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撐陽傘的女人

鎖定
《撐陽傘的女人》 (woman with a Parasol-Madame Monet and her son)是法國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於1875年創作的一幅油畫作品,現收藏於美國華盛頓國家畫廊 [1] 
該畫描繪了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母親和孩子散步場景。既是一幅活潑生動的人物畫,亦是一幅幸福温馨的生活場景畫。畫家通過該畫作,表現了人物當時的愜意心情以及其中的微風、藍天的那種恬靜美好。
中文名
撐陽傘的女人
外文名
woman with a Parasol-Madame Monet and her son
別    名
撐陽傘的米卡爾
撐陽傘的女子等
作    者
克勞德·奧斯卡·莫奈
創作年代
1875年
規    格
橫81cm、縱100cm [1] 
畫作類型
油彩畫
材    質
油畫布
現收藏地
美國華盛頓國家畫廊 [1] 

撐陽傘的女人畫作內容

撐陽傘的女人 撐陽傘的女人
此畫描繪的是一個晴天的早上,兩母子在草地上漫步的場景。畫面正中偏右站着一位撐陽傘的女士,而畫面偏左較遠處的是一位小男孩。畫面下方是草坪,其細膩的筆觸表現了背光和向陽的草地陰影變化。其中,撐陽傘的女士被明亮的陽光包圍,她的傘面上方和背後都有明亮的白色筆觸,腰間還有一抹黃色視覺焦點,和底下黃色野花相對映。 [2] 

撐陽傘的女人創作背景

此畫作於1875年,畫中的人物是莫奈的第一任妻子卡米爾和他們的兒子。1870年6月,卡米爾與莫奈結婚。同年,普法戰爭爆發,導致畫家這之後的生活更加潦倒,期間,莫奈最愛以卡米爾為模特畫畫,此畫即是這段時間創作的。 [3] 

撐陽傘的女人藝術鑑賞

撐陽傘的女人主題

此畫描繪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母親和孩子散步場景,充分表現了人物的愜意心情以及其中的微風、藍天的那種恬靜美好。既是一幅活潑生動的人物畫,而且從中也呈現了莫奈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 [2] 

撐陽傘的女人形象

畫中女人形象
《撐陽傘的女人》局部圖 《撐陽傘的女人》局部圖
此畫塑造了一位美麗、端莊的女人形象,她半側着身子,衣褶因為她的轉動也在旋轉,她帶着愜意的笑容,漫步在美麗如畫的田野間,當然也有種貴族女人無所事事的庸懶感。她在畫面中的出現,迎合了天空中直射下來的光芒,與天空與綠地這段距離之間的空氣、以及草叢中升騰起的氣息相融合,極具迷人的神韻。 [4] 
畫中小男孩形象
畫中的小男孩,頭戴一頂小遮陽帽,像個小旅行家一樣,正值頑皮的年紀,看得出會到處蹦蹦跳跳,此刻他正睜着一雙大眼睛望向前方,彷彿是聽見大人叫了他一聲,於是從畫中女人的身後冒出頭來。 [4] 

撐陽傘的女人構圖

局部圖 局部圖
畫家採用仰角透視將女人、陽傘、陰影連接成了一條深淺、虛實間或的“深”色帶,呈舒緩的弧形縱貫畫面。畫中的女人佔了畫面大部份的空間,成為畫的趣味中心。但畫面中的遠處的小男孩兒與陽傘和女人也構成一個三角形,得到一個平衡的作用。
同時,小男孩兒朦朧的形態又拉深了畫面的層次感,不僅突出了撐陽傘的女人也把遠處的天空顯得更加高遠。
陽傘的灰綠色調與天空融合在一起把人物既與畫面結合又使人物跳出背景那澄明的天空動感在人們眼前。畫面中的遠處的小男孩兒又拉深了畫面的層次感,不僅突出了撐陽傘的女人也把遠處的天空顯得更加高遠。 [2]  [5] 

撐陽傘的女人色彩

局部
局部(5張)
整幅畫上只有黃、藍、白、綠、棕等幾種色彩,給人一種寧靜舒適的感覺。畫家用原色並列、重疊和補色手法,並借用意象理念以弧狀筆觸強化天空白雲的流動感,人物衣裙的逆光中的反光色調也融合了整個畫面的語境關係。陽傘的形態和灰綠色調乍一看似乎有些突兀和壓迫感,但整體看下來又是不可或缺的,既呼應了人物腳下的草坪,又與天空的藍色融為印象的整體。另外,女人左臂上、裙襬上,以及面部對光色的反射也非常精彩。 [2]  [6] 

