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区

中国的一种行政区划变更方式
收藏
0有用+1
0
撤县设区一般是指中国境内直辖市地级市将其所辖的改设为市辖区。撤县设区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市政府同意,最后经过民政部国务院实地考察各方面达标后方能批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撤县设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各地撤县设区的数目越来越多。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胡祖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超大城市要划定并坚守城市开发边界,慎重撤县设区。时隔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慎重从严把握撤县(市)改区,撤县改区从“慎重”变成“慎重从严”,政策再次收紧。 [29]
中国撤县设区经历了快速增长(1997-2002年)、调控收紧(2003-2009年)、再次升温(2010-2021年)三个阶段。“县”越来越少,市辖区逐年增多。 [33]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严控撤县设区。 [32]
中文名
撤县设区
外文名
removing counties and establish districts
定    义
直辖市地级市将其所辖的改设为市辖区

变更目的

播报
编辑
撤县设区,不是行政区划的简单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撤县设区,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在谈到撤县设区问题时强调:“对于县改区,要从市辖区调整入手,本着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肯民充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原则进行。中国地域辽阔,各大城市之间以及单个城市内部城区之间在区位、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色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不能相互效仿、一哄而起。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查研究,按汗纹应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合理调整大中城市市区行政区划,从严控制县改区,防止大中城市市区范围不合理的盲目扩大。
撤县设区是有条件的,主要依靠国务院批转民政部1993年38号文件《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报告的通知》,由于近十多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各地撤县设区的申请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形势发展,民政部出台了一个《市辖区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允许直辖市和地级市设立市辖区,其中市域总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的城市,平均每60万人可设立1个市辖区。最小的市辖区人口不得少于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不得少于10万人。对于页颈朽中心城市郊县(县级市)改设市辖区,须该县(市)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业人口不得低于70%;第二糠套婆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75%以上。改设市辖应料区的县(市),全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不得低于上一年本市市辖区对应指标的平均水平。
撤县设区有严格的程序。县、市、章和地主纹级市、省政府要统筹考虑,最后经过民政部和国务院同意,经实地考察方能批准。撤县设区的流程一般为:市级政府对撤县设区进行调研→确定撤县设区的基本思路,并且和县级政府进行交流获取反馈→将撤县设区的总体方案上报省政府并请省政府转报国务院→民政部有时会对改区后的地名,区域等因素提出建议充嘱劝→国务院批准,省政府批准,市政府宣布撤县设区。

逐步收紧

播报
编辑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慎重撤县设区”,2022年初,这一表述升格为“慎重从严把握撤县(市)改区,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严控撤县建市设区”。最新的表述则是《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到的“严格控制撤县建市设区”。
撤县设区进入冷静期,是对此前一些地区一哄而上、过急过热的扩大城市做法的纠偏。同时,撤县设区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阻碍,如从县级政府角度来说,此举将大幅缩减财政收入,弱化审批、规划等方面的自主权。此外,中心城区对县域产生虹吸作用,造成设区后县域拥有的资源反而变少,经济发展因此受限。 [31]

县、区区别

播报
编辑

级别待遇

直辖市的县设区后相应的官员行政级别不变仍享受正厅级待遇;如果是副省级市的县设区后相应的官员行政级别提升为副厅级待遇,副省级市的县相应的官员一般享受县处级待遇;而地级市的县设区后相应的官员行政级别不变享受正处级待遇。从享受的待遇上看只有副省级市的县设区后相应的官员在住房标准、工资标准都会相应提高———由于既得利益,这的确可以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干部推动“撤县设区”是行政改革的推动力。
在一些地方,因为撤县设区,区长的政治地位、待遇可能比县长高一点,这是正常的,也无可厚非。应该承认并尊重基层官员的这种利益驱动力,监督、引导其真正为民做事。

相互区别

首先,与市政府关系不同,县财权相对独立
省、县、乡是宪法规定的地方政权。一般县是一级行政机构,财权、人事权相对独立,改成区后,财务统筹、机构人员调整市里面统筹能力更大,也就是财务安排、人员机构将接受市里的统筹安排,也就是说县本身的自主权将缩小。将纳入市的全面统筹管理范围。撤县设区体现的是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也为直辖市(地级市)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此外,县变成区后,县政府的部分组成部门可能变成市政府组成部门的分支机构。比如公安机关,如果是县,就直接叫县公安局,如果是区,就会叫某某市公安局某某分局。
第二,机构人员行政级别不变
在机构和人员的编制上不存在“高半格”的现象。如果是地级市,那么市辖区和市管理的县都是正处级单位;如果是直辖市,那市辖区和市辖县都是厅级单位。
直辖市的市辖区内设有人代会,属于一级政府,财权和人权也是相对独立的,其权利基本与县一致。另外,从直辖市区县领导任命上看,县委书记直接由省级党委任命,区委书记也是由省级党委任命,不存在“撤县设区”后行政权力大小有变化的问题。
第三,发展功能各有侧重
县和区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是否突出城市化管理。县主要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而区则按照城市化管理,更多街道更少乡镇。
省、县、乡是宪法规定的地方政权,县的财权、人事权相对独立,改成区后,
一般来说,县主要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而区则按照城市化管理,契合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县变成区后,财政、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会按照区的要求进行政策调整。随着撤县设区管理之后,将迎来发展的机遇,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方面将有很大改善,接受国家投资方面也会按照城市辖区的标准配置。 [1]

