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攬轡橋

鎖定
攬轡橋,是在吉林北山的東西兩峯之間,飛架一座石橋,是用花崗岩砌的單孔拱橋,造型特別精美別緻,氣勢雄偉,高懸壯觀,長30米,寬5米,高15.7米。
中文名
攬轡橋
位    置
吉林北山的東西兩峯之間
始建於
1932年
30米
5米
15.7米

攬轡橋歷史典故

攬轡橋始建於1932年。竣工後,請當時的偽滿洲國皇帝賜名,他就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遜位後在天津隱居。“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把他找出來做了傀儡皇帝。溥儀正愁不知起什麼好,這時近臣寶熙給他講了一個康熙皇帝東巡吉林的故事。康熙二十一年(1682)聖祖爺東巡吉林,在松花江邊望祭長白山,然後率諸王公貝勒到九龍山狩獵。他策馬行至兩峯之坳時,曾攬轡回首,城外大江彎弓,更有百艘戰船排到江中,他龍顏大悦。溥儀聽此茅塞頓開,提筆寫下“攬轡橋”三個大字,並鑄銅牌一塊,嵌立橋頭石欄上。由於石橋形似駝背,老百姓戲稱此橋為“羅鍋橋”,石橋建成至今,每年都有大量的遊人在此攝影留念。
1994年9月,北山公園又在康熙皇帝攬轡停騎的地方樹立了一座花崗岩石碑,正面刻有“康熙帝攬轡停騎處”八個大字,背面刻有碑文。此碑位於攬轡橋北50米的地方,“攬轡飛虹”是北山新八景之一。

攬轡橋松花江放船歌

在北山攬月亭的北面80米的地方還立有康熙御詩碑,碑高1.8米,長3米,碑文正面行書草體《松花江放船歌》,詩文中有“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
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東巡吉林時檢閲吉林水師泛舟松花江上,揮筆寫下此詩,由著名書法家,清皇帝恭親王后裔愛新覺羅·毓贍書丹。1994年,北山公園建園70週年時,立此碑以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