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撒拉族民歌

鎖定
撒拉族民歌,青海省地方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撒拉族民歌歷史悠久,主要流行在青海省循化縣、化隆縣及新疆伊寧、甘肅積石山縣撒拉族聚集區。自明末清初以來,撒拉族民歌融合了當地藏、漢、蒙古,並融入了宗教音樂的元素,具有代表性的有《撒拉玉爾》(傳統情歌)《巴西古溜溜》《阿麗瑪》《伊秀爾瑪秀爾》等;民國年間,撒拉族吸收了河湟花兒和藏族拉伊的特點逐步形成了獨具風味的撒拉花兒、勞動號子、小調、兒歌、搖籃曲等。 [1] 
2014年7月16日,撒拉族民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160。 [2] 
中文名
撒拉族民歌
批准時間
2014年7月16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音樂
遺產編號
Ⅱ-160
申報地區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撒拉族民歌歷史淵源

撒拉族民歌表演 撒拉族民歌表演
撒拉族先民從中亞的撒馬爾罕遷徙至青海東部的循化。入居青藏高原的藏漢文化腹地。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定居後同周圍的藏、回、蒙等民族長期相處融合形成現在的撒拉族。雖然撒拉族沒有文字,但傳統文化通過口頭傳承的方式得以保留。 [3] 
撒拉族是一個善於歌唱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他們用民歌的形式唱述歷史故事、民間傳説。撒拉族民歌在唱詞上除使用撒拉族民族語言外,還使用漢、藏兩種語言。 [4] 

撒拉族民歌基本特徵

撒拉族民歌民歌類型

撒拉族民歌分為“家曲”和“野曲”兩大類。“家曲”和“野曲”之分有兩種含義,一是形式方面的;二是內容方面的。形式方面的不同所受到的限制是輕微的,而內容不同的限制則是嚴格的。為此,“野曲”只能在户外演唱並且迴避長輩和親屬。 [5] 
撒拉族民歌根據內容和音樂特點可分為勞動歌(號子)、玉爾(傳統情歌)、花兒、宴席曲、宗教歌、兒歌。其中屬“家曲”範疇的為勞動歌、宴席曲、宗教歌、敍事歌、兒歌。 [5] 

撒拉族民歌音樂特點

撒拉族民歌表演 撒拉族民歌表演
撒拉曲: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語言演唱的長篇抒情詩,每首都由若干段意義完整的短詩組成,或敍述了一個故事,或抒發某種感情,或塑造一個形象。 [6] 
撒拉宴席曲:是撒拉族人民在婚嫁喜事中每當賓客滿堂,歡笑宴慶時,為助興而用漢語演唱的風俗性民歌和舞蹈。 [6] 
撒拉花兒:高吭明亮,自由奔放,多以五聲音階為基礎,但並不完全採用完整的音階形式,最常見的調式是羽調式和徵調式。 [6] 
勞動歌曲:主要有拉木號子、伐木號子、渡船號子、收割號子、連枷號子、打牆號子、打瓦號子等。這些勞動歌曲,由勞動環境、勞動方式、勞動強度的不同,表現方式也不同。如拉木號子,由於勞動強度大,氣息短促,音樂結構也短小,演唱時即興編詞。 [6] 
兒歌:撒拉族兒歌演唱形式活潑,比喻生動,趣味性很強,含義深刻,大多與兒童的生活、遊戲等有關。 [6] 

撒拉族民歌旋律調式

撒拉族民歌中具有民族風格和特徵的旋律形態:一是以兩個三度關係構成的核心腔體,即小三度加小三度,如misolmi或hdola。這種形態打破習慣的旋律上行,而是迴轉,形成獨特的風格。二是旋律下行時構成的“二四二”結構,即大二度加純四度再加大二度。比較典型的如dorela的l,這種形態流行在撒拉族的主要居住地。 [3] 
撒拉族民歌使用最多的是羽、角調式,基本上以五聲音階為主。偶爾也會使用加有偏音的六聲音階,用來表達變化的情緒。 [3] 

撒拉族民歌曲體結構

撒拉族民歌曲體中最基本的結構形式是單樂句反覆體,還有在此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的雙樂句和多樂句變化反覆體結構。
(1)材料單一,但性格鮮明;(2)核心腔體結構的重複和變形;(3)採用不同的發展手法,諸如重複、移位、擴充、逆行、倒影、緊縮等;(4)演唱中的即興處理,演唱由於受到多種因素如情緒、環境、心理、民族語言、方言、自身嗓音條件等的影響。 [3] 

撒拉族民歌代表作品

撒拉族民歌代表作品有《巴西古溜溜》《撒拉爾賽西布尕》《皇上阿吾涅》《伊香兒瑪秀兒》《阿里瑪》《阿舅兒》《撒赫斯》《吾熱赫蘇斯》《阿里瑪》《撒赫斯》《吾熱赫蘇斯》《孟達令》《莫奈何》《馬五哥》《孟達令》《撒拉大令》《三花草令》《清水令》《水紅花令》《三起三落令》《送煙》《兔兒呀兔兒》《巴西古溜溜》《撒拉賽西巴尕》《皇上阿吾尼》《豔姑居固毛》等。 [4] 

撒拉族民歌傳承保護

撒拉族民歌傳承價值

撒拉族民歌表演 撒拉族民歌表演
撒拉族民歌,對研究撒拉族地區的歷史、宗教、民族、民俗、信仰、社會諸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7] 
撒拉族民間音樂在其創作過程中所灌注的不僅是地理環境。更重要的是所顯示出的獨特的人文環境。深刻地表達了撒拉人特有的質樸性及追求美的豐富思想情感與藝術感染力,有美學價值。 [3] 
撒拉族民歌,與該民族的生活環境、民族性格和勞動方式有着密切的聯繫,在撒拉族民歌的發展過程中,撒拉族除保留了本身的一些特點外,他民族文化對其歌唱風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響。 [4] 

撒拉族民歌傳承狀況

説唱《阿姑尕拉姬》的故事及其曲調,50歲以下的人沒有聽説過,60歲以上的人隱約有點印象。音樂藝術人才缺乏是制約撒拉族音樂藝術發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年輕人熱衷於流行歌舞,對單調的撒拉族民歌缺乏興趣,老藝人大多年事已高,並且相繼去世,藝隨人亡,羣眾基礎正面臨喪失。 [1] 

撒拉族民歌傳承人物

編號
姓名
性別
民族
類別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05-2175
撒拉族
傳統音樂
Ⅱ-160
撒拉族民歌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8] 

撒拉族民歌保護措施

傳承人韓英德
傳承人韓英德(2張)
2008年,為宣傳撒拉族傳統文化,循化縣就業局組織出版撒拉族語言歌曲光碟專輯,由循化詞作家張進鋒作詞作曲12首撒拉語歌曲。 [9]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文化館獲得撒拉族民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0]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撒拉族民歌”項目保護單位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11] 

撒拉族民歌社會影響

重要演出
1994年,在慶祝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成立40週年的文藝演出中,韓英德清唱了一首撒拉民歌“花兒”受到馬俊認可。撒拉“花兒”是撒拉族人民用漢語演唱的一種山歌,流行於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化隆縣的甘都。 [9] 
央視節目
2009年6月,撒拉族風情歌舞《民歌中國·撒拉爾情韻》走上央視音樂頻道的《民歌中國》欄目。錄製的《民歌·經典》《民歌·發現》等6期節目,通過訪談和民俗歌舞演示撒拉族民歌的藝術價值。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