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據(jū、jú)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是由兩個漢字簡化而來--據和據。
繁體字的“據”(jú),最早見於戰國文字,本義為依靠,憑依,後引申為佔有。又用於姓氏中 [8]  。而“據”(jū),最早見於秦代小篆,本義為拮据,後世以“據”假借“據”字表示。 [9] 
今以“據”為據之簡化字 [10] 
中文名
拼    音
jū jù
繁    體
部    首
字    碼
636E
五    筆
RNDG
倉    頡
QSJR
鄭    碼
DXEJ
字    級
一級(2189) [6] 
筆畫數
11畫
GBK代碼
BEDD
異    體
[5] 

文字源流

據(jú)

形聲字。從手,豦聲。本義為依靠,許慎的《説文解字》雲:“據,杖持也。”後引申為佔據。《韓非子·初見秦》雲:“據其他而有其民。”又引申為抓。《史記·呂太后本紀》雲:“呂后鮁,…...,據高後掖忽弗復見。” [11] 

據(jū)

形聲字,從手,居聲。《説文解字》雲:“據,戟鋦也。”這是雙聲聯綿詞,又寫作拮据,指一種不能屈伸的手病。《詩.豳風.鴟鶚》:“予手拮据。”引申為經濟困窘,艱難困頓。唐杜甫《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府》:“文物陪巡狩,親賢病拮据。”又音jú ,通‘據”,指憑據,依據。“據”、“據”原來是兩個不同的字,後世以“據”假借“據”字表示, [12] 
今以“據"作“據"的簡化字。”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據jù
⒈ 憑依、倚仗:據點。據險固守。 [7] 
⒉ 佔有:竊據。盤據。據為己有。
⒊ 可以用做證明的事物:字據。證據。單據。論據。契據。言之有據。
⒋ 按照:據實。據稱。依據。據事直書。
其他字義
據jū
⒈ 〔拮据〕見“拮”。 [1-2] 
基本詞義
◎ 據 jū
(1) ——“拮据”( jiéjū):經濟上緊張、缺少錢用
(2) 另見 jù;qie
基本詞義
◎ 據jù
〈動〉
(1) (形聲。本義:手靠着;靠着) [7] 
(2) 同本義[lean against]
據,杖持也。——《説文》
馮幾據杖。——《戰國策·燕策》
據軾低頭。——《莊子·盜蹠》
(3) 依靠,憑藉 [rely on;depend on]
不可以據。——《詩·邶風·柏舟》
神必據我。——《左傳·僖公五年》
誠據其勢。——《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北據漢沔。——《三國志·諸葛亮傳》
向後據地。——《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4) 又如:據着(憑着);據梧(依靠着梧桐樹);據爭(據理爭辯);據恃(憑仗);據高臨下(憑藉高處俯控低處);據憑(依仗)
(5) 根據 [according to]
據於德。——《論語》
據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商君書·更法》
(6) 又如:據經(依據經典);據亂(據亂世之史);據常(根據常理);據依(依據);據古(尊依古道)
(7) 佔有,佔據 [occupy]
乃入據陳。——《史記·陳涉世家》
據其柵。——《資治通鑑·唐紀》
據而有之。——《資治通鑑》
悉為逆據。——《廣東軍務記》
(8) 又如:據鞍(跨鞍。後用以指年老而壯志不減);據凡(佔據要位);據重(佔據要位);據竊(竊據,非法佔據)
(9) 按着 [press]
稽首據掌致諸地。——《禮記·玉藻》。注:“以左手覆按右手也。”
(10) 又如:據地(手按着地)
(11) 安;定 [settle]
上黨民走 趙, 趙軍 長平,以按據 上黨民。——《史記》
詞性變化
◎ 據jù
〈名〉
(1) 證據,憑證 [certificate;evidence]。如:立此為據;字據;據證(證據)
(2) 古西域的長度單位。相當於晉代的十里 [ancient measurement unit]
(3) 另見 jū [7]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據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8
唐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𠀤音居。《説文》戟挶也。《詩·豳風箋》韓詩云:口足為事曰拮据。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御切,音據。手病也。
又與據通。《前漢·揚雄傳》潭思渾天,參摹而四分,之極於八十一,旁則三摹九據,極之七百二十九贊,亦自然之道也。《注》據,今據字,猶位也,處也。
又《酷吏傳贊》趙禹據法守正。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據以驕騖。《注》張揖雲:據,直項也。
(據)《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御切,音鋸。《説文》杖持也。《論語》據於德。
又《廣韻》依也。《易·困卦》困於石,據於蒺藜。《詩·邶風》亦有兄弟,不可以據。《左傳·僖五年》享祀豐潔,神必據我。《注》據猶安也。
又引也,援也。《爾雅疏序》事有隱滯,援據徵之。
又按也。《禮·玉藻》君賜稽首據掌,致諸地。《疏》覆左手按於右手之上也。《老子·道德經》猛獸不據。《注》以爪按拏曰據。
又拒守也。《史記·趙奢傳》先據北山上者勝。
又《集韻》其踞切,音遽。有形之貌。與莊子覺則蘧蘧然之蘧同。
又《史記注》訖逆切,音戟。《呂后紀》見物如蒼犬,據高後掖。
又葉求於切,音蘧。《史記·龜筴傳》事有所疾,亦有所徐。物有所拘,亦有所據。 通作據。見據字注。 [3] 

説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據
(據 jù)杖持也。從手豦聲。居御切 [4]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tɕy˥˧; tɕy˥ 日語讀音 SUERU SUE韓語羅馬 KE現代韓語 거越南語 cứ
客家話 [台灣四縣腔] gi3 [寶安腔] gi3 | gi1 [客英字典] gi3 gi5 [陸豐腔] gi1 [海陸腔] gi3 [東莞腔] gi5 [客英字典] gi3 gi5粵語 geoi1 [1]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