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摠,漢語漢字,拼音是zǒng,釋義同“總”。
中文名
拼    音
zǒng
部    首
五    筆
RTLN
倉    頡
QHWP
鄭    碼
dnrw
筆順編號
12132535414544
部外筆畫
11
總筆畫
14
四角號碼
56030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460
注    音
ㄗㄨㄥˇ

基本信息

繁體部首:手,部外筆畫:11,總筆畫:15

基本字義

1. 同“”。
《莊子》漁父篇説到八疵四患,“非其事而事之,謂之摠”,為八病之一。
做不是你應該做的事,叫做:摠(zōng zǒng)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一董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羅馬字
國際音標
作孔
東一
上聲
開口一等
cungx/zunk
tsuŋ

方言集匯

1. 粵語:zung2
2. 客家話:[海陸豐腔] zung3 [梅州腔] zung3 [台灣四縣腔] zung3 [客英字典] zung3
English
general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摠 ·康熙筆畫:15·部外筆畫:11
《唐韻》《正韻》作孔切《集韻》《韻會》祖動切,𠀤與總同。本作𢭇。《玉篇》將領也,合也。《廣韻》聚束也,皆也,眾也。
又《六書故》兼持也。《禮·樂記》冕而摠千。
又結也。《屈原·離騷》摠餘轡乎扶桑。或作揔。互見揔字注。俗作捴摠,非。摠字從囙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