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攀天閣鄉

鎖定
攀天閣鄉,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下轄鄉,地處維西縣北部,東鄰塔城鎮,東南接永春鄉,西與白濟汛鄉連接。 [1]  攀天閣鄉行政區域面積280.95平方千米。 [3] 
民國年間,設攀天閣鄉,轄現在鄉境的大部分地方和塔城鎮的川達、海尼一帶。1988年4月,攀天閣公社改鄉。 [1]  截至2019年末,攀天閣鄉户籍人口15625人。 [3]  截至2020年6月,攀天閣鄉下轄8個行政村。 [2]  鄉人民政府駐皆菊村。 [1] 
截至2019年末,攀天閣鄉有工業企業1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4個。 [3] 
中文名
攀天閣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
維西縣北部
面    積
280.95 km²
下轄地區
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皆菊村
電話區號
0887
郵政區碼
674602
氣候條件
亞熱帶與温帶季風高原山地氣候
車牌代碼
雲R
人    口
15625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攀天閣鄉建置沿革

民國年間,設攀天閣鄉,轄現在鄉境的大部分地方和塔城鎮的川達、海尼一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此設區,通常稱為二區。
1958年公社化中先後建衞星、東方紅、攀天閣公社。
1988年4月,攀天閣公社改鄉。 [1] 
攀天閣鄉

攀天閣鄉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攀天閣鄉下轄8個行政村:皆菊、美洛、工農、安一、新華、新樂、嘎嘎塘、岔支洛。 [2]  鄉人民政府駐皆菊村。 [1] 

攀天閣鄉地理環境

攀天閣鄉位置境域

攀天閣鄉地處維西縣北部,東鄰塔城鎮,東南接永春鄉,西與白濟汛鄉連接。 [1]  攀天閣鄉行政區域面積280.95平方千米。 [3] 
攀天閣鄉

攀天閣鄉地形地貌

攀天閣鄉地處維西縣城保和鎮西北部,地勢東高西低,略呈現台體狀。地形分為河谷、半山區和高山平壩。“五河夾四山圍一壩”是攀天閣典型的地理特徵。主要山脈有阿尼打底、拍底山、那迪鍋特。境內最高峯拍底山位於攀天閣鄉東北部,海拔3502米;最低點永春河主流中心位於攀天閣鄉西面,海拔1700米。 [1] 

攀天閣鄉氣候

攀天閣鄉屬亞熱帶與温帶季風高原山地氣候,其特點是呈立體氣候。多年平均氣温10.6℃,1月平均氣温2.9℃,極端最低氣温-8.7℃;7月平均氣温17.5℃,極端最高氣温31℃。最低月均氣温2.9℃,最高月均氣温17.5℃。平均氣温年較差14.6℃,最大日較差20.5℃。生長期年平均280天。無霜期年平均200天,最長達220天,最短為17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044小時。0℃以上持續期360天。年平均降水量783.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210天,最多達230天,最少為152天。極端年最大雨量1380.6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107.1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8月,8月最多。 [1] 

攀天閣鄉水文

攀天閣鄉境內河道屬瀾滄江流域,主要河流有永春河、安一河、工農河、三村河、大小火山河等,自東、東北向西流入瀾滄江,流域面積40平方千米,徑流總量12億立方米。 [1] 

攀天閣鄉自然資源

攀天閣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鉛、鋅、鐵、石棉、汞、煤等,尚未開發利用。其他自然資源有竹筍、天麻、松茸、各種純天然藥材等。生物多樣性突出。是迪慶州松茸源產地之一,是維西縣特產菌類羊肚菌主產地。
2011年,攀天閣鄉耕地總面積2.57萬畝,其中水田3556畝。 [1] 

攀天閣鄉自然災害

攀天閣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泥石流、旱災、水災、冰雹、風災、地質災害等,泥石流和旱澇災害經常發生。 [1] 

攀天閣鄉人口

2011年末,攀天閣鄉轄區總人口1.58萬人。另有流動人口238人。總人口中,男性8189人,佔51.95%;女性7575人,佔48.05%。14歲以下3109人,佔19.72%,15—64歲1.17萬人,佔73.99%;65歲以上992人,佔6.29%。總人口中,以傈僳族為主,達9006人,佔57%。2011年,人口出生率2.2‰,人口死亡率2.8‰,人口自然增長率-0.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6人。 [1] 
截至2019年末,攀天閣鄉户籍人口15625人。 [3] 

