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攬轡澄清

鎖定
攬轡澄清(拼音:lǎn pèi chéng qī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黨錮傳·範滂》 [1] 
攬轡澄清(攬:執持;轡:駕馭牲口用的嚼子和繮繩;澄清:比喻肅清混亂的局面)指立志治理亂局,安定天下。也比喻人在負責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刷新這件工作,把它做好。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1]  [4] 
中文名
攬轡澄清
拼    音
lǎn pèi chéng qīng
近義詞
攬轡登車
出    處
《後漢書·黨錮傳·範滂》
注音字母
ㄌㄢˇ ㄆㄟˋ ㄔㄥˊ ㄑㄧㄥ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攬轡澄清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黨錮傳·範滂》:時冀州饑荒,盜賊羣起,乃以滂為清詔使,案察之。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攬轡澄清”。 [1] 

攬轡澄清成語故事

範滂是東漢人,他品行高尚,疾惡如仇,在當地及附近很有名氣。當時冀州發生饑荒,饑民紛紛起來造反,朝廷就任命他為清詔使去考察情況。他接到任命,感到責任重大,所以在臨行時,騎在馬上,手執細繩,對隨從説:“一定要查明真相,澄清天下(攬轡澄清)。”他還沒有到冀州,那些貪官污吏聽見風聲就扔掉官印逃走了。 [2] 
範滂後來為朝廷採訪民間疾苦和地方官吏的善惡得失,根據收集到的情況一下子彈劾了太守、刺史和權門豪紳20多人,有位大臣批評他彈劾的人太多,説他有私心。他對那位大臣説:“我這樣做,好比是農夫鋤草,為的是莊稼長得更加茂盛。假如我有私心,甘願被當眾處決。” [2] 
由於漢王朝政治日趨黑暗,官員腐敗,範滂見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就辭去了官職。汝南太守宗資久慕他的名聲,請他代理功曹職務,把郡裏的政務委託給他。範滂在職期間,對更治嚴加整頓,公開薦舉有品德的人,他還與太學生結交,評論朝政,反對宦官專權,後來被人誣陷結黨營私,遭到二次黨銦之禍,被投入大牢。最後,他死在獄中,死時才33歲。 [2] 

攬轡澄清成語寓意

人無志不立,在偉人們身上顯現着。從孟子的“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到曹孟德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再到毛澤東的“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高遠的志向成為偉人們挺立的脊樑,遠大的抱負成為他們前行的動力。人無志不立,在普通人的凡眼俗語中顯現着。“要為病重的兒子攢夠看病的錢”,“要讓父母老有保障”,“要讓妻子不再忍受風吹雨淋”,小小的願望成為凡人抵擋艱難的盾牌,平凡的願望成為他們前行的引力。澄清天下,可欽可敬;含飴弄孫,無可厚非。無論志大志小,有志向,有抱負,有願景,就有希望,就有未來。 [3] 

攬轡澄清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攬轡澄清”指立志治理亂局,安定天下。也比喻人在負責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刷新這件工作,把它做好。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1]  [4] 
  • 運用示例
唐·韋建《黔州刺史薛舒神道碑》:“駐車決遺,攬轡澄清。” [1] 
明·無名氏《四賢記・義勸》:“荷蒙大元皇帝詔賜右榜進士,累升建康肅政廉訪使之職。褰帷觀察,攬轡澄清。” [1] 
清·黃遵憲《將應順天試仍用前韻呈靄人樵野丈》詩:“平生攬轡澄清志,足跡殊難出里閭。萬一鉛刀堪小試,可容韞櫝便藏諸?” [1] 
吳殿堯《偉大的情懷--讀<朱德詩詞集>有感》:“在詩中,作者把國家與民眾的災難視同‘已飢己溺’,澎湃着不可抑制的‘急濟心懷’,那種憂國憂民之情,攬轡澄清之志,躍然紙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