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枝旋覆花

鎖定
木枝旋覆花,原名:擬羊耳菊,拉丁文名:Inula forrestii Anth.菊科旋覆花屬灌木,多分枝。分枝開展;老枝徑3-4毫米或更粗壯;樹皮深灰色或褐灰色,有淺溝和皮孔;樹皮紅褐色,被短毛,上端與頂芽一樣被白色密絹毛及腺點,有密集的葉。葉開展,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頂端急尖,有長細尖頭,邊緣有具小尖頭的淺鋸齒但下部全緣且漸狹成短柄狀,近革質,兩面被粘質乳頭狀短腺毛,下面沿脈密生黃褐色短柔毛;產雲南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此種由於葉和花序的特性,極易與本屬中其它木本的種區別。 [1] 
中文名
擬羊耳菊
別    名
豬耳風
羊耳風
山白芷
白牛膽
白麪貓子 展開
別名
豬耳風
羊耳風
山白芷
白牛膽
白麪貓子
蠟毛香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桔梗目
菊科
亞    科
管狀花亞科
旋覆花族
亞    族
旋覆花亞族
旋覆花屬
羊耳菊組
拼    音
mù zhī xuán fù huā
中文學名
植物界

木枝旋覆花形態特徵

灌木,高0.4-1米,多分枝。分枝開展;老枝徑3-4毫米或更粗壯;樹皮深灰色或褐灰色,有淺溝和皮孔;當年枝長3-6釐米,徑1-2毫米,樹皮紅褐色,被短毛,上端與頂芽一樣被白色密絹毛及腺點,有密集的葉。葉開展,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2-7釐米,寬0.7-3釐米,頂端急尖,有長細尖頭,邊緣有具小尖頭的淺鋸齒但下部全緣且漸狹成短柄狀,近革質,兩面被粘質乳頭狀短腺毛,下面沿脈密生黃褐色短柔毛;中脈和5-6對側脈在下面凸起;側脈向上彎曲,在近葉緣處相連結;網脈極細密而明顯。腋芽被白色密絹毛。頭狀花序在枝上部腋生及頂生,排列成總狀,或僅在枝端單生,倒卵圓形,長稍超出1釐米,徑1-1.5釐米;花序梗長約5-15毫米,花後常宿存;苞葉少數,線狀披針形,被白色絹毛,漸小成總苞片狀。總苞近鍾狀,長8-10毫米;總苞片4-5層,線狀披針形,外層稍革質,較內層短4-5倍,被腺點和短柔毛;內層頂端漸尖,邊緣幹膜質,有緣毛。舌狀花稍超出總苞;花冠長約9毫米;舌片線狀長圓形,長6毫米,寬1.5毫米;管狀花花冠長5毫米,有披針形裂片,裂片有腺點;花葯上端稍尖;花柱分枝頂端截形。冠毛污白色,約與管狀花花冠等長,在舌狀花較短,約有20個微糙毛。瘦果狹圓柱形,長約3毫米,被白色密絹毛,有腺點。花果期11月。 [1] 

木枝旋覆花生長習性

生於開曠坡地或石礫間,海拔2000-2100米。 [1] 
此種由於葉和花序的特性,極易與本屬中其它木本的種區別。在四川還是首次見到;但四川的植物有較小的葉(長2-5釐米,寬0.7-1.7釐米)及通常單生於枝端的頭狀花序,而云南的植物有較大的葉(長4-7釐米,寬1-3釐米)及生於枝端和上部葉腋的4-5個頭狀花序。四川的植物是否應作為變種或不同種,還待進一步的觀察。 [1] 

木枝旋覆花地理分佈

產雲南西北部(麗江、中甸、永寧)及四川西南部(木裏)。 [1] 

木枝旋覆花分類學

木枝旋覆花,原名:擬羊耳菊,拉丁文名:Inula forrestii Anth. 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桔梗目菊科旋覆花屬木枝旋覆花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