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擇善村

鎖定
這裏的村民善良、純樸、真誠,這裏的環境優雅、空氣清新,這裏蘋果酸甜可口、梨汁多個大甜、西瓜個大汁甜、花生可口,總之這裏的一切都很美,每天就像生活在蜜裏一樣甜。
文教科技改革開放後,學生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質量逐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先後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18人。
隸屬於美麗沙灘市海陽。位於:山東省海陽市擇善村(在309國道邊)
中文名
擇善村
行政區類別
面    積
1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268人

擇善村基本概況

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孫姓來此建村定居,取“宅處善地”之吉,命村名宅善,演變為宅上村。後曲姓、于姓由多英村遷來。清朝末年,于姓從郭城遷入。1921年,村民於佛敬南改村名為擇善。 擇善村位於海陽市北部,地處東經121°06′,北緯37°06′。在郭城鎮南部,隸屬郭城鎮,距鎮政府駐地7.5公里。東與山角村相鄰,西與東莊、台城村接壤,南邊為山區,北邊隔河是309國道,其中有耕地20公頃。適宜種植小麥玉米地瓜花生蘋果、梨、杏、西瓜、板栗、酸渣等。 2002年,全村有96户。有於、孫、姜、郝、劉等5姓,均為漢族,其中於、孫2姓居多。 [1] 

擇善村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 同年2月7日膠東行政聯合辦事處駐本村辦公。
1943年第一個生產互助組成立。
1980年村投資5萬元,安裝發電設備,全村用上電燈。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 

擇善村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30公斤,總產3.9萬公斤。1976年,糧食畝產達到2 60公斤,總產7.8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提高到407公斤,總產達到9.9萬公斤;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273萬元,其中農業100萬元,畜牧養殖業166萬元,其它7萬元。 1966年,始栽植蘋果。2000年,蘋果面積達到2.7公頃,收入4萬元。
第二、三產業建國初期,本村沒有工商業項目。改革開放後,先後發展起麪粉廠、油坊、商店及草編、飲食服務業等。2002年,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77人,收入1 32萬元,其中工業88萬元,建築業17萬元,運輸業8萬元,商飲業9萬元,服務業10萬元。 [1] 

擇善村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改革開放後,學生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質量逐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先後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18人。 1980年,村統一購買彩電,豐富了羣眾的文化生活。 人民生活建國前,村民生活飢寒交迫,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温飽問題得到解決。2002年,全村人均糧食達到500公斤,有各種運輸車70輛,摩托車20輛,電話40部,電視機95台,電冰箱20台,洗衣機10台。 [1] 

擇善村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8月,村成立黨支部,於守合任黨支部書記。之後,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範國珍、喬明軒、於立坤、于吉波、于吉奎、孫慶樂、孫吉強、於慶華、於建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2個,黨員21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5月,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複稱大隊管委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孫成章、孫成仁、孫日芝、王玉珍、孫吉春、于吉波、於立坤、于吉奎、孫慶樂、孫吉強、於慶山、於建軍、於建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