攀天閣鄉經濟

攀天閣鄉綜述

2011年,攀天閣鄉財政總收入1109.2萬元,比上年增長27%。2011年,攀天閣鄉農民人均純收入3820元。 [1] 
截至2019年末,攀天閣鄉有工業企業1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4個。 [3] 

攀天閣鄉農業

2011年,攀天閣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攀天閣鄉生產糧食5298噸,其中水稻864噸、小麥612噸、玉米3822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葉菜類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63萬畝,產量156.67噸;蔬菜種植面積2.39萬畝,產量743.96噸,主要品種有葉菜類、根莖類、瓜菜類、豆類、茄果類、葱蒜類,其中菠菜121.36噸,大白菜114.56噸,白蘿蔔53.55噸,黃瓜3.03噸,南瓜6.18噸,四季豆7.77噸,茄子1.03噸,辣椒2噸,西紅柿4.18噸,大葱6.89噸。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31萬頭,年末存欄1.42萬頭;羊飼養量1.26萬隻,年末存欄1.05萬隻;牛飼養量0.68萬頭,年末存欄0.59萬頭;家禽飼養量4.34萬羽,上市家禽1.66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623噸,其中豬肉490噸,牛肉76噸,羊肉32噸,禽肉25噸;禽蛋9噸;畜牧業總產值0.37億元。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28.59萬畝,其中防護林26.39萬畝,經濟林1384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4.6萬株,林木覆蓋率72.39%,活立木蓄積量8410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34萬畝,產量155.76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柑橘,其中蘋果54.59噸,梨17.8噸。 [1] 

攀天閣鄉工業

2011年,攀天閣鄉形成以礦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工業總產值達到5580萬元。 [1] 

攀天閣鄉金融

2011年末,攀天閣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482萬元,比上年增長0.9%;各項貸款餘額1693萬元,比上年增長1.8%。 [1] 

攀天閣鄉社會事業

攀天閣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攀天閣鄉有小學8所,在校生1170人,專任教師8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755萬元,比上年增長3%;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5%,比上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 [1] 

攀天閣鄉文體事業

2011年末,攀天閣鄉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及迪慶人民廣播電台,廣播綜合覆蓋率98%,全年公共廣播節目播出時間6000小時。1999年建電視台,發射(轉播)塔高12米,覆蓋半徑1千米。2011年末,電視台開通中央3、5.6、8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户,電視綜合覆蓋率98%,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6000小時。通過實施“村村通”工程,2011年末實現了廣播電視全覆蓋。有線電視用户有483户。
2011年末,攀天閣鄉有文化站1個,村農民文化活動場所8個,農家書屋8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人。
2011年末,攀天閣鄉有體育場地58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60%。 [1] 

攀天閣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攀天閣鄉有衞生院1所;病牀6張,其中公立衞生機構牀位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0.38張,固定資產總值1376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4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0.9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35萬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5/10萬,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22.0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42萬人,參合率93%;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28.1‰、24.1‰、12.05‰。 [1] 

攀天閣鄉社會保障

2011年末,攀天閣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07户,人數142人,支出33.56萬元,比上年增長37.77%,月人均165.7元,比上年增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497户,人數5636人,支出.536.6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90元,比上年增長9%;農村五保分散供養92人,支出13.2萬元,比上年增長9%;農村醫療救助18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828人次,共支出150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臨時救濟625人次,支出25萬元,比上年增長11%。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1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6.69萬元,比上年增長10.39%。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08萬人,已登記參保1.07萬人,參保率達98.4%。其中60歲以上領取養老金人數為1462人,重度殘疾人70人、五保户10人,繳費參保9195人。 [1] 

攀天閣鄉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攀天閣鄉有郵政局代辦所1個,電信服務網點3個。 [1] 

攀天閣鄉交通運輸

2011年末,攀天閣維德二級柏油路途經鄉境內,油路通車裏程31千米,8個行政村106個村民小組通公路。2011年,客運總量1.57萬人次。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段麗元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雲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4月:2765-2767.
  • 2.    2020年統計用區劃分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0-09]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