被重擊倒地不起達10秒,對方為該場勝方。
6.對方棄權勝
一方因傷病或體重不合格棄權,對方為該場勝方。
7.犯規勝
①比賽中因對方犯規而受傷,不能繼續比賽者為該場勝方,但不得參加下一輪比賽。
②比賽中一方有犯規行為,對方詐傷,犯規一方為該場勝方。
8.失格勝
比賽中一方因為不遵守禮儀和賽會規定被罰下場,對方為該場勝方。

散手道段位制度

散手道黑帶分為九段。獲得黑帶第一段,必須要通過散手道六個內容的考核。以後的段位要在第一段的基礎上,對這六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術,有逐步提高的要求。具體要求如下:
一.黑帶第一段
①要求學會五種武術套路:
A.一套中國武術中的長拳或南拳。
B.任何一套中國武術中的內家拳術(太極、形意、八卦或六合八法等等……)。
C.任何一套其它拳術(任何拳道,任何派別的武術都可以)。
D.一套短器械(任何拳道,任何派別的武術都可以)。
E.一套長器械(任何拳道,任何派別的武術都可以)。
②熟練掌握10個以上的擒拿技術。
③熟練掌握10個以上的摔倒技術。
④推手八法:棚、捋、擠、按、採、列、肘、靠。
⑤熟練掌握20個以上單獨的散手技術。
⑥能熟練地進行自由搏擊。
⑦男子必須能夠單手俯卧撐20個以上(雙腿放在一尺以上高的物體上,如長凳,椅子、橫木等)。女子必須雙手一次完成30個俯卧撐以上(雙腿放在一尺以上高的物體上)。
二.黑帶第二段
①在第一段的基礎上,增加10個擒拿技術。
②在第一段的基礎上,增加10個摔倒技術。
③熟練掌握10個以上的地面控制技術。
④熟練掌握自由推手技術。
⑤硬功訓練:手臂、腹部、胸部、兩肩和頭部都要有承受一定打擊的能力。
⑥手、腿和頭部有擊斷磚塊或木板的能力。
⑦在自由搏擊中能儘量使用推手以柔克剛的技術。
三.黑帶第三段
①增加二個武術套路(任何套路都可以)。
②在第二段的基礎上,增加10個摔倒技術。
③在第二段的基礎上,增加10個地面控制技術。
④在第二段的基礎上,增加10個擒拿技術,至少能熟練掌握10個穴位以上的攻擊技術。
⑤經過空手對付器械的訓練。
⑥在自由搏擊中能熟練運用摔倒、擒拿和推手技術。
⑦已經達到黑帶二段又獲得全國比賽的散手搏擊冠軍者,可以不經過以上考核直接獲得第三段。
四.黑帶第四段(大師第一級)
①在第三段的基礎上,至少非常熟練的掌握10種不同的武術套路。
②有10年以上的教練經驗。
③有進一步的內功修為。
④大學畢業或相當大學畢業文化程度。
五.黑帶第五段(大師第二級)
①有全國武術比賽或國際武術比賽裁判的經驗。
②有武術著作(如書籍,發表過論文,教學錄像帶等……)。
③進一步的內功修為。
④教授或推廣散手道有所貢獻。
六.黑帶第六段(大師第三級)
①教授和推廣散手道有所貢獻。
②在本國國內有一定的知名度。
七.黑帶第七段(高級段位)
①教授和推廣散手道有持續不斷的貢獻。
②在國際上有一定的聲望。
八.黑帶第八段(榮譽段位)
①在武術上有很高的造詣,由國際武術散手道聯盟總部推薦和通過。
②年齡至少在55歲以上,並有30年以上武術訓練經驗。
九.黑帶第九段(最高榮譽段位
①國際武術散手道聯盟的創建人,並持續不斷的為推廣發揚散手道,做出貢獻或對散手道有特殊貢獻的人。
②年齡至少在60歲以上,並有40年以上武術訓練經驗。

