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救救地球

鎖定
這裏指的是一件微畫雕藝術作品,作者以一塊變了形的近似圓形的壽山石雕刻而成。底部弧度較小,表示南極較平坦的冰層陸塊,可以站立。頂部有一處略顯突出,故其外表酷像“地球”在“呼救”。作品雕刻技法獨特,意圖以圖像方式來普及地球科普知識,進以用“温差圖像化”表現手法,呼籲人們保衞人類賴以生存的脆弱的地球環境。作品圖照曾被一些教育網和科普網站所轉載。其意義深遠。
中文名
救救地球  
材    質
壽山石
規    格
8.0×6.5×4.0cm
技    法
抽像微畫雕
作    者
初山
年    代
2009年
編    碼
S231

救救地球作品觀賞

“救救地球”先了解地球
我們用左手拇指與中指捏在“救救地球”藝術作品的對應位上下,對着枱燈,或在陽光斜照的地方,用右手推動它,讓它自東向西旋轉,我們可以看到光影在慢慢轉移,亮處和暗處各佔一半。這就是我們所説的白天和黑夜。把枱燈或陽光當做太陽,面對太陽時就顯亮處,顯然温度較高;反之,則顯暗處,温度較低。晝夜光亮和温差就是由於地球自轉而形成的。
此時我們站立的身體不要動,而把緊握着的“救救地球”向左緩慢移動,到左邊無法再旋轉時,則轉身180度繼續旋轉,使其軌跡形成一個接近正圓的橢圓,這就是所謂地球軌道,由地球公轉造成的。由於地球軌道是橢圓形的,隨着地球的繞日公轉,日地之間的距離就會不斷變化着,於是我們感覺到有了春夏秋冬,其温差顯然也不一樣了。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是同時進行的,它就這樣運轉着己經有五十多億年了,儘管其速率和角度也在不斷變化着,一如其自轉和公轉所產生的温差變化都是自然規律,非人為所能改變的。
然而,進入地球的太陽光照是要通過大氣層過濾的,一旦大氣層發生了變化,尤其大氣層上部的臭氧層發生變化,就會造成短波紫外線的大量漏入或減小,給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帶來多方面的的危害,甚至危及所有生物的生命,尤其短波紫外線的大量漏入。這除了自然因素外還有我們人類自身的因素,後者才是這作品的主題。
微畫雕“救救地球”就像一個活的地球儀,它 用生動而形象的畫面告訴我們這些地球的科普知識。
“生病”的地球
”微畫雕“救救地球”外觀確實不很漂亮,它不像從太空拍到的地球照片那樣渾圓,甚至在局部地方顯得凹凸不平,似乎“地球”受傷了似的。它的以紅白相間的條帶看來是表示地球上緯向帶或即氣候帶吧,然而未免也太誇張了,紅色條帶紅得發紫,是不是在“發燒”哦?河湖不多,綠色很少,連某些地段沙漠似乎都像可移動的沙丘似的在慢慢侵吞着本就乾燥的土壤……
是呵,我們的地球“生病”了,請看:
1、地球表面温度差異越來越大;
2、空氣污染不容忽視;
3、我們的地球淡水資源奇缺;
地球表面温度差異越來越大 地球表面温度差異越來越大
4、土壤質量正日漸變壞。… 就是這樣一件不很起眼的微畫雕:“救救地球”,用一張張畫面在告訴我們,我們的地球真的“生病”了,且病情還不輕呢。讀着讀着,心情也不免沉重了起來。
土壤污染危害動植物 土壤污染危害動植物
我們的地球淡水資源奇缺 我們的地球淡水資源奇缺
空氣污染不容忽視 空氣污染不容忽視
怎麼辦?我們要立即行動起來,治好生病的地球,並且以後要倍加呵護。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每個國家和人民都要愛護我們的環境,從我做起,並且還要教導我們的後代,從孩子做起。而始終要清醒地意識到,能拯救“生病”的地球最終只能由我們自己,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