撐陽傘的女人名家點評

當代畫家、藝術評論家王子明《馬奈——一個具有印象性的非印象派畫家》:“從技法上説,馬奈的光僅是作為充實形體的依據,而非把它視為創作的中心。莫奈不是這樣,通過《撐陽傘的女人》等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莫奈作畫是感性的,充滿激情。他把光所照射到物體上的虛幻感視為創作的中心,而把形體推致次要地位,玩味於色彩的絢爛之間。看馬奈的作品會給人一種精雕細琢的豐富感,而莫奈的作品則展示給人的是一氣呵成的爆發力。這在藝術風格的區分上,是強有力的證據。” [7] 

撐陽傘的女人後世影響

撐陽傘的女人繪畫影響

在這幅畫中,可以看出撐傘女人的外貌,但是她的兒子的面貌卻被簡化成了僅有兩個黑洞眼睛的人。因為這樣,人們就不必糾纏畫面的技法而能把更多的心思花在畫面所傳遞的,清晨母親和孩子散步的愜意、藍天那種恬靜美好當中。印象派的勝利在於它不僅開拓了一條奇路使人們耳目一新,更在於它可以把畫家的感受記錄下來傳遞給他人。這種震撼是其他流派無法比擬的。從中也可看出莫奈初期作品風格,強調瞬間的感官色彩來搭建一座用色彩構成的絢麗的世界。突破當時束縛繪畫的古典主義,把繪畫從單純的照物寫實中解放,開拓了一條用眼睛捕捉“瞬間美好“的新的繪畫流派。 [8] 

撐陽傘的女人衍生作品

2016年4月,美國德克薩斯州的攝影師琳賽·沃爾登拍攝了一組攝影作品,將熟睡的新生嬰兒與傳世名畫完美結合,實現了對經典畫作的全新詮釋。其中包括以莫奈的《撐陽傘的女人》作為素材的作品。 [9] 

撐陽傘的女人重要展覽

2016年3月起,“印象莫奈·時光映跡藝術展”在成都、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開始巡展,此次展覽引用了多媒體感映技術,將科技和藝術相結合,刷新了看展理念。其中《撐陽傘的女人》是展覽畫作之一。 [10] 

撐陽傘的女人作者簡介

克勞德·莫奈 克勞德·莫奈
克勞德·莫奈(1840~1926),法國印象派代表畫家,出生於巴黎。早年曾分別跟隨畫家布丹和格萊爾學習繪畫,後來與雷諾阿、西斯萊、巴齊耶等交往密切,並經常一起到巴比松的楓丹白露森林寫生,1872年創作《日出·印象》,採用原色主義、色調分割等方法,表現出強烈的光色變化,標誌着印象主義的產生。晚年創作了大量和睡蓮有關的作品。他的代表作還有《奠奈在船上作畫》《河畔》《垂柳》《睡蓮》等。 [11] 
參考資料
  • 1.    紫都,權寧君編撰;傅新陽,李濤圖片. 馬奈 德加 莫奈[M]. 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 2004.08.第161頁
  • 2.    陳彬彬著. 從零開始圖解莫奈的光與彩[M]. 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2011.01.第112-115頁
  • 3.    黃苗子編. 莫奈 印象派光影繪畫大師[M].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7.11.第80頁
  • 4.    劉詠閣著. 西畫精粹點厾[M].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15.03.第361-362頁
  • 5.    劉南一著. 繪畫色彩教程[M]. 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 2007.10.第9頁
  • 6.    劉靖戎,陳天榮,周宇主編. 美術鑑賞[M]. 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 2013.07.第77頁
  • 7.    《美術大觀》編輯部編. 中國美術教育學術論叢 造型藝術卷 2 = The Chinese fine arts education academic symposium Modeling art[M]. 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 2016.10.第346頁
  • 8.    撐陽傘的女人  .齊魯晚報[引用日期2017-11-13]
  • 9.    嬰兒照還可以這樣拍(組圖)  .網易[引用日期2018-05-14]
  • 10.    “印象莫奈”藝術展中國巡展正式啓動  .騰訊[引用日期2018-05-14]
  • 11.    喬會根編著,世界名畫全知道 超值全綵白金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第35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