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撲,漢語一級字 [4]  ,讀作pū,部首為扌,本義指擊,打,也指擊拂的用具。 [3] 
中文名
拼    音
繁    體
倉    頡
QY
簡體部首
部首筆畫
3
總筆畫
5
五筆86
RHY
五筆98
RHY
四角號碼
53000
UniCode
U+6251
規範漢字編號
0199
漢字五行
是否為常用字
姓名學
非姓氏
首尾分解查字
扌卜(shoubu)
漢字部件構造
扌卜
[筆順編號
12124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撲pū
⒈ 輕打,拍:撲粉。撲蠅。撲打。 [3] 
⒉ 擊拂的用具:粉撲。
⒊ 衝:撲滅。撲救。
⒋ 相搏擊:相撲。撲跌。
⒌ 跌倒:撲地。
⒍ 伏:撲在桌上看書。
⒎ 杖,戒尺,亦為中國周代九刑之一。 [1] 
基本詞義
◎ 撲pū
〈動〉 [3] 
(1) (形聲。左形,右聲。本義:擊,打)
(2) 同本義 [beat;strike]
撲,挨也。——《説文》
撲,擊也。——《廣雅》
連杖曰撲。——《通俗文》
蔭不祥之木為雷電所撲。——《淮南子·説林》
舉築撲秦皇帝,不中。——《史記·刺客列傳》
吾即撲殺汝。——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撲掌(拍掌。表示驚訝、惋惜);撲作教刑(用板子責打違反禮教的人);撲刑(指教師用戒尺、教鞭之類對學生所作的體罰);撲抶(杖擊,鞭打);撲責(杖擊責罰);撲棗(擊落棗子)
(4) 進攻 [attack]
秦破 韓、 魏,撲師 武。——《史記·周本紀》
(5) 拂着;拂拭 [whisk or wipe off]
旋見雞伸頸擺撲。——《聊齋志異·促織》
(6) 又如:撲復(撲擊);撲手(撲擊的招數);撲殄(撲滅);撲剪(撲滅剷除)
(7) 傾倒。通“僕” [fall]
秦破 韓魏,撲師武。——《史記·周本紀》
朽機懼傾撲。——韓愈《納涼聯句》
(8) 又如:撲翻身(跪下後兩手伏地,撲倒身子);撲跌(相撲,摔交);撲破(摔破;摔壞);撲殺(摔死;擊殺)
(9) 直衝 [rush at]。如:孩子一下子撲到他媽的懷裏去;老虎向山羊撲去
(10) 賭博 [gamble]。如:撲賣(宋元時小商敗推銷用的一種博戲手法,以錢為賭具)
(11) 盡全力 [devote]。如:一心撲在集體事業上
(12) 〈方〉∶伏,趴 [bend over]。如:撲在桌上看地圖
(13) 喻指煙、氣之屬直衝(人的感官) [assail]
剖之,有如煙撲口鼻。——明· 劉基《賣柑者言》
(14) 又如:撲面
詞性變化
◎ 撲
撲毬 pū
〈名〉
(1) 某些拍、拭的用具 [puff]。如:粉撲;毬撲
(2) 棰杖 [rod]
永泰中,餘任 洛陽丞,以撲抶軍騎。—— 唐· 韋應物《示從子河南尉班》
◎ 撲 pū
〈名〉
(1) 鞭子;戒尺。古代體罰用具 [whip;teacher’s ruler for beating pupils]
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漢· 賈誼《過秦論》 [3] 
(2) 又如:撲罰(以鞭撲來懲罰);撲撻(鞭打)

古籍釋義

唐韻》《集韻》《韻會》𠀤普木切,鋪入聲。與攴同。小擊也,打也。《戰國策》若撲一人,若捽一人。《史記·刺客傳》高漸離舉築撲秦皇帝,不中。
杖也。《書·舜典》撲作教𠛬。《傳》撲,榎楚也,不勤道業則撻之。《禮·月令》司徒搢撲北面誓之。或作撲。
《集韻》匹角切,音璞。與㩧同。亦擊也。或作𢪊。
類篇》匹𠋫切,剖去聲。扣也。
《集韻》拍逼切。同揊。見揊字注。
(撲)《唐韻》蒲角切《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𠀤音雹。《説文》挨也。《廣韻》相撲也。
《增韻》踣也。《韓愈·納涼聮句》朽杌懼傾撲。或作𢷏。
《集韻》匹角切,音璞。與㩧同。擊也。
《唐韻》《集韻》《韻會》普木切《正韻》普卜切,𠀤與攴同。小擊也。《書·盤庚》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杖也。與撲同。《荀悦申鑑》桎梏鞭撲,以加小人。
《荀子·臣道篇》若馭撲馬。《注》未調習之馬。
《集韻》博木切,音卜。拭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