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搖落

(李商隱創作的五言排律)

鎖定
《搖落》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搖落”四句謂草木搖落,一年的時光將盡,引起客愁。羈留異鄉,心念妻子。“古木”四句寫巫峽秋夜搖落清寥之境。“結愛”四句寫家室團聚和在朝為官的不可能。“灘激”四句寫巫峽之景,抒發羈留之情。這首詩善用起興,將羈旅、思親、宦遊等種種情感融入蕭瑟的秋景之中,使之情景交融,內藴豐厚。 [1] 
作品名稱
搖落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排律

搖落作品原文

搖落1
搖落傷年日,羈留念遠心2
水亭吟斷續3,月幌夢飛沉4
古木含風久,疏螢怯露深5
人閒始遙夜,地迥更清砧6
結愛曾傷晚,端憂復至今7
未諳滄海路8,何處玉山岑9
灘激黃牛暮10,雲屯白帝陰11
遙知沾灑意,不減欲分襟12 [2] 

搖落註釋譯文

搖落詞語註釋

  1. 搖落: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後以“搖落”形容秋天凋殘、零落的景象。
  2. 羈(jī)留:寄居滯留於途中。
  3. 水亭:臨水之亭。吟斷續:斷斷續續地吟誦詩篇。
  4. 幌(huǎng):帷幔。飛沉:升沉。
  5. 疏螢:疏散的螢火蟲。
  6. 地迥(jiǒng):地遠。清砧(zhēn):此指搗衣聲。
  7. 端憂:內心鬱結的苦悶。端:專。
  8. 諳(ān):熟悉。滄海路:比喻通往京師的道路。
  9. 玉山岑(cén):謝朓郡內高齋閒坐答呂法曹》:“若遺金門步,見就玉山岑。”這裏以“玉山岑”比喻清要之職。玉山:此山多玉石,故名“玉山”。岑:山小而高。
  10. 黃牛灘:《水經注》載:長江東流經黃牛山,山下有灘,名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此巖既高,加江湍迂迴,故行者歌謠説:“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言水路迂深,回望如一。
  11. 雲屯:謂陰雲屯積。白帝:即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節縣。
  12. 分襟(jīn):謂分離。 [3] 

搖落白話譯文

秋天草木凋落,想到這年即將消逝,自己羈留在異鄉,心卻懷念京城的家室。
在水邊亭子中,斷斷續續地吟詩;月亮照着門簾,夢中只覺飛昇下沉。
古樹在秋風中沉默,稀疏的螢火蟲因秋露太深而暗淡無光。
人在悠閒無聊中,才知夜有多麼長;夜深人靜,從遠方傳來清脆的搗衣聲。
互相結合愛戀是這樣的困難,至今我老而無成,幕僚生涯的憂患不知不覺延續至今。
一點不熟悉仕途上的求官之道,進身龍門的天梯無處找尋。
黃牛灘上水流湍急,往來船隻難行。厚厚的雲層堆積,白帝城一片陰森。
羈旅中的相思是這樣的孤苦,並不減當年離別之時淚濕衣襟。 [3-4] 

搖落創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三、四月,李商隱離桂,由灕水,經湘江,入長江,達江陵,但沒有立即順陸路北返長安,而是溯江而上,有一段夔州之旅。《搖落》即詩人羈留夔州時悲秋懷遠之作。 [5] 

