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搬打獅子

鎖定
搬打獅子,主要流行於四川瀘州納溪地區的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樂,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1]  “搬打”是因為一是獅子需要在擺放的桌子上從低壘到高地表演,二是獅子在表演的同時,需要有鼓、鑼、缽敲打伴奏。 [4] 
搬打獅子表演者必須具有身輕如燕,臂力、腰力過人及下盤穩健等紮實的基本功,表演以表演者在方寸間演繹險象環生的懸念而獨具魅力。 [1]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3] 
中文名
搬打獅子
申報日期
2006
遺產級別
省級
保護單位
瀘州市納溪區文化館
申報地區
瀘州市納溪區
非遺類別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樂

搬打獅子歷史淵源

“搬打獅子”起源於清光緒年間,流行於川南各地民間,是四川獅舞的一個優秀流派。 [1] 

搬打獅子表演形式

納溪“搬打獅子”有“大臉子”、“小臉子”、“耍獅子”三個重要的基本角色,表演者必須具有身輕如燕,臂力、腰力過人及下盤穩健等紮實的基本功,整個表演以表演者在方寸間演繹險象環生的懸念而獨具魅力。其表演有“地遊獅子”“高台獅子”“猴子爬杆”等,其中“高台獅子”和“猴子爬杆”是高難度的高空表演。“高台獅子”是將六、七張桌子(最少五張,多的達到十二張)往上重疊,最上一張足朝天,由“沙和尚”和“孫猴子”從第一張往上翻至最高一張,表演各種立樁造型等驚險動作,然後獅子上高台,在高空舞獅,二人足踏在四個桌子腳上凌空表演,要就過4足、耍4方。 [1-2] 

搬打獅子傳承保護

搬打獅子
搬打獅子(2張)
龍車鎮獅舞隊相傳已久,是“搬打獅子”的優秀代表。美學家王朝聞觀後也曾撰文大加讚賞。由於“搬打獅子”技藝傳承單一,需口口相傳,手把手教,加之近幾年電影、電視的普及,這一曾廣泛活躍於民間的傳統藝術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處在瀕臨失傳的邊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