散手道證書制度

散手道黑帶分為九段。獲得黑帶第一段,必須要通過散手道六個內容的考核。以後的段位要在第一段的基礎上,對這六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術,有逐步提高的要求。具體要求如下:
一.黑帶第一段
①要求學會五種武術套路:
A.一套中國武術中的長拳或南拳。
B.任何一套中國武術中的內家拳術(太極、形意、八卦或六合八法等等……)。
C.任何一套其它拳術(任何拳道,任何派別的武術都可以)。
D.一套短器械(任何拳道,任何派別的武術都可以)。
E.一套長器械(任何拳道,任何派別的武術都可以)。
②熟練掌握10個以上的擒拿技術。
③熟練掌握10個以上的摔倒技術。
④推手八法:棚、捋、擠、按、採、列、肘、靠。
⑤熟練掌握20個以上單獨的散手技術。
⑥能熟練地進行自由搏擊。
⑦男子必須能夠單手俯卧撐20個以上(雙腿放在一尺以上高的物體上,如長凳,椅子、橫木等)。女子必須雙手一次完成30個俯卧撐以上(雙腿放在一尺以上高的物體上)。
二.黑帶第二段
①在第一段的基礎上,增加10個擒拿技術。
②在第一段的基礎上,增加10個摔倒技術。
③熟練掌握10個以上的地面控制技術。
④熟練掌握自由推手技術。
⑤硬功訓練:手臂、腹部、胸部、兩肩和頭部都要有承受一定打擊的能力。
⑥手、腿和頭部有擊斷磚塊或木板的能力。
⑦在自由搏擊中能儘量使用推手以柔克剛的技術。
三.黑帶第三段
①增加二個武術套路(任何套路都可以)。
②在第二段的基礎上,增加10個摔倒技術。
③在第二段的基礎上,增加10個地面控制技術。
④在第二段的基礎上,增加10個擒拿技術,至少能熟練掌握10個穴位以上的攻擊技術。
⑤經過空手對付器械的訓練。
⑥在自由搏擊中能熟練運用摔倒、擒拿和推手技術。
⑦已經達到黑帶二段又獲得全國比賽的散手搏擊冠軍者,可以不經過以上考核直接獲得第三段。
四.黑帶第四段(大師第一級)
①在第三段的基礎上,至少非常熟練的掌握10種不同的武術套路。
②有10年以上的教練經驗。
③有進一步的內功修為。
④大學畢業或相當大學畢業文化程度。
五.黑帶第五段(大師第二級)
①有全國武術比賽或國際武術比賽裁判的經驗。
②有武術著作(如書籍,發表過論文,教學錄像帶等……)。
③進一步的內功修為。
④教授或推廣散手道有所貢獻。
六.黑帶第六段(大師第三級)
①教授和推廣散手道有所貢獻。
②在本國國內有一定的知名度。
七.黑帶第七段(高級段位)
①教授和推廣散手道有持續不斷的貢獻。
②在國際上有一定的聲望。
八.黑帶第八段(榮譽段位)
①在武術上有很高的造詣,由國際武術散手道聯盟總部推薦和通過。
②年齡至少在55歲以上,並有30年以上武術訓練經驗。
九.黑帶第九段(最高榮譽段位
①國際武術散手道聯盟的創建人,並持續不斷的為推廣發揚散手道,做出貢獻或對散手道有特殊貢獻的人。
②年齡至少在60歲以上,並有40年以上武術訓練經驗。

