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故鄉情釅如酒

鎖定
《故鄉情,釅如酒》是程佳平先生創作一篇散文,2017年3月首發於上海奉賢報 [1]  。該文章後收錄在其個人散文集《心靜 心境》中 [2] 
作品名稱
《故鄉情,釅如酒》
作品別名
《故鄉情釅如酒》 [1] 
作    者
程佳平
創作年代
2017年12月
作品出處
《心靜 心境》 [2] 
文學體裁
散文

故鄉情釅如酒作品原文

我再也沒有見過比我故鄉更美的村子了。
我的故鄉在南方的一座小鎮上。村子不大,一棟棟簡陋房屋三三兩兩地坐落在一條條坑坑窪窪的小路上。房子大多是用茅草作的瓦。倘若某户人家要把茅草換成瓦片了,村民們都會跑去鬧騰,聊上個幾句,問主人討要些糖果吃。主人也會圖個喜慶,笑着把糖果散發給大夥兒。
兒時,通往鎮上的路並不好走。尤其是下雨天時,深一腳淺一腳地踩在那條坑坑窪窪爛泥路上,你的褲腿上準會沾滿了星星零零的泥巴。後來,約莫是在我上小學之後,村裏為了方便大家進出便改建了一條小石子鋪成的小道,但畢竟是低成本的建造,騎車時若一個不注意,騎得稍微快些,便要提防那煤渣似的小路會不會讓你失控摔倒。
走過小道是一座橋的。橋名我給忘了,那是一座有些年份的石橋了。橋不長,彎彎的石橋只有一個小小的拱門,正好可以容納一艘普通的小船經過。那時,經常與表弟坐在橋頭上,邊聊着天邊數着來來往往行駛的船隻。
老家的門前是一塊空地,當地人稱作“倉庫場”。是用來供周圍的村民們擺放各種農作物用的。不會因為佔地不均勻而吵架?當然不會,樸實的村民們不會因為你多用一點地方了我少用一點地方而爭得面紅耳赤。至少,打我記事起近三十年了,也沒見着過,反而你幫我搬農具,我幫你收農作物這些和諧的場景經常是能夠看的到的。每逢到了收稻子的時候,只要你大喊一聲:王大叔,張二嬸,小李哥來幫個忙,準有熱心的人跑過來幫忙。完了之後,主人請大家到屋裏小坐,喝口水,臨走時候再塞上個兩個橘子或者幾顆糖果之類的,幫忙的人還一個勁地跟你説謝謝。
倉庫場那時也是我和大夥兒的樂園。吃過中飯後,大喊一聲:踢球了!保管大夥兒都會到場地上“集合”。把壘好的稻草堆當做球門,每人排隊依次上去掄幾腳,一邊踢,一邊“呀”地大喊一聲。要是偶爾能踢出個弧線球、落葉球之類的,那便得瑟地爬到草堆上大喊:看好咯!我來示範給你們看!要是成了,大夥兒準能圍着你轉上個幾圈兒,又是拜師行禮,又是拿出糖果出來地向你請教。倘若不成,大夥兒們就會一陣鬨堂大笑,説你吹牛。其實那時哪裏會懂這些,只是你一腳我一腳的瞎踢瞎鬧罷了。
倉庫場的南側有條小河,水清得都能看得到河底。夏天來時,小夥伴都會相約去小河邊洗澡。不會游泳的就站在靠近岸邊的地方洗,會游泳這時就可以開始“顯擺”了,在河裏做着各種各樣“狗刨式”。那個時候,大夥兒們也只會這個,後來才知還有仰泳、蝶泳、自由泳。
游完泳後,大夥兒都會玩一個叫“打水漂”的遊戲,村裏的孩子沒有是一個不會玩的。“打水漂”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有時候選的石子不好,或者投擲的角度不對,石子就會像“癩蛤蟆”一樣直入水中。打水漂的石子要選一平滑些的或者小瓦片,由其是那種正方形的薄瓦片是最好的。瓦片稍凸的一面朝下,平捏在手中,甩開手臂對着水面用力平甩出去。“嗖”的一聲,瓦片就像長了翅膀的鳥兒似的擦着水面不停向前跳躍。
小河的北邊有兩棵古樹。樹不高但很粗壯,樹葉略微有些稀疏,樹枝也是奇形怪狀,分叉得很不符邏輯。大夥兒游完泳或打完水漂後會爬到樹上乘涼。我是不怎麼喜歡爬樹的,因為樹上有一種令我討厭的“傢伙”,老人們稱它為“天牛”。後來,翻閲過一些昆蟲書籍,才得知那渾身黑黑的,身上佈滿一個個白點兒的叫“星天牛”。這討厭的“傢伙”有一個大鉗子,是它的武器,若是一不小心被它咬上一口,那着實能讓你疼得齜牙咧嘴個大半天。
立秋過後,天氣也開始漸漸轉涼了,大夥兒就拿着蝦簍子相約一起去河邊捉龍蝦。蝦簍子就和龍梢網差不多樣子,網是綠色的,一節一節的,又細又長。龍蝦鑽進去後,縱然它有“通天本領”也沒辦法再出來了。捉龍蝦倒也不是難事,只需在蝦簍子裏放上些蚯蚓、小魚、螺絲肉,過一二個小時便可以收網。每次收穫也倒也還可以,約莫有個兩三斤重的樣子。
回到家,把龍蝦交給大人們洗燒,再從冰箱裏拿出啤酒、汽水,就開始坐等龍蝦煮好上桌。大半碗龍蝦,加上幾碟自家種的蔬菜便是一頓極其豐富的“龍蝦晚宴”了。龍蝦的味道是很容易引來蒼蠅的,特別是紅頭綠身的那種,我們這兒叫它“紅頭蒼蠅”。吃的時候呢,桌上得放個蒼蠅拍子,一邊吃一邊消滅這這些極不安分的傢伙。
待吃的差不多時,便從家裏搬幾個板凳聚在一起乘涼。大人們嗑嗑瓜子聊聊天,小孩子們依坐在在大人邊上,或插個幾句不搭邊的話兒,或眨巴着眼睛數着天上的星星。
而今,一晃眼兒二十多年過去了,故鄉也早已變了樣兒了。兒時的故鄉,如今也只能夢裏餘香縈繞了。 [3] 

故鄉情釅如酒藝術手法

《故鄉情,釅如酒》是程佳平先生於2017年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全文以“故鄉情”為中心,採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樸素、有趣的農村小鎮及兒時的往事,使讀者感受到如酒般濃濃的故鄉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