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摩崖石刻

(浙江省象山縣摩崖石刻)

鎖定
摩崖石刻位於浙江省象山縣,在石浦二灣頭、後崗山東南麓朝東巖崖。摩崖所在崖面通寬近20米、通高3.5米,中部崖頂卧有面寬3米、高約2米塊巖。崖下原即港面,民國《象山縣誌》述“石浦前後二所”, 有“城下一帶水涯,可以棲泊戰船”句,即指此處至南門外江心嶼一帶。今摩崖隔駐軍操場與漁港路距海百米,周邊多營房,崖後山坡有石浦至延昌(鹽倉前)古道,坎上即所城東城牆,崖後山坡巖間林木蔭翳。 [1] 
中文名
摩崖石刻
地理位置
象山石浦二灣、江心寺

摩崖石刻基本信息

石浦二灣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歷史背景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清道光、同治、民國縣誌均記二灣摩崖,後者最詳,載“季侯顧我”、“視卒當如嬰兒”、“嚴侯永瞻”、“如海恩波”、“□將羽儀”、“龍雄堵寇”6條,並雲“款不可識”,可知當時字跡已多有銷蝕剝脱不易辯認者。上世紀五十年代,劃闢二灣為海軍駐地始建營房;1983年8月,縣文管辦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不見“龍雄堵寇”條,疑為1970年前後駐軍於崖下鑿巖挖洞建彈藥庫所毀,新發現“峴石恩同”、“松屏蒲藩”、“石存恩在”3條,共8條登記在案。
1984年6月,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二十世紀末,文管辦復發現“神仙”、“雲天世戴”2條。其後,駐軍徙防,營地閒置,至2005年初發覺“如海恩波”條消失、“松屏蒲藩”條磨滅至僅留款文1字可辨。2006年,寧波海軍預備役某部入駐二灣,翌年12月,在摩崖南段後上方巖壁新刻高2米、寬1.75米魏體“忠”字,無款,字樣從電腦字庫中拉出,待發覺,木已成舟。

摩崖石刻題刻介紹

綜合志書記載與文物調查記錄及現存實況,二灣摩崖原共有古代題刻11條,已毀2條,存9條,其中1條僅殘痕。刻於崖頂卧石“雲天世戴”條、崖中上部“視卒當如嬰兒”條為橫書式,其餘各條均直書式,分刻於崖面兩旁,佈局大觀猶橫披與對聯。摩崖文字,悉為楷體。除“神仙”條外,均以陰線勒長方形外框構出幅面,其中直式框抹去二上角,形似普通碑面。依先上後下、自北至南順序逐條述之。

摩崖石刻二灣摩崖石刻

一、雲天世戴。橫書式,幅高0.6、寬2米,字長0.33-0.42、寬0.34-0.4米,楷體中融隸、魏筆意,雙勾剔邊刻法。陰刻直書上、下款,細辨殘跡,似分別為“□□七年□月共立”、“練營□爺□□”。
二、視卒當如嬰兒。橫書式,幅面高0.64、寬3.28米,字長0.43-0.575、寬0.45-0.52米。款文直書,上款“萬曆癸巳嵗”,下款“錢塘單椿題”,款文每字約0.1米見方。全文陰刻,字勢雄健,筆力遒勁。道光《象山縣誌》考單椿為杭州衞指揮。
三、峴石恩同。直書式(以下各條同)。幅面高1.38、寬0.84米,字長0.32-0.39、寬0.27-0.3米。上款漶滅無辨,下款“昌□□□□□□書石”。文皆陰刻。
南鄰原有“如海恩波”條題刻。幅面高1.25、寬0.5米,字約0.27米見方。楷書陰刻。今剩一片鑿而凹凸之崖面。
四、神仙。無框線,“神”字0.4米見方,“仙”字長0.44、寬0.61米,陰線雙勾刻法(俗稱空殼字),上款“賴炳文立”,陰刻。“神”、“仙”、款文分刻於非同一平面三小壁面上,所佔範圍通高1.6米、通寬1.2米。
五、季矦顧我。幅面高1.6、寬0.69米,字長0.32-0.39、寬0.24-0.32米;正文兩旁下部配鐫“恩同海永,德與石存”四字聯,字長0.13、寬0.11米許。無款。陰刻。
六、松屏蒲藩。幅面殘高1.3、寬0.82米,數年前文字可辨,字長0.35、寬0.5米左右,雙勾剔邊法鐫刻,現磨滅。原陰刻上、下款,現漫漶不清,唯下款中上部一“武”字尚存。
七、將苑羽儀。幅面高1.25、寬0.8米。字長0.26-0.32、寬0.27-0.37米,雙勾剔邊刻法,書體端莊,兼柳筋顏骨;上款“遊□(撃)將軍鄭公盡忠”,下款“合區□兵(?)□□刊石”,字0.12米許見方,陰刻。近些年銷蝕極快,幾近不辨,恐與空氣污染酸雨有關。
八、嚴矦永瞻。幅面高1.6、寬0.7米,字長0.27-0.46、寬0.33-0.43米。雙勾剔邊刻法,字體敦實,筆力凝重。上款“崇禎九年”,下款“昌國都司□所眾□□□…”,字0.1米許見方,陰刻,辨識困難。
九、石存恩在。幅面略呈梯形,高1.45米,上、下端各寬0.71、0.83米,字長0.32、寬0.3米左右;上款“崇禎九年”,下款“練營守備葉爺□□石”,字形較小。正文與款識均陰刻。