散手道散手道的精神

團結友愛,奮進拼博是散手道的精神。

散手道散手道的禮儀

1.抱拳禮
①適用範圍
此禮法適用廣泛,如拳術表演、比賽,見面問候、介紹給他人等。抱拳禮是由中國傳統“作揖禮”和少林拳的抱拳禮(四指禮),加以提煉規範、統一的,並賦予了新的涵義,這是在國際武壇上,一致被採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禮法。
②行禮方法
並步站立,左腳向前上步,左手四指併攏伸直成掌,拇指屈攏;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貼右拳面,左指尖與下頦平齊。右拳眼斜對胸窩,置於胸前屈臂成圓,肘尖略下垂,拳掌與胸相距20-30釐米;同時右腳緊隨與左腳併攏成立正。要求頭正、身直,目視受禮者,面容舉止自然大方;約3秒後,右腳向後撤退一步,兩手分別回收至身體兩側,自然下垂,目視受禮者,同時左腳隨之撤步,與右腳併攏,成立正姿勢,禮畢。
③具體涵義
A.左掌表示德、智、體、美“四育”齊備,象徵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驕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習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亂”,“武不犯禁”,以此來約束,節制勇武的意思。
B.左掌右拳攏屈,兩臂屈圓,表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謙虛團結,以武會友。
C.左掌為文,右拳為武,文武兼學,虛心、渴望求知,恭候師友、前輩指教。
2.注目禮
①適用範圍
此禮法適用於傳道、授業、解惑時,聆聽者施以注目禮。或理論課堂上學生行舉手禮提出問題時,老師行注目禮點頭予以答疑。
②行禮方法
並步站立,目視受禮者或向前平視,勿低頭彎腰。
③具體涵義
表示對受禮者的恭敬、尊重。
3.搭手禮
①適用範圍
適用於散手訓練或散手比賽表演。
②行禮方法
兩人交手時,以實戰姿勢對峙,前手相互搭在一起,使掌指向上。
③具體涵義
表示團結友愛,相互學習。
4.貼胸禮
①適用範圍
適用於散手道課前或課後、宣誓或面向國旗和會旗行注目禮時。
②行禮方法
將右手貼放在左胸上,目視自己國家的旗幟。
③具體涵義
表示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散手道事業。
5.舉手禮
①適用範圍
適用於理論課學生向老師提問、生活中見面打招呼的禮節。
②行禮方法
將右手舉起高於頭頂,面帶平和、友善。
③具體涵義
表示請教和尊重。
6.鞠躬禮
①適用範圍
適用於受教、受批評者、雙方交手前的禮讓。
②行禮方法
兩腳併攏,身體向前鞠躬90度。
③具體涵義
表示虔誠、尊重、虛心求教。
7.佛手禮
①適用範圍
適用器械表演或比賽。
②行禮方法
兩腳併攏,右手持器械,左手成立掌,拇指內扣,置於胸前。
③具體涵義
表示請教、我佛慈悲。

散手道技術特點

散手道的技術內容包括六個主要方面:
●自由踢打技術(包括肘、膝等)
●摔倒技術和地面擒打技術
●推手技術
●擒拿點穴技術
●氣功修練
●套路訓練
“踢、打”的技術實用於中長距離,近距離時運用肘、膝技術,有機會時使用摔倒技術和擒拿技術,倒下後進一步使用地面擒打控制技術,直到完全征服對手。推手技術訓練是感覺能力和借力發人的功夫。氣功訓練不光是訓練內在的勁力和全身抗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練習者身心的修為,進入更高的境界。武術套路訓練也是不可缺少的,可以促使練習者的精神集中,增加勁力、耐力、柔韌性、彈跳力和紀律性。為散手道競賽打下堅實的基礎,並有能力參與當今世界上各種各樣的武術競賽活動。事實上,散手道的技術內容完全體現了武術“踢、打、摔、拿”的真面目,並在這個基礎上再發展使之更全完善。
散手道不屬於那一個國家和任何武術門派。而是綜合各種武術的優點,培養全面的武術人才。所以,不存在分裂任何國家武術和國際武術組織的問題。相反地,參加散手道不僅可以同時保持您原有的武術派別和組織。而且散手道的全面訓練和知識傳授,還會使您有能力參與各種其它武術派別的競賽,例如中國武術套路和散手比賽及空手道、跆拳道、柔道、摔跤、柔術道的各種比賽;也可以只作為提高您的生活品質的娛樂和健身運動。事實上,世界上已有很多其它武道的骨幹加入散手道中來。國際武術散手道聯盟的成員,常被視為最具有全面武術知識的人,他們是武術愛好者真正最好的老師和朋友。國際武術散手道聯盟的顧問都是在各國推廣和發揚武術有貢獻或有成就的武術家,是國際武術散手道聯盟成員所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