救救地球作品啓示

我們還只是用肉眼在觀賞微畫雕“救救地球”,設若逐級用放大鏡來觀看,見到一些國家城市在隨心所欲地傾泄現代工業廢氣,將蔚藍的天空塗抹成一片灰濛;見到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的河流和湖泊幾乎全部被污染;見到大量森林被砍伐,見到垃圾隨處丟棄;見到一片片土地沙漠化……我們的心是多麼痛苦。而這痛苦不僅讓我們明白了地球生病的起因,因而不由得從內心發出呼喊:“救救地球”吧!!!
微畫雕“救救地球”以“温差圖像化”的獨特技法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發燒”的地球抽像圖,輕輕觸摸,還似乎能感覺到“體温”在不斷變化着…

救救地球評論

由梵高《星夜》想到初山的《救救地球》
“由梵高《星夜》想到初山的《救救地球》”是藝術評論家徐林寫的一篇短評,主要指出這件藝術作品的獨特技法,即“温差圖像化”的表現手法。論文中説:
一般認為,一張畫面,只能表現某刻瞬時的空間。但也有一些畫家卻力圖去表現情感,如,凡高1889的作品《星夜》,正是表達了深埋在他靈魂深處世界(宇宙進化)的感受…星雲與稜線宛如一條巨龍不停的蠕動着,暗綠褐色的柏樹像一股巨形的火焰,由大地的深處向上旋冒…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迴旋、轉動,、煩悶、動搖,在夜空中放射絢麗的色彩.。凡高把力與能量圖像化了。
另一幅蒙克1893的油畫《吶喊》,描繪了一個變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整個構圖在旋轉的動感中,充滿粗獷而強烈的節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傳達着那一聲刺耳尖叫的聲音,而同時又把悽慘的尖叫變成了可見的振動。顯然,蒙克《吶喊》把聲波圖像化了。
以壽山石為材料的傳統雕刻品,都只是因形造勢,巧妙安排色澤,去表現形似。至於是否也能表達出作者的動感,我似乎也有點茫然。
最近讀了好幾件初山微畫雕作品,如他的《神女雕》、《三山繾綣幾千秋》以及《歲月雕》等,總感覺作者在時間圖像化方面做着嘗試,而《救救地球》其表現手法又與其不同,卻是表現對“温差圖像化”、“熱脹冷縮圖像化”的嘗試,其內涵深沉,意義深遠。
其它評論
其它評論很多,散見各網站和被轉載去的一些博客中 ,如:
1、 ”微畫雕“救救地球”不是長篇大論去敍述如何保護環保,而是用某種獨特的表現手法,把我們居住的地球現在環境用誇張手筆予以描述,這實際上起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作用,圖示的暗示遠勝於説教…
2、作品緊扣主題,卻也不忘普及地球知識,正像他在另一件小品《噴搏而出》介紹中説過:不瞭解早上的太陽,又怎能找到動態地去表達早上八九點鐘太陽的方式呢?所以“救救地球”就要先了解地球。
3、作品分二個層次,表層是站在太空上來觀察地球,藉以看清地球“病狀”,似“望診”。用放大鏡逐級放大,可見到城市濃煙、河牀乾裂…等等,似“切診”,依據 ”微畫雕“救救地球”所能見到的畫面,本人把這“望、聞、問、切”四診結果寫出:
眼晴:渾濁,自述-廢氣污染,天空幾公里厚呈灰朦;病因:大氣污染;
皮膚:由綠轉為黃綠,瘡疤,病因:人類為獲得耕地濫砍亂伐林木,科學發達同時,卻帶來各種污染,廢水、廢渣亂排放;
疼痛:自訴-這裏隱隱作痛,病因:戰火攪得天空更渾濁了,那是人類在自相殘殺;
……
處方:只有人類自己才能救自己,因為地球是人類自己破壞的。
4、……
還是讓讀者自己去評論吧,或許這作品的意義將更大。

救救地球作者介紹

初山,曾用名邵山,出生於福州馬尾朏頭村,現已退休居福州市鼓樓區。 八十年代開始便致力於微觀雕刻藝術的研究,走出一條用現代畫技巧來表現文化、歷史、社會、人生和科普知識的初山微畫雕技法。題材廣泛,寓意深刻,每個作品都流露出鮮明的個性。其作品文化底藴深厚,深受藝術愛好者推崇和喜愛。 近期作品有《神女雕》、《三山繾綣幾千秋》、《歲月雕》、《三百年前話榕城》、《人生難得一知音》、《阿房宮雕》和《白牡丹養生瓶》等。(詳見初山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