搖落作品鑑賞

搖落文學賞析

“搖落傷年日,羈留念遠心”點題,寫明季節心態時在秋季,蕭瑟搖落,為歲月之消逝而悲傷,為思戀家室而悲傷。大中元年(847)秋,李商隱《念遠》:“關山正搖落,天地共登臨。”景殘歲暮,身世飄零,正是心靈需要温暖與慰藉的時刻,故此情此景最能誘發詩人對遠方愛人的思念。“水亭吟斷續,月幌夢飛沉”從對方入手,承“念遠心”,遙想對方也因懷念遠人而水亭吟詩、月幌尋夢情景。再回到自身,“古木含風久,疏螢怯露深。人閒始遙夜,地迥更清砧”渲染了冷落、清寂的現場氛圍,以孤獨瑟縮之情境加重思念之殷。其中,“古木”二句,描繪深秋景色,補足“搖落”的意境。“人閒”二句,描繪夜人靜景色,補足“羈留”意境。“結愛曾傷晚,端憂復至今。未諳滄海路,何處玉山岑”則直抒感慨,將伉儷深情與坎坷生涯結合在一起。“結愛傷晚”,可見感情之深厚,按理更應珍惜這終相廝守的時光,不分不散,可仕途淹蹇,長安居難,詩人不得不拋妻別子,天涯遊幕。輾轉至今,帝京宮闕,仍如海上蓬萊、崑崙玉山,尋求無路。“端憂”既有遠別相思之憂,更有身世飄零之憂。“灘激黃牛暮,雲屯白帝陰”點明當時滯留地點,並以江水湍急,日暮陰雲屯積,來襯托詩人處境的陰暗和心情的沉鬱。最後兩句詩人再將筆觸轉到對方作結,遙想妻子此時因傷離懷遠而灑淚沾巾,其哀傷當不減去年臨別之際,進一步點明念遠思內之意。寫對方也即是寫自己,寫自己的傷感、思念與孤悽。 [5] 
全詩以草木搖落起興,將羈旅傷獨、懷思親人和宦途失意種種心事融入蕭瑟秋景中,情景交融。 [6] 

搖落名家點評

清代沈厚塽《李義山詩集輯評》引何焯:藴藉之至。
清代姚培謙《李義山詩集谿注》:首四句,因搖落而傷舊谿。“古木”四句,正舊遊處搖落之況。“結愛”四句,言相合甚難,相違甚易,不知相聚在何時也。末四句,敍己客遊之地,而念故人應同此愁緒耳。
清代屈復《玉谿生詩意》:一段搖落之感,二段搖落之景,三段搖落之情,四段情景合結。
清代程夢星《重訂李義山詩集箋註》:此與《梓州府罷》同時之作。詩中有黃牛峽、白帝城,地近梓州。又有“欲分襟”語,自為府罷也。以“搖落”命篇者,用宋玉《九辯》悲秋之義,以自道其坎谿失職而志不平也。
清代馮浩《玉谿生詩箋註》:此寄內詩也。“結愛傷晚”者,久為屬意而成婚遲也。“端憂至今”者,數年閒居愁苦,赴桂又不久,行者居者皆含愁也。“未諳”二句謂未得入仕中朝而家宏聚巾。的是此時(指大中二年秋)途次所寄。味其意態,似小有羈留之況。文集《為李貽孫啓》以全力赴之,必故交之深者,詒孫會昌五年為夔州刺史,大中年或尚在夔乎?
清代紀昀《玉谿生詩説》:情調殊佳。格雖不高,而亦不卑。
清代沈厚塽《李義山詩集輯評》引紀昀:語極濃至,佳在不靡。
清代張採田《玉谿生年譜會箋》:詩多遲暮羈孤之感,必梓府將罷時作,午橋箋良是。結謂定知衰頹之淚,不減別離之苦,泛言之也。謂寄內者誤。 [7] 

搖落作者簡介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文宗開成二年(837)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宣宗大中五年(851)入蜀,任東川節度使柳仲郢的節度判官。在四川的梓州(今四川三台)幕府生活的四年間,曾一度對佛教有着很大的興趣,與當地的僧人交往,並捐錢刊印佛經,甚至想過出家為僧。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有《李義山詩集》。 [8] 
參考資料
  • 1.    曾凡玉編著.唐詩譯註鑑賞辭典:崇文書局,2017.02:第1113頁
  • 2.    黃勇主編.唐詩宋詞全集 第四冊: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07:第1749頁
  • 3.    (唐)李商隱著.李商隱詩選:山東大學出版社,1999.01:第87-88頁
  • 4.    鍾來茵著.李商隱愛情詩解:學林出版社,1997.07:第184-185頁
  • 5.    劉學鍇,李翰撰.李商隱詩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第94-95頁
  • 6.    鄧丹,陳芝國著.李商隱詩賞讀:線裝書局,2007.04:第61-62頁
  • 7.    劉學鍇.匯評本李商隱詩: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38-139頁
  • 8.    林文詢主編.詩意成都:中國旅遊出版社,2016.05:第53頁