摩崖石刻江心寺摩崖石刻

江心寺後摩崖石刻,在二灣摩崖南(偏西)約400米南關橋路西側。題刻3條。道光、民國縣誌有載,1983年縣文管辦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記錄在案,縣文物保護點。崖壁中高旁低,通高2.7米、通寬7米。其前原即港面,有嶼名江(港)心,後淤,岸線東移嶼外,嶼上建寺,曰江心寺;崖之西上,晚清時拆前山烽堠條石建六稜台式廻瀾塔(俗呼天封塔),頂平中凹,栽有一樹,蔚如大盆景,上世紀四十年代初,被日寇飛機炸燬;現崖上、兩側皆民居,崖前江心寺東、南舊房悉在近幾年旅遊開發中拆除。
3條摩崖均直書式,楷書,陰刻,外勒抹上角框線,並立,間距約1.2米。自北至南:
一、世矦永乾。幅面高1.25、寬0.58米,字長0.2-0.28 、寬0.24-0.27米,有上、下款殘痕,剝蝕難辨。
二、恩績如山。幅面高1.62、寬0.64米,字長0.18-0.25 、寬0.23-0.28米,有上下款殘跡。民國縣誌載款書“欽升守備管昌運總事沈□遺愛”,今核對筆道殘痕,知為上款,字0.1米見方,中“管”字,似為“營”字,“昌”、“ 遺愛”三字,亦似不像,餘已難辨。
三、滄海恩波。幅面高1.5、寬0.8米,字長0.31-0.34 、寬0.34-0.41米,上款漫漶不辨,下款“所□練營縂哨隊義挽立”,字約0.06米見方。

摩崖石刻摩崖石刻內容

二灣、江心寺後摩崖,內容以軍隊內部對建功立德與盡忠將士褒頌、激勵、感恩、祈佑為主,象山石浦駐軍,尤其水軍在歷史上有過多次戰事。辨款識、查史事,以有明一代防倭防海寇為著。舊志所載6條,考“季侯顧我”條為宋代,雲:“…元明間,並無姓季之令,惟宋嘉定十七年(1224)季齊愈任邑,所謂季侯者,當即其人……”,此外,斷為明“嘉靖以後備倭備海寇所刻”,無考釋。“視卒當如嬰兒”條上款刻“萬曆癸巳歲(1593)”,浙江倭患息跡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此條尚可屬“備倭”。“ 嚴侯永瞻”條款識為“崇禎九年”,紀年明確,舊志雲“當皆為備倭時鐫”,誤。舊志未載“石存恩在”條款,今辨出上款“崇禎九年”、下款“練營”等字樣,而“雲天世戴”條與“滄海恩波”條款識亦刻有“練營”字樣,故均可斷為崇禎九年及其前後。題刻藴含事件與明季局勢混亂、海寇猖獗相暗合。其他款識不可辨之題刻,因與年代能斷者並比刻立,年代當大抵相同,應屬“備海寇”為主。故,兩摩崖通斷為宋、明兩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