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搗衣曲

(唐代王建所作七言律詩)

鎖定
《搗衣曲》是唐代王建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作品名稱
搗衣曲
作    者
王建
創作年代
唐朝
文學體裁
七律

搗衣曲作品原文

搗衣曲
月明中庭搗衣石,掩帷下堂來搗帛。
婦姑相對神力生,雙揎白腕調杵聲。
高樓敲玉節會成,家家不睡皆起聽。
秋天丁丁復凍凍,玉釵低昂衣帶動。
夜深月落冷如刀,濕著一雙纖手痛。
回編易裂看生熟,鴛鴦紋成水波曲。
重燒熨斗帖兩頭,與郎裁作迎寒裘。 [1] 

搗衣曲註釋譯文

搗衣石:捶洗衣服時用的石頭。
:圍在四周的帳幕。
:絲織品的總稱。
婦姑:婆媳。漢賈誼《新書·時變》:“婦姑不相説,則反唇而睨。”
丁丁:象聲詞。原指伐木聲。《詩·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毛傳:“丁丁,伐木聲也。”
凍凍:象聲詞。
鴛鴦:指飾物上的鴛鴦圖案。南朝梁簡文帝《和徐錄事見內人作卧具》:“衣裁合歡襵,文作鴛鴦連。”後蜀顧夐《甘州子》詞:“禁樓刁斗喜初長,羅薦繡鴛鴦。山枕上,私語口脂香。”曹禺《王昭君》第三幕:“單于,您來看,這是一牀合歡被。上面繡着雙鴛鴦,裏面放着‘長相思’。”

搗衣曲作者簡介

王建(約767-約830年),唐代詩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享年約六十七歲。家貧,“從軍走馬十三年”,居鄉則“終日憂衣食”,四十歲以後,“白髮初為吏”,沉淪於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2] 

搗衣曲琴曲探索

琴之界古琴譜庫中收錄了兩曲《搗衣曲》古琴曲。
琴之界古琴譜庫
琴譜撰刊年代
琴曲簡介
1539
不分段
古音正宗
1634
姑洗調 凡十二段

搗衣曲琴曲解析

風宣玄品》中琴曲記載琴曲歌詞原文如下:
搗衣搗衣復搗衣,搗到更深月落時。
臂弱不勝砧杵重,心忙惟恐搗聲遲。
妾身不是商人妻,商人貿易東復西。
妾身不是蕩子婦,寂寞空房為誰苦。
妾夫為國戍邊頭,黃金鎖甲跨紫騮。
從梁一去三十秋,死當廟食生封侯。
如此別離尤不惡,年年為君搗衣與君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