撤县变化

例如陕西省西安市长安撤县设区,说明长安告别了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道路,而融入了西安市大都市圈,迈上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新台阶。区和县的差别,给购房者和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很大。郊县撤县设区后,给人的感觉,离城市更近了。加上房地产商和投资者增加,郊区的人气旺了。
撤县设区最大的变化,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经济相对独立的县,主要以农业为主,干部群众富民强县的主要思路是以农为主,而区则不同,区作为大城市的一部分,其主要目标将是经营城市、管理城市,以城市化带动农村和农民走向富裕。名称变了,思路变了,步子也就变了。乡、镇改成街道办事处,就给基层干部很大压力。因为他们的工作方法也必须变,不能光会站在田间地头抓农业,而应该围绕城市化的大交响曲做文章。从农村到城市化,所有干部都面临一个“怎么转变,怎么快转变”的考验。这种改变,同样是革命性的。

经济更强

例如2002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县撤县改区后,制约经济发展的许多障碍得到消除,提升了新设区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
温江县在撤县改区的第一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一年增加了25.8%,极大促进了其工业化进程,GDP增长19%,财政收入增长28%。
而原新都县的行政建制设置格局将成都市青白江区与成都市市中区隔离,阻碍了成都市发展,撤县设区后,成都的都市区连成一个整体。成都市三环路、成都市绕城高速公路、成彭路、成青路穿越新都,成都市经济和市政设施正迅速向新都及外围扩展。
“撤县设区给高陵带来个明显的好处,就是县的城市基础设施将纳入城市整体规划,2012年西安市给雁塔区的城建投资是8.9亿元,而给高陵县只有30万元。因为县属于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城建资金按要求大多数需要自筹解决。

空间更大

县改区后,一方面,消除了制度方面的障碍,使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增大。
另一方面,两地土地价值升高,土地置换更加顺利,有利于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功能组织可以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展开。

城市化高

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等服务设施都将在市里的统一规划下得到大大加强,城区的硬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2001年,温江县城建成面积13.5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比重仅为27.92%;改区后城区面积23.5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2.91%,城市化率由34.42%提高到50.3%。

资源更优

区划调整后,市区将实行统一规划,着手在郊区县(市)建设相对集中、富有特色的工业园和开发区,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统一建设、共享共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社会事业方面,传统的市、县两套社会服务体系被功能强大、级配合理、覆盖面广的中心城市服务网络所取代。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将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无疑还有利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县属于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城建资金按要求大多数需要自筹解决。
此外,撤县设区、融入市区后,城市名声、品牌效应延伸到郊区,将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和买房置地者。

历年变更情况

播报
编辑
撤县设区历年列表
年份
数量
批复日期
原县名
隶属直辖市/地级市
批复文号
市辖区
1992年
3个
9月12日
汉阳县
湖北省武汉市
民行批[1992]101号 [28]
11月11日
宝安县
广东省深圳市
国函〔1992〕100号 [18]
民行批〔1992〕140号 [19]
1994年
1个
7月3日
牟平县
山东省烟台市
国函〔1994〕69号 [20]
1995年
2个
3月28日
武昌县
湖北省武汉市
国函〔1995〕23号 [21]
7月6日
双阳县
吉林省长春市
国函〔1995〕65号 [30]
1996年
1个
11月20日
同安县
福建省厦门市
国函〔1996〕101号 [22]
1997年
3个
4月29日
6月25日
金山县
通县
临潼县
上海市
北京市
陕西省西安市
国函〔1997〕29号 [23]
国函〔1997〕30号 [23]
国函〔1997〕57号 [24]
1998年
4个
2月27日
3月3日
9月15日
松江县
顺义县
新洲县
黄坡县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北省武汉市
国函〔1998〕16号 [25]
国函〔1998〕17号 [25]
国函〔1998〕77号 [26]
1999年
2个
9月16日
昌平县
青浦县
北京市
上海市
国函〔1999〕112号 [27]
国函〔1999〕113号 [27]
2009年
4个
7月6日
呼兰县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国函〔2004〕10号
7月27日
郾城县
河南省漯河市
69
8月17日
邕宁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79 [19]
8月24日
江源县
吉林省白山市
国函〔2006〕44号
2011年
10个
5月1日
铜山县
江苏省徐州市
国函〔2010〕90号
7月25日
南溪县
四川省宜宾市
国函〔2011〕18号
8月15日
望城县
湖南省长沙市
57
呈贡县
云南省昆明市
58
8月22日
大足县
129
綦江县
8月29日
唐海县
河北省唐山市
国函〔2012〕85号
9月5日
名山县
四川省雅安市
151
10月8日
清新县
广东省清远市
192
12月12日
揭东县
广东省揭阳市
207
2013年
8个
1月18日
临桂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国函〔2013〕17号
2月8日
乐都县
青海省海东市
23
溧水县
江苏省南京市
24
高淳县
6月28日
达县
四川省达州市
73
潮安县
广东省潮州市
74
10月18日
梅县
广东省梅州市
113
2014年
16个
5月31日
电白县
广东省茂名市
国函〔2014〕12号
6月16日
赣榆县
江苏省连云港市
56
璧山县
58
铜梁县
9月1日
郧县
湖北省十堰市
118
沾化县
山东省滨州市
119
云安县
广东省云浮市
120
开封县
河南省开封市
121
栾城县
河北省石家庄市
122
10月20日
陵县
山东省德州市
139
彭山县
四川省眉山市
140
阳东县
广东省阳江市
141
昌都县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
143
12月13日
高陵县
陕西省西安市
158
永定县
福建省龙岩市
159
平坝县
贵州省安顺市
160
2015年
23个
2月16日
武鸣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国函〔2015〕36号
广丰县
江西省上饶市
37
平安县
青海省海东市
38
陕县
河南省三门峡市
39
3月16日
林芝县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
51
4月28日
满城县
河北省保定市
73
清苑县
徐水县
潼南县
74
荣昌县
7月23日
宁河县
119
静海县
抚宁县
河北省秦皇岛市
121
洞头县
浙江省温州市
122
新建县
江西省南昌市
123
10月13日
密云县
182
延庆县
堆龙德庆县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185
华县
陕西省渭南市
186
12月3日
铜陵县
安徽省铜陵市
206
双流县
四川省成都市
207
江川县
云南省玉溪市
208
横山县
陕西省榆林市
209
2016年
27个
1月7日
宣化县
河北省张家口市
国函〔2016〕5号
万全县
崇礼县
辽中县
辽宁省沈阳市
6
定陶县
山东省菏泽市
7
乃东县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
8
3月20日
大洼县
辽宁省盘锦市
53
沾益县
云南省曲靖市
54
柳江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5
遵义县
贵州省遵义市
56
安县
四川省绵阳市
57
6月8日
崇明县
97
蓟县
98
开县
99
洪泽县
江苏省淮安市
100
安塞县
陕西省延安市
104
垦利县
山东省东营市
105
9月14日
赣县
江西省赣州市
156
肥乡县
河北省邯郸市
157
永年县
11月24日
梁平县
185
武隆县
郫县
四川省成都市
186
户县
陕西省西安市
188
晋宁县
云南省昆明市
187
许昌县
河南省许昌市
189
东乡县
江西省抚州市
191
2017年
5个
7月18日
九江县
江西省九江市
国函〔2017〕104号
罗江县
四川省德阳市
106
达孜县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107
南郑县
陕西省汉中市
108
那曲县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
109
2018年
8个
2月9日
大同县
山西省大同市
国函〔2018〕22号
余江县
江西省鹰潭市
23
马龙县
云南省曲靖市
24
6月19日
济阳县
山东省济南市
86
长治县
山西省长治市
87
屯留县
株洲县
湖南省株洲市
88
宜宾县
四川省宜宾市
89
2019年
6个
6月27日
上饶县
江西省上饶市
国函〔2019〕59号
茌平县
山东省聊城市
60
淮阳县
河南省周口市
61
田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62
11月6日
太谷县
山西省晋中市
104
湟中县
青海省西宁
106
2020年
7个
6月5日
邢台县
河北省邢台市
国函〔2020〕78号
任县
南和县
芜湖县
安徽省芜湖市
80
繁昌县
新津县
四川省成都市
82
水城县
贵州省六盘水市
83
2021年
4个
1月29日
凤翔县
陕西省宝鸡市
国函〔2021〕X号
2月3日
长泰县
福建省漳州市
不详
沙县
福建省三明市
不详
3月18日
孟津县
河南省洛阳市
不详
数据资料 [1-17]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